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的研修时光转瞬即逝。在最后的结业典礼上,林枫作为优秀学员代表上台发言。他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在京所学,谈了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思路清晰,见解独到,赢得了阵阵掌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一位副局长亲自为他颁发了优秀学员证书。捧着沉甸甸的证书,林枫心中感慨万千。这次北京之行,不仅让他在知识和视野上脱胎换骨,更重要的是,韩老讲座上那番无意间的点拨,为他追寻父亲的真相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方向指引。这远比一纸证书更为珍贵。他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们依依惜别,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约定日后多加联络,互通有无。特别是东北的刘科长和上海的那位女经理,都成了他未来事业上潜在的合作伙伴和宝贵的人脉资源。踏上返程的列车,林枫的心境与来时已大不相同。少了几分初入京华的忐忑,多了几分沉稳与自信。他望着窗外不断后退的华北平原,思绪已经飞回了省城。他知道,等待他的,将是更广阔的舞台和更严峻的挑战。回到省城,林枫受到了公司热烈的欢迎。王副总亲自找他谈话,对他圆满完成进修表示祝贺,并透露公司正在酝酿新的组织调整,因“安宫牛黄丸”项目进展顺利,公司决定成立独立的“原料供应部”,统筹管理所有核心原料的采购、储备和质量控制。“林枫啊,你在北京学习优异,在项目原料保障上又立下大功。”王副总意味深长地看着他,“新部门成立在即,正是用人之际。我和孙部长(原孙科长)都认为,你应该承担更重的担子。好好准备一下!”林枫心中明了,这是要提拔重用的信号。他谦逊地表示:“谢谢王总信任!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培养,继续努力!”果然,一周后,公司正式下发文件,成立原料供应部,由孙启明副部长兼任部长。同时,任命林枫为原料供应部副部长(正科级),主持日常工作!年仅二十出头的林枫,一跃成为省中医药开发总公司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之一,实权在握,负责公司最核心的原料命脉!这个消息在公司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羡慕、钦佩、质疑的目光纷至沓来。林枫没有得意忘形。他深知,职位越高,责任越大,也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林国栋的阴影始终如芒在背,他必须更加谨言慎行。他立刻投入到新部门紧张的组建工作中。搭建班子、制定规章、梳理流程、对接原有渠道、开拓新资源……千头万绪,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凭借在北京学到的新理念和扎实的业务功底,将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很快打开了局面。工作之余,他更加关心母亲的病情。李秀兰在儿子的精心照料和苏晚晴、张婶的陪伴下,病情稳定,精神也好了许多。看到儿子事业有成,她心中欣慰,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林枫在离公司更近、环境更好的小区租了一套两居室,将母亲接来同住,方便照顾。这个小小的家,终于有了安稳的模样。苏晚晴与林枫的交往也愈发自然。她时常来家里看望李秀兰,有时带些自己做的点心,有时帮忙收拾屋子。李秀兰对这个善良能干的姑娘越来越喜欢,言语间常流露出期盼。林枫和苏晚晴之间,一种默契而温暖的情愫在悄然生长,但两人都忙于事业,心照不宣地将这份感情埋在心底,以朋友相处。地位稳固后,林枫开始更隐秘地推进他的复仇计划。他利用职务之便和更广泛的人脉,以“了解行业历史”、“调研原料产地沿革”等名义,更系统地搜集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基层水利建设、药材资源管理相关的档案资料和公开信息。韩老提供的方向性线索,像一把钥匙,让他搜索的目标更加明确。他隐隐感觉到,揭开真相的时刻,正在一步步临近。但他也清楚,孙福海、林国栋在地方经营多年,树大根深,要扳倒他们,需要确凿的证据和一击必中的时机。他必须耐心等待,继续积蓄力量。就在林枫在新岗位上稳步前进时,一个来自香港的电话,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巨大商机,也将他推向了更复杂的国际商业博弈之中。电话是振华贸易公司的赵国豪打来的。他的声音带着兴奋:“林部长!好消息!我们公司通过安宫牛黄丸项目,打开了东南亚市场!现在有一批急需的稀缺原料,国内货源紧张,我想请你帮忙,看能否通过你的渠道,从……缅甸那边想想办法?”跨国药材贸易?林枫握着话筒,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这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