67 卜辞缓计
计然出了门,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他一路思索,去求见王后。
王后雅鱼正在四处寻找计然呢,闻听计然来了,急忙让人引入。
没等计然开口,雅鱼先绽开笑颜。
“太史大人,正如大人期盼,大王与文相国,日日挂念少伯,业已下旨赐婚,王妹下嫁少伯,就等你太史大人观天象,卜筮良辰吉日。”
计然面露喜色,起身捧手,高声赞:
“天地良缘,天地良缘啊王后。计然先讨盏酒。”
季菀不知何时也出现在屋里。
“恭喜公主,贺喜公主。”计然对季菀施礼。
“罢了计大人,一等事宜,还要仰仗计大人呢。”季菀粉面绽开,面露喜色。
“对了,太史大人,你曾到过少伯府上吗?”雅鱼追问。
“那是自然。计然是在右相府得知这等大喜的。相国奉旨成婚,大喜天降,满堂红光,人人精神。”计然随口应来。
“本公主就是愿意听计大人的说辞。”
“嗯。那么,太史大人,依你看何时是大吉之日?”王后露出神秘的笑容。
“这个……”计然面露难言之色。
“王后,容文子据实相告。自从新都城始建,兴土木,引浙水,耗民力,应天相,趋地利,千古大业,占尽我越国大吉之气。精气乃上苍所赐,地利所依山水滋润,人气依靠财币修养。我越国,年年岁岁纳贡与吴国,大吉大利之气丧元未补。公主婚嫁乃国运所托,非吉非利,有伤国体,不可造次。为此文子远去他乡,求问仙师,看有无疏漏,以期讨得良策。不想,仙师对文子说:公主婚嫁,非同平民,非大吉大利不可行,否则有伤国运。近观越国,紫薇未明,阴霾笼罩,乃举国发奋之征兆,多年间士大夫之流不可婚配,否则伤及运势。”
季菀听后,变喜为忿,杏眼圆瞪。
“本公主才不管这些呢。”
“王后、公主,大王卧柴薪,品苦胆,满朝上下苦心孤诣,眼见得国力得以休息,切不可因小事废大体。”计然说完深深一礼。
王后听完,走近身前,看着计然。
“照太史这样说,王妹与少伯不可婚配?”
“不然,按仙师之言,是指几年之内。与文子推演,伐吴之日,定是婚嫁之时。”计然答道。
“我不管。”季菀怒冲冲地说。
“王妹莫急,太史大人,必有所谋。”雅鱼说完,盯着计然看。
“没有啊王后。”计然摇摇头,看了一眼雅鱼,从雅鱼的眼里看到了不信任的目光。
“王后,凡事都有融通之术。说来也简单,就是由大王再次下一道王旨,钦点大喜之日,可替代天意。”计然把这棘手的问题抛给了雅鱼。
雅鱼闻听,心想:好个计然,看来你已经看到了王旨,也看出来是经过我修改的,范蠡肯定是早就看出来了,这是二人商议的计策。嗨,说来也是,篡改王旨,本是大逆不道之举,大王知道装作不知则罢。如若再不知好歹,再次请求大王下旨,分明是自讨苦吃,搞不好会追究篡改王旨的罪责。计然已经把话说得明白。公主婚事是小,越国复国才是天大的事情。
在雅鱼看来,只要是能将两个“妖女”送到吴宫,起到迷惑吴王的作用,自己真实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季菀的事情,只要“妖女”走了,就水到渠成了。
雅鱼是不会央求勾践下旨,强令范蠡迎娶季菀的,她决定暂时放弃。
计然自然猜出来王后的想法,他也看透季菀的心思,他断定,王后决然不会去央求勾践,公主季菀一定会去的,这是计然想要得到的结果。不管勾践是有意还是无意,留给雅鱼篡改那份赐婚王旨的机会,但是,勾践无论如何是不愿意公开为难范蠡的。
果然,季菀哼了一声,转身走了。
雅鱼见状,吩咐计然一句:“太史大人请回吧,卜筮了黄道吉日,即可禀告本后。”雅鱼说完,立即去追季菀。
计然离开王后住处,反复掂量,决定立即动身,去吴山脚下,寻找申包胥。他深深明白,公主季菀婚事与美人计相比,小的不能再小。假如夫差明令使用美人计,其结果是,西施极有可能自杀身亡,后果不堪设想。能安然平复这一切的,只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