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沈清姿醒来时,窗外的阳光已经透过窗帘缝隙照进客房。
书桌上的标本册还摊在昨晚翻到的那页,旁边放着周聿留的便签:“文旅局九点上班,咱们八点半从家出发,楼下早餐铺的豆浆刚磨好,我去买。”
她起身叠好被褥,走到客厅时,周聿正把豆浆和油条摆上桌。
“农科站刚给我发消息,” 他递过一根油条,“说茶树种子已经分装好了,等咱们谈完,直接让他们寄去云岭合作社。”
沈清姿咬了口油条,豆香混着面香漫开:“太好了,这样孩子们开营就能种了。”
八点半准时出门,电动车往文旅局走时,周聿忽然说:“昨天跟实验小学的张老师确认了,下周三他们派三位老师来云岭踩点,我已经把你的联系方式给他们了。”
沈清姿点头,看着路边渐渐热闹的街道,想起当年在省城机关上班时,也是这样跟着早高峰的人流走,只是那时身边没有同行的人。
文旅局的谈判比预想中顺利。
负责项目的陈科长翻着沈清姿带来的冬令营流程表,又看了周聿递的专项资金申请材料,笑着说:“你们这方案细,还结合了云岭的茶特色,专项资金下周一就能拨付,后续我们还能帮你们对接省城另外两家小学,都是之前做过自然教育的。”
沈清姿连忙道谢,周聿在旁边补充:“要是后续需要做冬令营的宣传短片,我们团队也能帮忙剪,保证把云岭的茶园拍得好看。”
陈科长拍了拍桌子:“那感情好,咱们这就算把事儿定了,后续有需要随时联系。”
谈完已经是中午,周聿提议:“去巷口那家小饭馆吃吧,他们家的炖白菜和豆腐做得地道,正好吃口家常饭歇会儿。”
沈清姿没反对,跟着他往饭馆走。
小饭馆不大,只有四五张桌子,老板看见周聿就迎上来:“周同志,还是老样子?炖白菜加豆腐?”
“再加个炒青菜,” 周聿回头问沈清姿,“要不要喝碗玉米粥?他们家的粥熬得稠。”
“要一碗,” 沈清姿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窗外路过的行人,忽然觉得这省城的午后,比她记忆里热闹些。
菜刚上桌,就听见门口传来两道熟悉的声音 —— 一道温和沉稳,一道带着几分爽朗的笑意:“老板,给我们装两份炖白菜,多加点汤,带回家配米饭正好!”
两人抬头,只见陈静拎着米白色的布制菜篮走在前面,外套衣角沾着点菜市场的泥土潮气;身后跟着的张阿姨手里提着个鼓鼓的布袋,露出半截翠绿的萝卜缨子,正是周家老宅那位总爱做糯米藕的张阿姨。
周聿先站起身,语气里带着意外:“妈,张阿姨,你们怎么一起过来了?”
陈静笑着走近,目光先落在沈清姿身上,没有半分疏离,反而像见了许久没见的小辈:“今天天气好,跟张阿姨去菜场买点新鲜菜,想起这家炖菜做得地道,就过来带两份。倒是你们俩,怎么凑到一块儿了?”
沈清姿也跟着站起来,指尖轻轻捋了捋衣角,语气恭敬又自然:“阿姨,张阿姨,好久不见。我来省城谈云岭冬令营的事,刚跟文旅局谈完,跟周聿过来吃口饭。”
“云岭冬令营啊!” 张阿姨先接了话,放下手里的布袋就凑过来,眼睛亮闪闪的,“夫人前阵子还跟我说呢,说周聿提了好几回,沈小姐在云岭把茶园打理得井井有条,连孩子们的步道都亲自盯。我就说嘛,你这么踏实的孩子,到哪儿都能把事做好!”
陈静笑着拍了拍张阿姨的胳膊,顺势在旁边空位坐下,目光落在沈清姿身上时,满是真切的赞许:“你在云岭的事,周聿跟我提过几次,说你帮茶农改进炒茶手艺,还琢磨着搞冬令营带孩子们体验 —— 当年你在机关做基层调研时就认真,现在到了真正的乡村,倒更能放开手脚了。”
这话让沈清姿心里轻轻一动 —— 她原以为离婚后,陈静对她会多几分客气的距离,却没想到对方依旧带着长辈的关切。
周聿连忙给两人添了碗筷:“妈,张阿姨,坐下吃点再走呗,刚上的炒青菜还热乎着呢。”
“不了不了,” 张阿姨摆着手,却忍不住多看了沈清姿两眼,“家里还炖着羊肉汤呢,就等这炖白菜回去配着吃。对了沈小姐,我前几天还腌了糖桂花,就想着等你下次来老宅,给你做你最爱吃的桂花糯米藕,甜滋滋的,暖胃!”
“谢谢张阿姨,您还惦记着我爱吃这个。” 沈清姿笑着道谢,心里暖融融的。
陈静也跟着叮嘱:“云岭冬天比省城冷,你身子骨不算壮,记得多穿件厚外套。家里还有两件我新织的羊毛衫,下次让周聿给你捎去,颜色是你喜欢的浅灰色。”
沈清姿刚要推辞,陈静又转向周聿,语气里带着点温和的叮嘱:“清姿在那边做事不容易,你多上点心帮衬 —— 别总像以前那样,遇事只想着自己的主意,多听听她的想法,她比你懂基层的难。”
周聿乖乖应了声 “知道了”,沈清姿看着陈静温和的侧脸,忽然想起以前她递来牛皮纸袋、托付家族事务的模样,又想起离婚时她试图挽回的复杂神色 —— 这位长辈始终带着通透的包容,从不会因过往的隔阂失了分寸。
“那我们先回去了,汤该熬好了。” 陈静拎起菜篮,张阿姨也拿起布袋,临走前张阿姨还特意回头:“沈小姐,有空一定回老宅啊,我给你留着糖桂花!”
陈静也跟着点头,轻轻拍了拍沈清姿的胳膊,动作自然得像家人间的日常,没有半分尴尬。
两人走后,小饭馆里又恢复了安静。
沈清姿夹了一筷子炖豆腐,温热的汤汁滑进胃里,心里满是暖意 —— 这不是刻意的亲近,而是历经波折后,长辈们对她 “做事为人” 的认可,无关曾经的婚姻,只关她这个 “沈清姿” 本身。
“我妈和张阿姨……” 周聿似乎想解释什么,沈清姿却摇摇头,笑着说:“阿姨还是老样子,张阿姨也还是那么亲切。”
周聿看着她眼里的笑意,也跟着笑了:“张阿姨总说,当年你在老宅住的时候,就比我懂跟长辈相处的分寸,现在见你把云岭的事做好,她比谁都高兴。”
吃完饭往回走,路过邮局时,周聿停下:“把茶树种子的快递单填了吧,正好现在寄,明天就能到云岭。”
沈清姿填单时,周聿接到团队的电话,挂了后笑着说:“团队刚剪了冬令营的短宣传片,发去省城小学群里了,有老师说看完想立刻带孩子去云岭体验采茶。”
回到周家,沈清姿开始收拾行李,周聿把文旅局的批复文件和学校对接清单递给她:“这些你收好,下周三老师来踩点,要是有细节要改,随时给我打电话。”
沈清姿接过文件放进帆布包:“我买了下午四点的大巴票,该去车站了。”
周聿把行李拎下楼,骑上电动车送她去车站。
路上,沈清姿忽然说:“今天谢谢阿姨和张阿姨,也谢谢你。”
周聿转头看她,阳光落在她发梢,带着柔和的光晕:“都是为了冬令营,不过…… 张阿姨说的糯米藕,下次你再来省城,咱们回老宅吃吧?”
沈清姿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到了车站,她接过行李,周聿又递过一袋还热乎的糖炒栗子:“刚才路过那家店,想着你路上可能饿,买了点。”
沈清姿接过栗子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这次没有立刻收回 —— 有些关系,或许不必拘泥于过去的定义,像现在这样,为了同一个目标并肩,偶尔遇见过往的亲人,听几句家常话,就已经很好了。
大巴车驶出车站时,沈清姿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省城街道,想起陈静温和的叮嘱,想起张阿姨惦记糯米藕的模样,忽然觉得,当年那场决绝的转身,不是为了斩断所有联系,而是为了让彼此在新的轨道上,以更合适的身份,重新看见对方的价值。
而这场关于云岭茶园、关于孩子们的冬令营合作,或许就是最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