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才刚结束休假,还没待她歇口气,大洋彼岸的决策者们又开始作妖了。
他们显然并未从樱花“误炸”晋国神厕的闹剧中吸取教训,反而将策略转向了更隐蔽、也更不负责任的领域——在全球的脆弱地带点燃烽火,以他人的鲜血浇灌自身的利益之花。
华盛顿,某秘密战略研究室。
巨大的电子沙盘上,几个资源丰富但局势脆弱的中小国家被高亮标注。
一场高级别会议正在召开。
“先生们,”
主持会议的国防部高级顾问用手指敲击着沙盘,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冷酷的算计:
“东亚的‘意外’打乱了我们的节奏,但全球战略的重心需要灵活调整。‘鲶鱼效应’时机已到,我们必须让某些区域‘适度紧张’起来。”
“军火库需要清仓,美元需要回流,而我们的全球注意力,需要新的焦点。”
他指向其中一个小国“阿坦尼亚”及其邻国“克维亚”的边境争议地区:
“在这里点燃导火索。通过第三方渠道,向双方提供‘有限但足够’的军事支持,并确保冲突可控。当战火燃起,资本会疯狂寻求避风港,而那里,”
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除了我们,还有更合适的避风港吗?届时,无论是调停权还是后续的重建订单,都将为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一套精心策划的“战争经济学”方案开始秘密执行。
很快,阿坦尼亚与克维亚的边境摩擦骤然升级,从零星交火迅速演变为局部战争。
真正的炼狱正在上演。
萨拉姆,意为“和平”。
但这个小镇已与和平无缘。
夜幕被爆炸的火球撕碎,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尘土和血肉模糊的腥甜气味。
十六岁的女孩阿依莎蜷缩在自家地下室倒塌一半的废墟里,怀中紧紧搂着年仅六岁、已经哭不出声的弟弟。
三个小时前,一发偏离目标的炮弹击中了她家的房子,父母瞬间被掩埋,再无声息。
她只来得及抓住弟弟的手,疯狂地逃进这个曾经储存粮食的地窖。
耳边是持续不断的爆炸声、房屋倒塌的轰鸣、以及远处街巷传来的零星枪声和濒死的哀嚎。
弟弟在她怀里瑟瑟发抖,
小声问:
“姐姐……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来找我们?”
阿依莎咬破了下唇,血腥味在口中蔓延,她无法回答,只能更紧地抱住弟弟单薄的身体,用自己破旧的罩袍尽量盖住他。
地面上,小镇唯一的医生法蒂玛,正在临时充当救护所的清真寺里,借着摇曳的烛光,用最后一点绷带和一个生锈的钳子,试图从一个伤员腿里取出弹片。
没有麻药,伤员痛苦的嘶吼与其他伤者的呻吟交织在一起。
地上躺满了人,血水浸透了简陋的毯子。
药品早已耗尽,绝望像瘟疫一样蔓延。
镇长哈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呆呆地站在镇广场的断壁残垣前,看着那口被炸毁的古井。
这里曾是小镇的心脏,人们在此取水、交谈、举办庆典。
现在,只剩下一片废墟和几具来不及收殓的尸体。
一只焦黑的布娃娃躺在瓦砾中,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家庭的破碎。
“完了……全完了……”
哈桑喃喃自语,老泪纵横。
他想起战前小镇的宁静傍晚,孩子们在夕阳下奔跑,妇女们围坐聊天,而现在,只剩下死亡和废墟。
他望向漆黑的天际,那里只有敌方的无人机像秃鹫一样盘旋。
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淹没,他看不到任何希望。
战火肆虐下,基础设施瘫痪,民生凋敝。
总统府内,年轻的阿坦尼亚总统塞缪尔看着伤亡报告,双眼通红。
他深知本国军力远非邻国对手,背后有大国煽风点火,但国民正在受苦。
“总统先生,”
外交部长匆忙走进:
“我们向传统‘盟友’发出的求援,石沉大海。他们只呼吁‘克制’,却继续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
塞缪尔痛苦地闭上眼。
他想起最近在国际上声名鹊起、以智慧和强大实力着称的龙国,以及那位屡次化解危机、展现惊人科技与担当的白芷署长。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
“联系龙国大使馆!”
塞缪尔下定决心:
“不,直接向龙国国家战略态势总署发出最高级别的加密通讯请求!我们需要帮助,不是武器,是停止这场悲剧的帮助!”
充满悲怆与最后希望的请求被以最高加密等级传到了北京。
总署指挥中心,白芷迅速召集了紧急会议。
超脑系统已将阿坦尼亚-克维亚冲突的来龙去脉、背后黑手的操作手段、以及地区态势的详尽分析呈现出来。
“署长,”
情报分析官汇报:
“情况明朗。这是典型的‘代理人战争’套路,旨在扰乱地区,火中取栗。阿坦尼亚的求助是真诚的,他们已无力支撑。”
“如果我们介入,”
战略顾问提出担忧:
“可能会直接与幕后黑手正面冲突,落入其预设的陷阱。但若不介入,地区人道主义危机将加剧,幕后黑手的目的将得逞。”
白芷凝视着沙盘上烽火连天的区域,目光深邃。
超脑后台快速推演着各种干预方案的后果。
“冲突持续,符合少数国家利益,但不符合地区稳定和人类整体利益。”
她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
“龙国的担当,不是在太平盛世时展示的,更应在危机时刻体现。我们不去点燃战火,但也不能坐视战火蔓延而无所作为。”
她转向外交联络官:
“回复阿坦尼亚,龙国收到请求,将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致力于推动和平解决争端。邀请阿坦尼亚和克维亚双方特使,即刻来华进行紧急斡旋。”
接着,她对作战参谋下达指令:
“启动‘和平鸽’预案。”
“第一,向冲突地区附近海域派遣‘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随时准备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救助。”
“第二,调动‘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加强对该区域的监测,适时提供公共气象服务,避免天灾加剧人祸。”
“第三,准备向冲突地区投放智能应急物资投放系统(无人机网络),确保救援物资精准送达难民手中。”
她的命令,没有一兵一卒指向作战,却每一步都彰显着和平的力量与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 阿坦尼亚·边境小镇 )
就在哈桑镇长彻底绝望,准备迎接死亡或更悲惨的命运时,天际传来了不同于炮火呼啸的引擎声——那是低沉、稳定的大型运输机的声音。
几架涂着醒目的五星红旗和“UN”标志的龙国产“运-20”运输机,在夜色中冒险低空掠过,投下大量挂着降落伞的物资箱。
箱体上用当地语言和英语清晰地标注着“医疗用品”、“食品”、“水”。
同时,小镇残存的收音机里,传来了清晰的中文、阿拉伯语和英语广播:
“华夏人民共和国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已抵达。请幸存者前往镇广场空旷地带,注意安全。重复……”
紧接着,天刚蒙蒙亮时,一支由数架龙国“翼龙”无人机组成的编队飞临萨拉姆上空。
它们没有投掷炸弹,而是精准地空投下更小单位的急救包和即食食品,直接落在废墟掩体附近。
无人机上的高音喇叭用温和的女声重复着:
“坚持住,帮助就在路上。”
与此同时,在距离海岸线不远处的公海上,洁白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巨大的船体在晨光中如同神迹。
它的直升机已经起飞,搭载着先遣医疗队和更多紧急药品,朝着萨拉姆的方向飞来。
阿依莎从地窖的缝隙里,看到了带着红色十字标记的降落伞缓缓落下。
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弟弟虚弱地问:
“姐姐,那是什么?”
阿依莎的眼泪终于涌了出来,但这一次,不再是绝望的泪水。
“是……是帮助。”
她哽咽着说:
“有人来救我们了。”
哈桑镇长踉跄着冲向广场,看着那些精准落下的龙国物资,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伸向天空,用尽全身力气哭喊:
“真主啊!感谢你!感谢龙国!”
战争的残酷,在于它将最普通的日常瞬间摧毁,将鲜活的生命变成冰冷的数字。
而真正的力量,有时并不体现在更强大的毁灭能力上。
而体现在这绝望的焦土上,投下第一缕希望之光,送来第一口干净的水、第一片救命的药。
让哭泣的孩子知道,他们还没有被世界遗忘。
当龙国的“和平方舟”真正靠岸,当身穿白色医护服的龙国军医踏上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时,一种不同于武器和仇恨的力量,开始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这力量,或许微弱,却代表着文明在野蛮面前的最后尊严,和人类在最黑暗时刻残存的光明。
龙国的迅速反应和独特的介入方式,让幕后黑手措手不及。
他们预期的军事对抗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人道主义救援和和平斡旋。
龙国的外交官在两国间穿梭,以极大的耐心和智慧进行调解。
白芷坐镇总署,超脑系统实时分析着谈判桌上的每一丝进展,为中方斡旋团队提供最强大的数据支持和策略建议。
同时,她指挥的科技力量悄然发挥作用:
精准的气象预报帮助避免了难民潮遭遇恶劣天气,无人机网络将食品和药品直接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和平方舟”接收伤员的画面通过媒体传遍世界。
国际舆论开始转向。
越来越多国家赞赏龙国的和平努力,批评幕后煽风点火的行为。
世界看到,在战火与掠夺之外,还有一种选择,叫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终,在龙国的强力斡旋和人道主义举措感召下,阿坦尼亚和克维亚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达成了初步停火协议。
虽然和平之路依然漫长,但战火暂时得以平息。
塞缪尔总统在停火协议签署后,激动地对中龙国特使说:
“谢谢你们!在我们最绝望的时候,是龙国给了我们希望。你们没有送来武器,却送来了更宝贵的和平与生命。”
这一仗,中国未发一枪一弹,却在道义、外交、战略上取得了全面胜利。
世界再次认识到,龙国所拥有的,不仅是“天罚”般的威慑力,更有“和平鸽”般的治愈力。
白芷和她的团队,不仅守护着龙国的安全,也在用龙国的智慧和方式,尝试为这个动荡的世界,寻找一条超越零和博弈的新路。
而这一切,都被魏大勋在家里的电视上看到。
他给还在总署加班的妻子发去一条信息:
“领导,你这波操作,比电影里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帅多了!等你回家,给你熬汤补补!”
白芷回复了一个字: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