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皇宫,宫殿内熏香袅袅,经过连番动荡的曹魏朝廷,终于显露出几分久违的宁静与秩序。
曹髦端坐于御案之后,眉宇间虽仍带着年轻的锐气,却已平添了几分帝王的沉稳与威仪。
“陛下,王大人求见。”内侍轻声禀报。
“快请。”曹髦放下手中的奏章,脸上露出一丝期待。
王经稳步进殿,行礼后呈上一份厚厚的奏报:“陛下,各地州郡上表已基本汇总完毕。自邺城大捷后,原本观望的州郡纷纷遣使来朝,表示效忠。如今朝廷政令已可通达四方。”
曹髦接过奏报,仔细翻阅,越看越是欣喜。
奏报上列着各州郡上表的名单,从并州到青州,从徐州到荆州,几乎涵盖了大魏全境。
许多原本依附司马氏的地方大员,如今都改弦更张,向洛阳朝廷表达了忠心。
“好!好!”曹髦连声赞叹,将奏报轻轻放在案上。
“邺城一战,不仅歼灭了司马氏主力,更打出了朝廷的威风!王爱卿,这都是你与诸位大臣辅佐之功啊!”
王经躬身道:“全赖陛下圣明,成将军勇武,老臣等不过是尽本分而已。”
曹髦站起身,在殿内踱步,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回想之前,朕被困深宫,政令不出洛阳。而今,天下州郡重归王化,此真大魏中兴之兆!”
他停下脚步,转身看向王经,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王爱卿,还记得朕先前与你提过的那件事吗?”
王经微微一怔,随即会意:“陛下是指...与成将军联姻之事?”
“正是!”曹髦重重点头。
“如今朝廷局势已稳,正是时候了。成将军屡立奇功,先诛司马昭,再破司马望,最后在邺城孤军诱敌,助朕全歼司马氏主力。如此大功,岂能不加殊赏?”
王经沉吟道:“陛下圣明。成将军确实功勋卓着,且不居功自傲,深谙进退之道。此前陛下用其计策却不署其名,他虽表面不怪,心中难免有所芥蒂。若能与皇室联姻,不仅可示陛下恩宠,更能消除隔阂,使其更加忠心为朝廷效力。”
“朕正是此意。”曹髦走回御座。
“自古君臣相得,方能成就大业。朕与成将军,当效仿光武帝与云台诸将的故事。而联姻,正是巩固这种关系的最佳方式。”
他顿了顿,继续道:“况且,成将军至今未娶,朕身为天子,自然要为忠臣良将的终身大事操心。”
王经笑道:“陛下用心良苦。只是...不知陛下属意哪位宗室之女?”
曹髦道:“此事朕已思虑多时。联姻之女,须出身尊贵,方能显示朝廷对成将军的重视;但也不能太过显赫,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忌。更重要的是,品性贤淑,知书达理,方能成为成将军的贤内助。”
“陛下考虑周全。”王经点头。
“老臣这就去查阅宗室谱牒,挑选合适人选。”
曹髦叮嘱道:“记住,要选真正贤良的女子。这不仅是联姻,更关乎成将军一生的幸福。”
“老臣明白。”
王经退下后,曹髦独自在殿中沉思。
他走到窗前,望向远方的天空,心中百感交集。
从当初那个被困深宫的傀儡皇帝,到如今真正执掌大权的天子,这一路走来,何其艰难。
而成济,就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助力。
“成将军,朕不会辜负你的忠心。”曹髦轻声自语。
“这桩姻缘,不仅是为了笼络你,更是朕真心希望你能有个好归宿。”
两日后,王经再次进宫,手中捧着一卷厚厚的谱牒。
“陛下,老臣已仔细查阅宗室谱牒,筛选出几位合适的人选。”王经展开谱牒,指给曹髦看。
曹髦仔细听着王经的介绍,目光在谱牒上一个名字上停留许久:“沛王曹纬之女曹璎...王爱卿,你觉得此女如何?”
王经略感意外:“曹璎郡主?此女确是贤良,但其父只是旁支宗室,地位不算显赫...”
“正因如此,才最为合适。”曹髦微笑道。
“成将军出身并非高门,沛王虽是旁系,却是正经的太祖皇帝血脉,曹璎郡主的宗室身份毋庸置疑。这样的姻缘,门第相当,最为妥帖。”
王经恍然大悟:“陛下圣明!是老臣思虑不周。曹璎郡主年方十七,确实品性贤淑,且通晓诗书,应是成将军良配。”
“好!”曹髦拍板。
“就定曹璎郡主。王爱卿,你即刻去安排,朕要亲自与太后商议此事。”
当日午后,曹髦来到后宫拜见郭太后。
“儿臣参见母后。”曹髦恭敬行礼。
郭太后慈爱地看着皇帝:“陛下今日前来,可是有要事相商?”
曹髦将联姻之事详细禀明,最后道:“成将军于国有大功,且忠心可鉴。儿臣想将沛王之女曹璎许配于他,以示朝廷恩宠,也巩固君臣之谊。不知母后意下如何?”
郭太后听罢,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用心良苦。成济确实功勋卓着,若不是他,我曹魏江山恐怕早已易主。如今宗室得以重归洛阳,也多亏了他邺城一战定乾坤。”
她顿了顿,继续道:“联姻之事,自古有之。汉武帝以卫长公主配霍去病,光武帝以宁平公主配李通,皆是为固君臣之分。陛下此议,甚妥。”
曹髦欣喜道:“母后也赞同?”
郭太后点头:“只是,此事还需问过沛王与曹璎本人的意思。虽说是皇室恩典,但也不能强人所难。”
“儿臣明白。”曹髦道。
“若此事能成,将来征战天下,还要多多倚仗成将军。有这层姻亲关系,彼此更能信任无间。”
郭太后微笑道:“看到陛下如今处事愈发沉稳周全,母后甚是欣慰。就按陛下的意思去办吧,母后全力支持。”
从后宫出来,曹髦心情愉悦。
太后的支持,让他对这门亲事更加有信心。
次日,曹髦秘密召见沛王曹纬。
当曹纬得知皇帝欲将爱女曹璎许配给成济时,先是一惊,随即陷入沉思。
“陛下,成将军确实是国之栋梁,小女若能许配给这样的英雄,是她的福分。”曹纬谨慎地回应。
“只是...不知小女本人...”
“沛王放心。”曹髦温和地说。
“朕已命王经详细了解过,曹璎郡主贤良淑德,与成将军正是天作之合。若沛王与郡主同意,朕将亲自为他们主婚,以示荣宠。”
曹纬受宠若惊:“陛下如此厚爱,臣感激不尽!臣这就回府,与小女商议。”
当曹纬将这个消息告知曹璎时,这位年仅十七的郡主先是羞涩,继而轻声问道:“父亲,那位成将军...是个怎样的人?”
曹纬便将成济的事迹娓娓道来:如何在南阙倒戈护驾,如何平定洛阳之乱,如何在潼关大破司马望,最后如何在邺城以少胜多...
曹璎听得入神,眼中渐渐泛起异彩:“如此说来,这位成将军,真是当世英雄了?”
“何止是英雄!”曹纬感叹。
“若非成将军,我曹魏社稷恐怕早已不保。你那些被司马氏软禁在邺城的叔伯兄弟,也都是他救出来的。”
曹璎低头沉思片刻,脸上泛起红晕:“若...若真是如此,女儿愿意听从陛下和父亲的安排。”
消息传回宫中,曹髦大喜,立即命王经开始筹备婚事。
同时,他也开始思考如何向成济提及此事。
“陛下,是否要立即召成将军入宫,告知此事?”王经问道。
曹髦摇头:“不必着急。待婚事筹备妥当,朕要亲自给成将军一个惊喜。这段时间,你先派人留意成将军的动向,看看他对此事是否有所耳闻,反应如何。”
“老臣遵旨。”
夜幕降临,曹髦独自站在宫殿外,仰望满天星斗。
他想象着当成济得知这门亲事时的表情,不由得露出微笑。
此时的成济,还完全不知皇帝正在为他张罗婚事。
而一场改变他命运的姻缘,正在悄然临近。
这不仅是一桩婚姻,更是曹魏皇室对这位再造江山的名将,最深厚的信任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