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很快过去,转眼就到了开学的时候。
这天,江清沅忽然接到了安然的电话,说找到了一本法语资料觉得她会喜欢,让江清沅去学校找她玩儿。
之前一起做翻译的那段时间,江清沅和安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听她这么说,当即就答应了。
“明天正好我也要回军区一趟,咱们一起走。”知道她打算的沈承平说道。
“行。我中午会留在云大吃饭,安然说要请我在他们学校吃小炒,大概下午回来。”
“下午我去接你。”
说到这儿,沈承平忽然想到了什么,他放下手里的筷子,抬起了头:“你这回去,就是去和安然见个面,没别的打算?”
江清沅没想到他竟然这么敏锐。
不过她还没有想好要怎么做,于是装作什么也没有听懂的样子继续吃饭,口中还不解地问:“什么打算?”
沈承平哼了一声:“宁宁当初送过来的资料我也看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上面还写的有云省大学的名字!”
江清沅揉了揉鼻子。
看到媳妇这个样子,沈承平更加确定她这次去云大确实另有打算。
同时他也很清楚,自己劝阻不了。
沈承平默不作声地冲江清沅伸出了手。
“什么?”江清沅神情不解。
“把资料拿出来我再看看。”
“没什么看的,就那么一行字,有什么看头?”
江清沅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经被这个人全猜透了,不由有点讪讪的,死活不想把资料拿给他。
“我要看宁宁后来又给你找的资料,别跟我说你没让宁宁帮忙。”沈承平用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说道。
江清沅这回实在是无话可说,不得已只能从空间里取出了一叠装订在一起的A4纸。
之前在空间的盒子上看到云省大学字样的时候江清沅就上了心。
毕竟,这是距离他们最近的地方。
远的地方顾及不了,云省大学这么近,总得过去看看。
正巧,安然就是从云省大学来的,而且和她交谈后,江清沅还知道他们家住的就是大学里的家属楼,可以说对学校极为熟悉了。
于是,江清沅在平时聊天的时候,总会有意识地询问一些学校里的事儿。
安然曾经用非常骄傲的语气告诉她,说他们学校图书馆的馆藏书非常丰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老校友捐赠的。
之后江清沅就找沈宁要了云省大学的平面图。
因为她从安然的话里就可以确定,沈宁之前所找资料中提到的——
“运动中,被收藏在云省大学图书馆仓库内的明清代线装古书近八千册,全部被激进学生焚烧殆尽”很有可能指的就是这些书。
沈承平仔细的看了重孙女提供的资料,然后问:“你打算怎么做?”
“我之前让安然帮我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资料,她今天打电话说,看到了几本还不错的。
我准备去看书的时候顺便把他们图书馆转一转。”
江清沅指指那些打印的资料,说:“这上面提到那些古书籍是从地下室搬上来的,但没提地下室的位置在哪儿?
我想先去看看,搞搞清楚情况,也不是非要今天就动手。”
“我和你一起去。你们先吃饭,吃完饭我过去找你。”沈承平将资料还给江清沅,语气不容置喙。
如今军工厂已经有了自己的小汽车,虽然只有一辆,但进城办点事也方便了很多。
第二天一早,沈承平没有找司机,而是自己开着车带着江清沅一起进了城。
他把江清沅放在云大门口,又跟出来接人的安然打了个招呼后才离开。
几个月不见,江清沅发现安然看上去与之前在工厂时变化非常之大。
瘦了点儿,人看着也好像缺了精气神儿,看着有点憔悴。
看着这样的安然,江清沅一下子就想到堂哥。
她上回见堂哥也是这样的。
自从上回和堂哥见面到现在又有几个月了。
这中间两人一直没有再联系。
堂哥上回没跟她打招呼就走了,江清沅就知道堂哥的意思是不想让外人知道他们的关系。
所以没有特别的理由,江清沅也不好随意和她联系。
也不知道他最近过得好不好?
安然正和江清沅介绍着学校的情况,看到她一副沉默不语的模样,不由得脚下一顿,问:“江蓝,你怎么了?”
江清沅抬头看她:“我正想问问你呢,你怎么了?这段时间出什么事了,怎么瘦这么多?”
安然摸了摸自己的脸,努力挤出一个笑容,问:“瘦了吗?我自己都没觉得。”
江清沅点头:“瘦了,瘦了很多,而且精神也不好。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没什么事,就是最近休息不好。”安然拉住了江清沅的手,拉着她一起往学校里面走。
安然试图转换话题,却发现江清沅一直盯着她的眼睛不放,这让安然到了嘴边的话怎么也说不出来了。
她不由得苦笑了一下。
然后说:“我本来打算等待会儿你离开的时候再跟你告别的,不过你这么聪明,现在就发现了。”
她停下脚步,与江清沅四目相对,然后笑了笑,说:“江蓝,今天这一见之后,我们可能要很久都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我已经给学校打了报告,申请下乡,报告也已经被批准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出发了。”
“你申请下乡了?!”江清沅失声问道。
在看到安然的样子后,江清沅脑子里出现了很多念头。
她想过可能是安然在工作中受挫了,还想过可能是她爸妈的留学背景让他们一家如今的日子变得不好过。
虽然327厂地处偏僻,可一些消息他们还是能听到的。
江清沅知道现在外面查成分查得厉害,有一些成分不好的家庭,日子变得非常难熬。
但江清沅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安然竟然会主动提出去下乡!
虽然她很清楚,作为大学老师,安然和她父母不可避免的会成为最早受到冲击的那一拨人。
但在江清沅的心里,就算是去干校下放,也比自己一个人下乡好啊!
干校的日子过得再苦,至少周围的人都是认识的,大家还能互相有个帮衬。
这独自一人下乡,安然又长了那么一副好样貌……
到了乡下,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再被分到什么偏僻的地方,真出点什么事,绝对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