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噩耗传来,武都城被攻陷了。突厥军调了几万人过来,在一个深夜发起了强攻。守城将士奋力抵抗,但终究不敌,只能弃城而去,投奔了雍州。
虽然早有预料,但太子还是暴跳如雷,砸了书房内许多物件。让他气恼的还有一件事,灵武帝连下了数道圣旨,让他务必在十日内启程回京。现在延州形势虽然有利于魏国,但毕竟还不明朗,徐文汐也以要与她哥哥一起为由拒绝同行。
陈毓本来也想留下,但见到太子青筋暴起的模样,便不敢再提。
徐守业连续几日与罗冲、段铮段副将、彭杨等人商讨着破敌的方略。自从上次粮道大战后,突厥军就再也没有出过城。
“据我方细作回报,延州城内的守军有三万多人,其中突厥精锐不到两万。粮草还能支撑一个多月,不过城内百姓的储粮不多,如果突厥蛮子要稳定民心,就只能支撑一个月了。”段铮将刚得到的消息通告众人。
“突厥守军还会从渭州和榆林运输粮草,不过他们肯定会加强戒备,我们还想像上次那样偷袭,难度很大。”徐守业道:“不如我们露出个破绽,让突厥蛮子来偷袭我们的粮草。”
“哦,有何妙计?”罗冲问道。
“突厥一直有大量的游哨在延州活动,以前我们严防死守,他们很难得到我方的军情。这次就让他们得知我方运粮的路线和时间,然后将计就计。”徐守业将他心中的谋划详述了出来。
商议一阵后,罗冲、段铮、彭杨等人都觉得可行,于是便马上点将,安排各自的任务。
“如果突厥蛮子不来抢粮,那我们吃了那些掺了药物的粮食不也很危险?”一位将领担心地问道。
“掺了药物的粮草都作了记号,难道你就不能不吃?”帐篷内所有的人都鄙视地看着提问的将领。
“哈哈,今天的月亮……嗯,天气很好。”这位将领尴尬地揉了揉鼻子。
延州城内,游哨带回来一条重要的消息。一列由几百辆马车的车队,满载着魏军的粮草和各种物资,由长安方向刚刚进入延州地界。
“魏人奸诈多计,或许这是一个陷阱。”延州主将桑拔有些担忧。
“桑拔大人多虑了。这次游哨是拼了命才得来的消息,二十名游哨只回来一个,还是中箭后装死才侥幸逃脱。若是陷阱魏军应该故意把消息泄露给我们才对。”掌管着游哨的突厥将领道。
“也许这正是魏军计谋的巧妙之处。”桑拔还是不放心。
“呵呵,桑拔大人真是小心谨慎得很啊,难怪在我们到来前一次出城作战都没有。”一位莫合蛮身边的将领道。
“你……”
“不要吵了。”莫合蛮制止了双方的争吵:“袭击肯定是要去袭击的,就算抢不到,毁了他们的粮草也好。不过,得做好充足的准备,多派些游哨出去,密切关注其它魏军的动静。万一事有不协,难道他们还能挡得住我们?”
当天色暗了下来,一支突厥的万人队和五千名魏国降军悄然离开了延州城,往魏军粮草车队的必经之路而去。
一路上突厥军用棉布包住马蹄,也没有点火把,在熟悉当地地形的魏国降兵的带领下,潜伏到了离延州一百五十余里的山道旁。
一个多时辰后,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蜿蜒火龙,缓慢地往突厥军埋伏之地移来。没有星月的夜幕下,这条火龙格外显眼。
嘿嘿,这些魏军自以为安全,居然点着火把前行,这不成了活靶子了么?领军的突厥万夫长暗道。
等到车队完全进入埋伏圈,万夫长一声号令,伏兵尽起,往粮队冲去。
押送粮草的魏军和马夫惊慌失措,纷纷扔下火把,四散逃亡。
“不要管那些马夫和魏军,尽快押着粮草返回延州。”万夫长大声下令。可他没料到的是,地上闪烁的火把,现在却让他们成了活靶子。
“放箭。”一声大吼响起,随即便是“噌噌”的弓弦声,无数带着火光的箭矢从前后射来。
位于车队中间的几十辆运粮车在被火箭射中后,腾地冒出巨大的火花,并爆出一朵朵蓝色的火焰。这些蓝色火焰一沾上附近的突厥士卒,便再难扑灭,直至烧穿他们的盔甲,还有他们的肌肤骨肉,最后自动熄灭。
这种产生蓝色火焰的粉末是小草无意中发现,后来和铁师等人研究了许久才配置而成。他们发现这种粉末遇火即燃,无论用水浇、用土掩都不能阻止燃烧,而且温度极高,持续时间长。只是数量极少,此次他们将所有的粉末都拿了出来。
突厥士卒的哀嚎声和魏军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燃烧的粮车将突厥军截成了两端,位于前方的突厥万夫长完全看不清战场形势,也不知道有多少魏军。
“被桑拔大人说中了,果然是魏军的奸计。”万夫长懊恼又后悔。
“大人,赶紧撤吧,魏军好像有几万人。”亲卫队长焦急道。
万夫长望了一眼后方乱作一团的战场,无奈带着前方四千余名突厥士卒,押着一百多辆粮车,往前冲去。万夫长的想法是,这次偷袭已经惨败,不能真的空手而归,实在不行再丢弃粮车逃跑。
出乎万夫长意料的是,前方的魏军都是一触即溃,根本不与他们纠缠。他们很顺利地冲出了包围圈,往延州方向仓皇逃去。
余下的突厥士卒和魏国降兵很快就被团团围住,一些魏国降兵纷纷扔下兵刃大叫着“投降”。虽然被身旁的突厥士卒砍翻了十几个,但完全阻止不了魏国降兵们的行为,甚至已经有魏国降兵往魏军阵营跑去。
一些激愤的魏兵等到跑过来的降兵靠近时,抽出兵刃将他们砍翻在地,有些跑到两军中间的降兵立即停下了脚步。
“住手。”罗冲、彭杨等人大声阻止:“大家都是魏国子民,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也是不得已。”
“所有的魏国兄弟们听着,我们知道你们的苦衷,不过大家得戴罪立功。”徐守业大声道:“等下我们发起进攻时,你们便动手杀了身边的突厥蛮子,就算你们立功了。”突厥士卒绝大多数听不懂汉话,何况徐守业说的还是三秦方言。
待在他身边保护他的秦戈和铁师对望了一眼,并没说话。
等到罗冲一声“杀”的号令响起,魏军立即发起了冲锋。当有些平时被突厥士卒欺凌的魏国降兵,终于忍不住对身边的突厥人动手时,这种情形马上蔓延开来。懵懂的突厥士卒一脸惊愕,临死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有了如此内应,六千多名突厥士卒很快被剿杀干净。还是有魏军趁乱杀了一些降兵,但都被各级长官及时制止。
清点完战场后,秦戈主动承担起了看押降兵的任务,并让小草带人给受伤的降兵治疗。
“你是不是觉得我有些狠毒?”徐守业走到秦戈身边问道。
“不,你是对的。无论出于何种理由,他们投降突厥都有罪。”秦戈道:“不过,总得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呵呵,我就知道你不是一个虚伪的人。”徐守业道。
“我只是想起了小雀儿,她那样的才是真正无辜的人。”秦戈道。
“哟,又想起我妹妹的丫鬟啊,你是不是……”
“滚。”
“早知道突厥只派出一支万人队,不如将他们全歼灭了。”段铮道。他和罗冲、彭杨等人也走了过来。
“见过公爷、各位将军。”徐守业行礼后道:“不然,段将军要知道,那些药物可都是放到了前面的粮车之中,让他们带回去不正好中了我等之计?”
“难道他们不会起疑心?不会试毒么?”段铮问道。
“肯定会起疑心,也肯定会试毒。”徐守业道:“据徐某估计,他们会让城中百姓先试,没问题了再让降兵试,突厥蛮子不会吃,他们还是会吃以前的存粮。”
“那不是害了城中百姓么?”连罗冲都有点不明白了。
“延州守将桑拔擅于笼络人心,城中百姓和降兵对他都有好感,不过此次毒粮事件后,可就难说了。”徐守业道:“城中的突厥军只有一万多人,而百姓和降兵加起来有十余万人,到时如果真的乱起来,嘿嘿。”
“那些药物并不会致死,只是让人上吐下泻,浑身无力而已,而且都要两天之后才发作。”秦戈连忙补充道。他在小草配置药物时,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哦,那还好。”罗冲可不想留下一个不择手段,草菅人命的名声。如果是突厥蛮子无所谓,可现在面对的是魏国普通百姓。
“还有这些降兵,到时让他们到延州城外去喊话,不分昼夜地喊。”徐守业道。
“嗯嗯,有道理。”罗冲、段铮等人频频点头。
“渭州和榆林会不会再派援军过来?”彭杨问道。
“会,但不会是现在。突厥攻陷武都,最主要的还是稳定那边的形势,且秦州就是他们接下来的主要目标,延州对突厥来说目前就像一块鸡肋。”徐守业分析道:“只有他们稳住了形势,才会有余力支援延州。至于榆林嘛,卫家的心思,人尽皆知。”
自从得知徐守业回到了延州后,太子派了几波人来催他回长安。徐守业哪能不知道太子的意图,便以前方战事吃紧,虎威营还需继续加强实力为由,推托了过去。总得让太子启程回京后,才能拿下延州,徐守业心道。
果然如徐守业所料,突厥军将夺来的粮食分给了城中百姓,一天后见无异样,又给到了魏国降兵。不料又过了一天,许多城中百姓上吐下泻,吃啥吐啥,随后降兵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中招的心中都有些怨恨,可又不敢说出口。
现在延州城内的守军已经只余两万多人,兵力不足。桑拔向渭州和榆林都发送了求援信,可渭州那边要支援秦州、武都,无兵可调;榆林倒是派出了一万兵马,但遇到一支几千人的魏军阻拦时,便停步不前,与魏军对峙起来。卫军还往延州发信,说遇到了魏军的强力狙击,激烈交战后,歼灭了几千名魏军,但后继乏力,无法前来延州。
桑拔气得将信件撕得粉碎,扔到卫军的信使脸上,怒道:“卫守德当我们是傻子吗?还杀了几千魏军,就是贪生怕死,保存实力,以后会有他的好看。”
外无援军,城内的粮草也渐渐见底,桑拔有些焦头烂额。
更让人糟心的是,城外几千原来的魏国降兵不分昼夜,轮流喊话:“突厥蛮子,毒害百姓。制成军粮,歹毒可耻。”这是说给老百姓听的。
“魏国兄弟们,突厥大势已去,皇上已下圣旨,只要奋起反抗,戴罪立功,即可既往不咎。我们就是最好的榜样。”这是说给魏国降军听的。
“突厥蛮子,马上投降。如若不然,千刀万剐。”这是用突厥话说给突厥人听的。
坚持了五六日,面对城内日渐躁乱的情形,莫合蛮和桑拔终于决定撤走。魏军也很“人性化”,留出了往渭州方向的西门,没有派人驻守。
在一个深夜,莫合蛮带领一万多突厥士卒,还有几百名自知作恶太多,不得善终的魏国降兵,冲出了延州西门,往渭州逃去。
莫合蛮本想屠戮全城,但被桑拔劝住,如果魏军此时趁机进入城中,那他们就真的只剩死战一条路了。
光复军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地放他们走,一路上多支魏军进行了伏击,陷马坑、绊马索、火油、巨石等机关层出不穷,连投石机、床子弩都用上了。
莫合蛮几次都要回头决战,但都被桑拔和新任命的亲卫队队长死死拉住才作罢。紧紧跟在其身后的秦戈也有些遗憾:“这突厥第一勇士也没有那么勇猛嘛。”直到亲眼见到莫合蛮进入渭州地界,与前来接应的渭州突厥军汇合,光复军才鸣金收兵。
最终莫合蛮只带着四千多人到达了渭州,八千多名作恶多端的突厥士卒被永远留在了延州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