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若站在书院门口,目光缓缓扫过院内的亭台楼阁,这些建筑古色古香,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她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就应该坦然面对一切。
她定了定神,伸手理了理身上的衣衫,然后迈步朝着教室的方向走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陶若的脚步踩在光影上,仿佛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
当她走到教室门前时,她停了下来,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伸手推开了那扇门。然而,就在门被推开的瞬间,一股异样的氛围如同一股洪流般扑面而来,让她有些猝不及防。
教室里原本有些嘈杂的声音在门开的一刹那突然安静了下来,同学们的目光如同聚光灯一般,齐刷刷地射向了陶若。那目光中,有好奇,有不屑,更有毫不掩饰的敌意。
“瞧,她就是那个要在书院读书的女子。”
“一个女子,不在家中相夫教子,跑来书院凑什么热闹。”
“说不定就是想博个虚名,出出风头罢了。”
各种低声的议论如同细密的针,刺向陶若。她微微抿紧嘴唇,脸上却依旧保持着镇定,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自己的座位。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墙壁上挂着的字画似乎也在冷眼旁观这一切。
陶若缓缓地在座位上坐定,还未坐稳,身旁突然传来一声刺耳的话语。他转头看去,只见一个身着华服的同窗正一脸傲慢地看着他,嘴角还挂着一抹似有似无的讥笑。
“这书院可是治学之地,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的!”那同窗故意提高了音量,仿佛是要让所有人都听到他的话。话音未落,周围便响起了一阵哄堂大笑,显然是对他的话表示赞同。
陶若的眉头微微一皱,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径直落在那同窗身上,眼神清澈而坚定。
“我来此只为求学,并无他意。”陶若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沉稳,“还望同窗莫要无端揣测,以免伤了同窗之谊。”
那同窗显然没有料到陶若会如此回应,他被陶若的目光看得有些不自在,原本嚣张的气焰也瞬间收敛了不少。他冷哼一声,别过头去,不再看陶若一眼。
这时,苏先生走进了教室。他目光扫过众人,察觉到了教室里不寻常的气氛,但并未多言,只是清了清嗓子,说道:“今日我们继续探讨经史子集。”说着,他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题目,开始讲解起来。
讲完后,苏先生目光在教室里巡视一圈,最后落在陶若身上,说道:“陶若,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陶若身上,带着几分看好戏的意味。
陶若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袖,开始有条不紊地回答。她声音清脆,条理清晰,旁征博引,将问题剖析得透彻入微。苏先生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赏。其他同窗也不禁露出惊讶的神色,原本那些嘲笑的声音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安静。
然而,这份安静并未持续太久。当陶若坐下后,几个同窗在角落里小声嘀咕起来。“哼,不过是运气好,提前准备过罢了。”“就是,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得想个办法,让她知道在这书院里,可不是她能肆意妄为的地方。”
下课后,陶若正准备整理书本,却听到那几个同窗阴阳怪气地说:“某些人啊,就会在课堂上出风头,也不知道私下里是什么样呢。”陶若装作没听见,继续收拾东西。但她心里清楚,这些人不会轻易罢休,自己在书院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平。
陶若用才学暂时镇住了部分同学,但那些心怀嫉妒之人准备的使绊子计划会是什么?陶若又能否顺利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