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将信小心折好收入袖中,脸上是掩不住的喜色:殿下说,皇上对我们的商路很满意,特许我们在漠南设立官办马市。
他顿了顿,眼中精光闪烁,而且...殿下暗示,可以适当扩大铁器交易规模。
王德顺倒吸一口凉气。铁器交易向来是朝廷严控的,这等于给了他们天大的便利。
他正要说话,却见和珅已经转身走向书房,脚步轻快得像是年轻了十岁。
夜深人静时,和珅独自在灯下奋笔疾书。
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显得格外高大。写着写着,他忽然停笔,望向窗外的明月,轻声自语:这条路,总算是走通了...
晨光初现时,太原城南的官办马市已经人声鼎沸。和珅身着簇新的官服,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望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腰间玉佩,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大人,漠北来的商队已经到了。王德顺小跑着过来禀报,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领队的是个蒙古贵族,带了五十匹上等战马。
和珅唇角微扬:安排他们在东区交易,让老周亲自接待。他顿了顿,压低声音道:记住,铁器交易要单独进行,就在后院的仓库。
王德顺会意地点头,正要退下,却见一个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带着几个随从朝这边走来。和珅眼睛微眯,脸上立刻堆起热情的笑容:孙老爷,今日怎么有空来马市转转?
孙茂拱了拱手,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听说和大人新开了马市,孙某特来开开眼界。他的目光扫过远处拴着的战马,瞳孔微微一缩:这些...都是漠北来的?
正是。和珅笑得云淡风轻,皇上特许的官办马市,孙老爷若有兴趣,不妨也参一股?
孙茂脸上的笑容僵了僵。他原本是来探听虚实的,没想到和珅竟如此直白地抛出橄榄枝。他干笑两声:这个...容孙某考虑考虑。
和珅目送孙茂离开,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他转身对王德顺低声道:去查查,孙家最近和哪些官员走得近。
此时,应天城的皇宫内,朱元璋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当他看到朱棡呈上的密折时,浓眉微微挑起:这个老三,倒是给朕一个惊喜。
侍立在一旁的朱标闻言,好奇地问道:父皇,三弟在太原可还安好?
朱元璋将密折递给朱标:你自己看。这小子不声不响地打通了漠南商路,还给朕弄来三十匹上等战马。
朱标接过密折,越看越是心惊。他强压下心中的波动,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三弟果然能干,儿臣这就去信祝贺。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了朱标一眼:去吧。顺便告诉他,朕准他在太原试行茶马互市的新政。
夕阳西下时,太原府衙的后院里,和珅正在查看新到的战马。这些骏马毛色油亮,肌肉虬结,一看就是难得的良驹。他轻轻抚摸着其中一匹白马的鬃毛,忽然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
大人,晋王殿下的密信。亲卫双手呈上一个锦囊。
和珅连忙接过,走到灯下细读。片刻后,他的眼睛亮了起来:好!殿下说皇上准了我们试行茶马互市的新政!他兴奋地搓着手,王德顺,立刻去召集各家商号的掌柜,就说本官有要事相商。
当夜,府衙大堂灯火通明。十几位太原富商齐聚一堂,交头接耳。和珅端坐主位,等众人安静下来后,才缓缓开口:今日请诸位来,是要宣布一个好消息。
他环视众人,看到孙茂也坐在其中,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皇上特许,太原试行茶马互市新政。从今日起,各家商号均可参与漠南贸易,利润按股分配。
堂下顿时一片哗然。一个胖商人忍不住站起来:大人,此话当真?朝廷不是一直禁止民间与漠北交易吗?
和珅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道公文:这是晋王殿下亲笔所书,盖有皇上御印。诸位若不信,大可上前查验。
商人们争先恐后地上前查看,确认无误后,脸上都露出狂喜之色。唯有孙茂站在原地没动,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待众人重新落座,和珅继续道:不过,本官有言在先。参与此事的商号,必须遵守三条规矩:第一,不得哄抬物价;第二,不得以次充好;第三...他目光如电,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所有交易必须经由官办马市统一进行。
商人们连连称是。会议结束后,孙茂故意落在最后,等众人都离开了,才走到和珅身边低声道:和大人,孙某有些私事想请教...
和珅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孙老爷但说无妨。
这个...关于铁器交易...孙茂欲言又止。
和珅脸上的笑容不变,声音却冷了下来:孙老爷,有些生意可以做,有些生意...碰不得。他拍了拍孙茂的肩膀,您是个聪明人,应该明白本官的意思。
孙茂脸色变了变,最终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是孙某唐突了,告辞。
看着孙茂离去的背影,和珅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他转身对王德顺道:派人盯着孙家,特别是他们与边关将领的往来。
接下来的日子,太原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每天都有商队进出城门,满载着茶叶、丝绸北上,又带着毛皮、战马南归。
城南新开的官办马市更是热闹非凡,来自漠南的商人和中原的商贾在此交易,各取所需。
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和珅正在府衙后院查看账册。忽然,王德顺慌慌张张地跑来:大人,不好了!孙家的商队私自出了关,据说...据说带了不少铁器!
和珅手中的毛笔地掉在桌上,墨汁溅了一地。他猛地站起身,脸色阴沉如水:什么时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