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中,林晚星的越野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距离乡村计划发布会已经过去一周,她决定亲自前往更偏远的地区,寻找那些尚未被发掘的美食宝藏。
老板,前面就是黑山坳村了。助理小张指着前方若隐若现的村落,导航显示还有五公里,但看这路况,估计得开半小时。
林晚星望向窗外,层层叠叠的梯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几处炊烟袅袅升起。不急,好食材值得等待。
这是她考察的第三个村子。前两站已经找到了几种品质极佳的山货,但离她心目中的特色美食还有距离。
车子在颠簸中缓缓前行,林晚星翻看着手中的资料。黑山坳村以制作传统腊味闻名,但由于交通不便,一直没能打开销路。
听说这里的腊肉要用松枝熏制整整四十九天。她若有所思,如果品质真的如资料所说,倒是可以开发成高端产品。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震动起来。信号断断续续,但还能勉强接听。
到哪了?陆时衍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些许杂音。
快到黑山坳了。你怎么这个时间打电话?
提醒你注意安全。刚收到消息,赵金龙的人在打听你的行程。
林晚星眉头微蹙:他们还真是阴魂不散。
需要我派人过去吗?
不用。她看向窗外苍翠的山林,这里不是他们的地盘,量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挂断电话后,林晚星陷入沉思。自从乡村计划启动以来,赵金龙那边的动作越来越频繁。但越是如此,她越要加快步伐。
车子终于驶入村口,几位村民早已等候多时。为首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穿着传统的靛蓝色土布衣服。
欢迎林老板!我是村里的支书,姓杨。老人热情地迎上来,双手握住林晚星的手,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意准备了家里最好的腊味。
在杨支书的带领下,林晚星参观了村里的腊味作坊。一间间木屋里挂满了正在熏制的腊肉、腊肠,松枝的清香混合着肉香,令人食指大动。
我们用的都是自家散养的黑猪肉,用祖传的配方腌制,再用松枝慢火熏制。杨支书取下一块腊肉,切片请林晚星品尝。
肉片薄如蝉翼,肥瘦相间,透着诱人的琥珀色。林晚星接过一片放入口中,顿时眼前一亮——咸香适中,肉质紧实却不柴,松木的香气恰到好处地中和了油腻感。
这是我这段时间尝过的最好的腊味。她由衷赞叹,不过,我注意到你们的熏制间比较简陋,温湿度控制全靠经验。
杨支书叹了口气:是啊,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了。我儿子去年去城里打工,说累死累活也赚不了几个钱。
林晚星若有所思地环顾四周:如果我能帮你们改进设备,建立标准化流程,同时保证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两成,您觉得年轻人会愿意回来吗?
老人的眼睛顿时亮了:真的?那敢情好!
就在这时,林晚星的手机连续震动。她走到一旁查看,是陆时衍发来的几条消息:
赵金龙在接触你的供应商。
小心他们可能在物流环节做手脚。
需要我介入吗?
林晚星快速回复:暂时不用,等我回去处理。
她收起手机,重新挂上微笑:杨支书,带我去看看你们储存原料的地方吧。
考察完仓库,林晚星对黑山坳的腊味品质更加认可。但在查看运输路线时,她发现了一个问题。
你们平时怎么把货运出去?
就靠村里那辆小货车,每周一次送到县城的批发市场。杨支书指着远处崎岖的山路,遇到雨天经常出不去,有时候肉都要放坏了。
林晚星在小本子上记下这一点。物流确实是最大的短板,但也可能是赵金龙最容易下手的地方。
中午,村民们在村口的打谷场上摆了长桌宴,用各种腊味招待林晚星。腊味合蒸、腊肉炒鲜笋、腊肠焖饭...每一道都让林晚星赞不绝口。
这些菜要是放在城里餐厅,一定会成为招牌。她边吃边在心里盘算着菜单。
席间,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少年怯生生地走到林晚星面前:林老板,我...我能跟您学做菜吗?
杨支书连忙介绍:这是我孙子杨小磊,在县里的职高学厨师,放假回来帮忙。
林晚星打量着这个眼神清澈的少年:为什么想跟我学?
我在网上看过您的视频。杨小磊鼓起勇气,您能把普通的食材做得那么精致,我想学这样的手艺,以后回来开个农家乐,让更多人尝到我们村的腊味。
这个回答让林晚星很是欣慰。她想了想,说:下个月我们餐厅要培训乡村厨师,你可以来参加。如果你学得好,我可以资助你开店。
少年激动得满脸通红,连连道谢。
饭后,林晚星在杨支书的陪同下走访了几户村民。在一户人家里,她发现了一位正在制作豆腐乳的老奶奶。
这是我们村的另一绝——松枝豆腐乳。杨支书介绍,只有吴奶奶还会做这个古法手艺。
林晚星尝了一小块,顿时被那独特的口感征服——豆香浓郁,带着松木的清香,质地细腻如绸。
这个配方...她细细品味,好像还加了些什么?
吴奶奶笑眯眯地竖起大拇指:姑娘真厉害。除了松枝,我还加了山上的野蜂蜜,这是祖上传下来的秘方。
林晚星当即决定要将这个豆腐乳也纳入合作计划。但吴奶奶却摇摇头:我做这个不是为了卖钱,就是做着玩。年纪大了,做不动那么多。
如果让小磊来跟您学呢?林晚星提议,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老人看了看站在一旁的杨小磊,终于点了点头。
考察结束已是傍晚。临行前,林晚星与村里签订了初步合作协议,约定下周派人来安装新设备,并开始培训。
林老板,真的太感谢您了。杨支书握着她的手久久不放,您这是给了我们村新的希望啊。
返程的路上,林晚星一直在整理今天的收获。黑山坳的腊味和豆腐乳确实都是难得的精品,但物流和产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她拨通陆时衍的电话:我找到宝贝了。不过需要你帮忙解决运输问题。
你说。
黑山坳村的山路太难走,常规物流不愿意接。能不能借用陆氏的生鲜冷链渠道?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可以,但需要重新规划路线。明天我让物流经理联系你。
谢谢。林晚星顿了顿,还有,赵金龙那边...
我已经安排人盯着了。他们最近在接触一家物流公司,很可能想在运输环节做文章。
林晚星眼神一凛:果然如此。那我们更要抢先一步。
挂断电话后,她望向窗外。夕阳给群山镀上一层金边,景色壮美,但林晚星无心欣赏。赵金龙的步步紧逼让她意识到,这场较量远未结束。
突然,车子猛地颠簸了一下,随后缓缓停下。
老板,车胎好像扎了。司机下车检查后回报。
林晚星看了眼时间,天色已晚,在这荒山野岭耽搁不得。她正要打电话求助,远处传来摩托车的声音。
杨小磊骑着一辆旧摩托车赶来:林老板,我看你们的车一直没下山,担心出事就来看看。
少年利落地帮他们换好备胎,动作娴熟老练。
你怎么会修车?林晚星好奇地问。
在县里打工时学的。杨小磊不好意思地擦擦汗,我们山里人,什么都要会一点。
这个插曲让林晚星更加坚定了要帮助这些村民的决心。他们拥有最好的食材和最朴实的心,缺的只是一个机会。
重新上路后,林晚星在备忘录上记下一笔:可以考虑在各地培训点增加基础技能课程。
回到城里已是深夜。林晚星直接来到餐厅,发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推门进去,只见陆时衍正在与陈律师讨论着什么。
你怎么在这?林晚星有些惊讶。
等你。陆时衍起身,帮她取下外套,今天收获如何?
林晚星兴奋地讲起黑山坳的见闻,特别是腊味和豆腐乳。说到杨小磊时,她眼中闪着光:那孩子很有天赋,也很踏实,是块可造之材。
陈律师笑着收拾文件:看来我今天来得正是时候,听到了这么多好消息。
陈律师是为了物流的事来的。陆时衍解释,我们查到赵金龙注资了一家物流公司,正好是原本计划用于乡村食材运输的那家。
林晚星顿时警觉:他想控制我们的运输线?
更糟。陈律师表情严肃,那家公司有多次违规记录,我们怀疑他们打算在运输过程中做手脚,破坏食材品质,然后嫁祸给你们。
林晚星倒吸一口凉气:果然狠毒。如果食材在运输途中变质,不仅会损害顾客健康,更会彻底摧毁乡村计划的信誉。
所以我们必须提前防范。陆时衍打开地图,我建议改用陆氏旗下的物流,虽然成本会高一些,但安全有保障。
三人讨论到凌晨,最终确定了新的物流方案。送走陈律师后,林晚星疲惫地靠在沙发上。
累了就休息吧。陆时衍为她倒了杯温水,明天还要去下一个村子。
林晚星接过水杯,突然问道:你觉得我这么做值得吗?投入这么多精力在乡村计划上?
当然值得。陆时衍在她对面坐下,你知道吗?今天董事会还有人质疑我为什么这么支持你的计划。
你怎么说?
我说,美食不仅是生意,更是文化。保护这些即将失传的手艺,比赚多少钱都重要。
这句话说到了林晚星心坎上。她想起穿书前,那些因为无人继承而消失的传统美食,眼中泛起一丝感伤。
我一定会把这个计划做好。她坚定地说,不仅是为了对付赵金龙,更是为了那些值得被记住的味道。
夜深了,林晚星却毫无睡意。她打开电脑,开始撰写黑山坳之行的考察报告。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但对现在的她来说,远方群山中的那些村落更让她牵挂。
在报告的结尾,她写下这样一段话:真正的美食,往往隐藏在最难到达的地方。而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发现它们,更是为它们搭建通往世界的桥梁。
保存文档时,她收到杨小磊发来的消息:林老板,我今天跟吴奶奶学做豆腐乳了,她说我很有天赋!
随信发来的还有一张照片——少年系着围裙,在老人指导下认真工作的场景。
林晚星微笑着回复:很好,继续努力。记住,手艺重要,但守住本心更重要。
放下手机,她走到窗前。对街的灯光已经熄灭,但她知道,暗处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不过这一次,她有了更多必须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