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仙君化身“不朽丰碑”的壮举,如同一次强烈的文明冲击波,不仅深深震撼了“灵枢”生态内部,也透过那有限的交换渠道,隐隐传递到了魔域沙盒之中。煞阎魔尊在长久的沉默与混乱的思考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再次主动联系了生态管理层,但这次并非请求指导,而是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希望能在一个受控的、由生态意识公证的环境下,与生态的代表(他指定希望是能代表生态“道枢”理念的林笑笑或梵心)进行一次“文明理念答辩”。他想要当面陈述魔域的道路与困境,并聆听对方对其“出路”的直接评判。
这个请求让林笑笑和梵心都感到有些意外。经过与生态群体意识的沟通,以及请示了凌云剑仙那无形的意志后,他们决定接受这次特殊的“答辩”。地点就设在沙盒边缘一个由生态力量临时构筑的、绝对中立的“思辨空间”。
答辩之日,思辨空间内。一边是代表“灵枢”生态的林笑笑(梵心在旁静观),另一边则是煞阎魔尊通过特殊投影降临的一道凝实魔影。生态意识作为公证,其宏大的感知笼罩着整个空间。
煞阎魔尊率先开口,他的声音不再充满暴戾,而是带着一种沉重的疲惫与近乎破罐破摔的坦诚。他阐述了魔域以“力量”和“生存”为核心的文明逻辑,认为在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的魔域,这是最直接有效的生存法则。他承认这种模式导致内耗严重、创造力低下,且在与“灵枢”生态的对比中显得落后野蛮,但他强调,这是魔域环境塑造的“必然”。
“……抛弃力量,追求尔等所谓的和谐与创造,在魔域无异于自取灭亡!”煞阎魔尊的魔影微微晃动,“本尊并非不愿变,而是不知如何变!在弱肉强食的深渊里,放下獠牙,便是他人的食粮!这便是魔域的‘道’,残酷,但真实!”
轮到林笑笑回应。她没有直接反驳魔域的“道”,而是从“灵枢”生态的演化历程出发,阐述了她的理解:
“魔尊阁下,生态并非否认力量的重要性。生态自身的稳定,也离不开凌云剑仙前辈那超越个体的守护之力。但生态认为,‘力量’的形式并非只有一种。”
“个体的武力是力量,但一个能够激发亿万成员智慧、高效协作的‘系统’,是另一种更宏大、更可持续的力量。包容与慈悲看似‘软弱’,但它们能减少内耗,凝聚人心,这本身就是在积累另一种形式的、更为深厚的‘力量’——文明的韧性。”
“魔域的环境或许严酷,但将所有的资源与希望都寄托于个体武力的无限增长,这条路似乎已经看到了尽头。为何不能分出一部分精力,尝试构建魔域自身的‘系统之力’?哪怕最初只是为了更高效地挖掘魔晶,更少内耗地培育魔植?这并非要求魔域立刻变得慈悲,而是寻求一种……更有效率的‘生存之道’。”
林笑笑的回应,没有居高临下的批判,而是基于理性分析与路径探讨。她承认魔域环境的特殊性,但指出了其现有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循序渐进的转型思路。
煞阎魔尊沉默了。他预想中的道德批判没有到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他更难以应对的、基于效率与未来的逻辑分析。林笑笑的话,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剖开了他一直不愿正视的疮疤——魔域的路,不仅“德”不行,连“效”也快走到头了。
梵心此时也缓缓开口,声音平和:“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岸’非是仙界,乃是魔域众生能得以休养生息、寻得真正安宁之所在。魔尊既知旧路难行,何不效仿刘长老,为魔域寻一新‘岸’?此亦是慈悲。”
煞阎魔尊的魔影剧烈地波动着,最终,他没有再争辩,只是深深地看了林笑笑和梵心一眼,魔影缓缓消散在思辨空间中。
这次“文明答辩”没有立即的成果,但它像一颗种子,埋在了煞阎魔尊的心中。他第一次开始真正严肃地思考,如何在保持魔域“力量”特质的同时,去构建那种可怕的、高效的“系统之力”。这注定是一条充满荆棘与不确定性的路,但似乎,也是唯一能看到一丝微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