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御赐的嘉奖如同冬日里最炽热的一把火,将朔风城将士们心中因严寒与战事而积攒的疲惫与沉闷,烧了个一干二净。接连几天,军营里都洋溢着一种昂扬振奋的气氛。士兵们走路带风,操练时喊杀声都格外响亮,互相打趣时也总离不开“咱们这可是被皇上金口夸过的精锐”、“连林行走做的饭都吃过,这辈子值了”之类充满自豪的话语。
林晚昭,“林行走”这个新名头,也迅速取代了之前的“林姑娘”、“林师傅”,成为了全军上下对她最普遍的尊称。她自己也慢慢从最初的晕乎状态中适应过来,将那块代表着荣耀的玉牌仔细收好,心态也调整得更加平和——荣誉是过去的,日子还得继续过,饭更得继续做,而且得做得更好!
随着对北疆军营生活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林晚昭观察事物的角度也变得更加细致和实用。她不再仅仅满足于让将士们吃饱、吃好,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让他们在各种极端条件下,也能更方便、更及时地获取能量和营养。
这日,她像往常一样去校场边上看士兵们操练,想了解一下大家对新一批能量饼的反馈。时近正午,冬日惨白的阳光勉力穿透云层,带来一丝微不足道的暖意。一队负责重甲格斗训练的士兵刚刚结束一轮激烈的对抗,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如牛。他们穿着厚重的铁甲,行动本就笨拙,此刻疲惫之下,更是连走到旁边放置水壶和干粮的地方都显得十分艰难。
林晚昭看到,一个年轻的小兵好不容易卸下头盔,露出一张被汗水浸透、热得通红的脸。他抓起腰间的水囊,仰头想喝水,却发现水囊早已在刚才的剧烈运动中喝空了。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又伸手去掏怀里用油纸包着的能量饼。然而,穿着全套铠甲,手臂活动极其不便,他笨拙地掏了半天,那油纸包反而差点掉进盔甲的缝隙里。旁边他的同伴想帮忙,自己也同样是行动不便,两人手忙脚乱,看起来既狼狈又有些滑稽。
最后,那小兵好不容易撕开油纸,拿起能量饼啃了一口。饼子依旧有些干硬,他吃得急,又没水喝,顿时被噎得直伸脖子,满脸痛苦,用力捶打着胸口,好半天才缓过气来。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林晚昭。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之前改良的能量饼,虽然解决了便携、耐储和基本营养的问题,但在“即时食用便利性”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对于这些需要穿着沉重铠甲、随时可能投入战斗或者进行高强度训练的士兵来说,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以最方便的方式补充水分和能量,可能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战斗表现,甚至在关键时刻影响到生死!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为什么不能设计一套专门适用于“铠甲状态”下食用的特制餐食呢?
这个想法让她瞬间兴奋起来!她立刻跑回辎重营的小厨房,找来纸笔(她现在有资格申请这些了),开始勾画构思。她将这套设想中的特殊餐食,暂时命名为“铠甲餐”。
“铠甲餐”需要满足几个核心要求:
第一,极度便携,且易于在穿戴铠甲时取用。 不能太大,不能太重,形状要适合塞入铠甲特定的缝隙或者随身的小皮囊里。
第二,食用方便,最好能单手操作,无需复杂撕咬。 考虑到士兵可能戴着手套,或者手部活动受限。
第三,能快速提供能量和水分,且不易洒漏。
第四,当然,味道也不能太差。
针对这些要求,林晚昭开始了她的“研发”。
首先,是主食部分。现有的能量饼体积还是偏大,而且干啃确实噎人。她决定将其进一步改良。她将杂粮粉、炒豆粉、肉松粉、盐和少量糖混合后,加入更多熬化的荤油和骨头汤,不再做成大饼,而是搓成手指粗细、寸许长短的小条,放入特制的小模具中,用更低的温度慢慢烘烤,使其内部保持一定的酥松度,而非完全干硬。这样做出来的“能量棒”,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口感也更酥脆易嚼,即使干咽也不会太困难。她用裁剪好的油纸,将每一根能量棒独立包裹,方便取用和卫生。
接着,是解决饮水问题。军中的水囊多是皮制或竹制,体积较大,挂在腰间在剧烈运动时容易晃动碰撞,而且喝完就空,无法固定携带。林晚昭想起了以前在电视上看过的古代行军用品,似乎有用动物膀胱做水袋的?她立刻去找辎重营里负责鞣制皮革的老工匠请教。
老工匠证实了这一点,并找来了几个经过初步处理、干净无异味、韧性极好的猪膀胱(军中宰杀牲口后会收集这些“下脚料”另作他用)。林晚昭如获至宝!她将猪膀胱再次用草木灰和盐水反复搓洗、浸泡,确保绝对清洁后,将其吹胀晾干。然后,她尝试着往里面灌入调配好的淡盐水和压榨的野果浓汁混合液——这是为了在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补充因流汗而损失的盐分和少量维生素。她将膀胱口用细绳紧紧扎住,又在外层套上一个用软皮缝制的保护套,防止被尖锐物划破。一个简易的、可随身塞入护腕或胸前铠甲内的“便携水袋”就做好了!容量不大,但关键时刻抿上一口,足以缓解焦渴。
光有主食和水还不够,还需要一些能“提神”、“开胃”或者提供额外脂肪和蛋白质的东西。林晚昭又打起了她那“万能复合酱”的主意。她将肉酱熬制得更加浓稠,几乎成膏状,然后装入小巧的、带螺旋木盖(她画了图样让工匠特意车制)的竹根小罐里。这种“浓缩肉酱罐”只有鸡蛋大小,密封性好,不易洒漏。士兵们可以用能量棒蘸着吃,也可以直接抹在嘴里,咸香的味道能有效刺激味蕾,补充盐分和脂肪。
她还用炒香的芝麻、花生(托商队带来的,数量稀少,只能少量使用)磨碎,混合盐和香料,制作了一种“干香撒料”,用更小的油纸包包好。撒在能量棒上或者直接吃,都能增加香气和口感。
林晚昭将这套初步成型的“铠甲餐”——独立油纸包的能量棒、便携水袋、浓缩肉酱罐、干香撒料包——组合在一起,称之为“单兵铠甲食盒”(名字是她自己瞎起的,觉得比较有气势)。
东西是做出来了,效果如何,还得实践来检验。她首先找到了那日她在校场看到的、被噎到的小兵所在的什队,说明了来意,并请他们试用这套新装备。
那什长和士兵们听说这是林行走特意为他们这些重甲兵设计的,都感到既新奇又荣幸,立刻答应下来。
在接下来的又一次重甲训练中,这什士兵佩戴上了林行走特制的“铠甲食盒”。能量棒塞在护腕内侧或者腰间的皮插袋里,水袋绑在小臂上或者塞入前胸甲,肉酱罐和撒料包也放在顺手的位置。
训练间隙,休息的号令刚一响起,士兵们立刻就能从身上摸出能量棒和水袋。轻松撕开油纸,将酥脆的能量棒塞入口中,咀嚼起来毫不费力;拿起水袋,拧开(木盖做了防脱设计)或者直接用牙咬开扎口的绳子,抿上一口带着淡淡咸味和果味的液体,瞬间滋润了干渴的喉咙;有人拿出肉酱罐,用能量棒蘸上一点,咸香的味道在口中爆开,满足感倍增;还有人撒上点干香撒料,更是香得眯起了眼睛。
整个过程,不过几十息的时间,无需卸甲,无需费力寻找,更无人被噎到。士兵们快速完成了能量和水分补充,感觉疲惫的身躯都恢复了不少力气,脸上露出了惊喜和舒适的表情。
“神了!林行走!这东西太方便了!”
“这能量棒比之前的饼子好吃!不噎人!”
“这水袋好!绑手上一点都不碍事,渴了就能喝一口!”
“这肉酱太香了!感觉又能再练一个时辰!”
试用反馈极佳!消息迅速传开,其他重甲部队的士兵们闻讯,纷纷跑到辎重营,眼巴巴地询问他们什么时候也能配上这“铠甲餐”。
林晚昭看到自己的设计真的帮到了将士们,心里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她立刻向顾昭之汇报了此事,并请求扩大生产,优先配发给所有重甲步兵和骑兵。
顾昭之亲自试用了一套“铠甲食盒”后,眼中再次露出了赞赏的神色。他没想到,林晚昭连如此细微之处都能考虑到,并且给出了如此巧妙实用的解决方案。这看似小小的改进,对提升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和士兵的生存状态,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他当即批准了林晚昭的请求,下令辎重营抽调人手,在林晚昭的指导下,开始大规模制作能量棒、处理膀胱制作水袋、熬制浓缩肉酱和配制干香撒料。
一时间,朔风城的辎重营里,飘荡的不再仅仅是饭菜的香气,还有烘烤能量棒的谷物香、熬制肉酱的咸香,以及工匠们处理皮料和膀胱的独特气味。林晚昭穿梭其间,指挥若定,俨然一副“后勤装备总监”的派头。
而“林行走巧制铠甲餐,将士负重食无忧”的故事,也随着这套新装备的推广,再次成为了朔风城乃至整个北疆军中津津乐道的佳话。林晚昭用她的智慧和巧思再次证明,美食的力量,不仅可以慰藉肠胃、振奋士气,更能直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当然,在忙碌的间隙,林晚昭看着那些被吹得鼓鼓的、晾成一排的猪膀胱,心里也偶尔会冒出一个有点囧的念头:这要是让现代人知道,她这个“御膳房行走”整天跟猪膀胱打交道,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不过,管他呢!实用才是硬道理!看着将士们因为她的设计而更方便、更舒适,这点小小的“不雅”,根本不算什么!
她甚至开始琢磨,下一步,是不是该研究一下,如何让士兵们在野外也能快速喝上热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