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贵阳,中国国际大数据博览会主会场内,林枫作为新成立的国家数据局局长首次公开亮相。他刚刚做完主旨演讲,加密终端就传来急促警报——政务云监测平台显示,多个部委的数据库遭遇异常访问,攻击源指向境外某云计算巨头。
林局,这是攻击流量分析报告。网络安全总工程师快步走来,在平板调出三维攻击图谱,对方采用新型云跳板技术,通过租用我们的云服务器反向攻击政务系统。
林枫凝视着屏幕上复杂的攻击路径,瞳孔微微收缩。数据显示攻击者精心设计了数据链路:先合法租用阿里云服务器,再通过内网渗透攻击公安部人口数据库,最后试图窃取自然资源部的国土测绘数据。更棘手的是,所有操作都伪装成正常业务访问。
立即启动数据长城防御体系。林枫在应急指挥中心下令,启用量子加密通道,切断所有异常连接。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安全团队溯源发现,攻击背后是诺维控股的数据公司,而该公司刚刚通过商业合作名义,获得了多个省级政务云的平台维护权限。更可怕的是,他们已在系统中植入高级持久性威胁(Apt)程序。
他们想要的是国家基础数据。深夜的数据作战中心,林枫一针见血,人口、地理、经济这些基础数据,是数字时代的石油。
危机在数字丝绸之路峰会期间爆发。诺维突然发布所谓数据自由流动白皮书,指责中国的数据本地化政策。几乎同时,多个国际标准组织收到提案,要求将中国的大数据技术排除在标准体系之外。
立即准备反击方案。林枫沉着部署,但这次,我们要用技术实力说话。
他做出了一个创新决策:在峰会现场搭建数据安全沙盒,邀请各国代表现场体验中国的数据安全技术。当外方专家亲眼看到量子加密技术如何在0.1秒内识别并阻断攻击时,质疑声渐渐消失。
但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加密情报显示,诺维正在策划更危险的行动:通过控股的卫星公司,窃取中国的遥感数据。更可怕的是,他们已收买某些国家的数据监管官员,准备在联合国提出不利于中国的数据治理方案。
立即启动数据主权行动。林枫下令。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数字治理会议上,突然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更令人惊艳的是,中方团队现场演示了数据指纹技术,可以精准溯源数据泄露路径。
转折发生在演示环节。当诺维代表质疑技术真实性时,林枫安排了一场攻防演练:允许对方顶尖黑客团队现场攻击中国的数据系统。结果令全场哗然——所有攻击都被实时阻断,攻击路径被完整溯源展示。
安全不是口号,是能力。林枫的总结引发热烈掌声。多国代表当场表示要引进中国的数据安全技术。
然而,胜利的喜悦很快被新危机冲淡。深夜,林枫接到儿子林启明的越洋电话。年轻的数据科学家语气焦虑:爸爸,我们的监测发现,诺维正在利用AI生成虚假数据,试图污染我们的训练模型。
更严峻的挑战接踵而至。一周后,多个国际人工智能公司突然宣布,因数据质量问题停止与中企合作。几乎同时,网络出现大量质疑中国AI模型可靠性的研究报告。
他们这次要污染的是AI的。林枫在应急会议上判断。但他早有准备——中国刚刚建成的超大规模清洁数据集此时发挥关键作用,这些经过严格标注的数据成为AI训练的最佳养料。
在随后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团队展示了令人惊艳的成果:基于清洁数据训练的AI模型,在多项测试中碾压国际对手。当大屏幕显示中国AI在医疗影像识别上达到99.7%的准确率时,质疑声不攻自破。
但林枫清楚,数据战争才刚刚开始。加密情报显示,诺维正在开发数据武器,可以通过污染训练数据让AI系统出现判断错误。而更危险的是,他们试图通过控制数据标准,建立新的数字霸权。
站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顶层,望着显示屏上流动的数据洪流,林枫知道下一场数据战争将更加复杂。当数据成为战略资源,他需要为数字中国筑牢每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