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了赵大桥的沮丧,张氏回来却是十分兴奋,一回来便拉着赵晴进房。
“我今日跟着你婆婆出了一天的摊,虽然吹风,但是那钱还真不少挣,少说也有几百文,红茶,你说我若是跟着你婆婆学做点心出摊卖点心如何,就是不知道她肯不肯教!”她有些拿不定主意。
赵晴让她坐下,“娘她人不小气,今日既然让你跟着一起进了灶房,便没有避嫌的意思,只是你若跟她一样卖那水晶糕可就不一定能挣钱了。”
“为何?”张氏不解,“你是觉得我不如她?今日我还替她吆喝了呢,她都张不开口,我看做生意也就那样。”
这还瞧不上了,赵晴心里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娘,你今日进了灶房应该也看到了,那水晶糕的材料用得多,做的过程也复杂,本钱就要不少,一块我们的卖价是20文,你摆摊肯定是在镇上,20文一块的糕你觉得好卖吗,要是卖不出去这本可全自己赔了。”
一想到几百文钱砸自己手里,张氏本能的心疼,“我、我看她那摊子卖的挺好的,镇上也不乏有钱人,万一人家喜欢呢。”
“喜欢自然也会喜欢,但人家未必会日日捧场,我婆婆那摊子也是因为相公引荐的缘故才渐渐生意好的,你想想你挣几天的钱只一回砸手里便要打回原型,这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赵晴的话无疑是给张氏的热情浇了一盆凉水,她的表情一下子就垮了下来,“你说得确实是有些道理,怕是你爷爷也不会同意我们做这些。”
“娘,你是不是还想着让弟弟他们上学?”
“我、我没有。”张氏表情心虚,“是不是阿清跟你说的,我就是好奇问了问。”
“娘,想让弟弟上学又不是坏事,你何必紧张。”
张氏看了看她,又看了看门口,随后拉起了她的手,“你不会也笑话娘吧,觉得娘痴心妄想。”
“爷爷说你了?”这是遭了打击不敢提,但是心思还没死。
张氏抿了抿唇,“你爹他们都是泥腿子出生,祖上没有出过几个读书人,自然没人往这头想,自从你嫁给了姑爷,你爷爷的态度肉眼可见的变了,不仅仅是对你,如今我在家里你奶奶待我都客气了好几分,更别说村里人对咱家的态度了,可见读书是十分有用的,我便想着若有可能,让你弟弟他们也有机会学着认字。”
见赵晴看着她,她忙紧张的摆了摆手,“我没有打姑爷主意的意思,也没有想着找你贴补,我就是想着如何能多挣些钱,万一呢,万一钱多了不就可以读了吗,只是问了姑爷我才知道这钱要准备得还真不是一般多,怕是没什么指望呢。”
她不由的叹了一口气,“你爹说得对,娘确实是有些痴心妄想了,咱们这样的人家就不该有这种想法。既然读不成书还是要想法子多挣钱,宁家孤儿寡母的都能把日子过好,我们又差在哪一点呢。”
赵晴一方面觉得张氏还不算拎不清,一方面对她又有些同情,今日的对话怕是对她打击不小,颇有黄粱梦碎的意味,“痴心妄想也没什么不好的,不然我也嫁不了宁清。”
“就是。”张氏一听这话立马又来了精神,“我就是受了你的启发,不然哪里敢想。”
赵晴有些哭笑不得,“卖水晶糕的事儿我看不成,除非你们住来县城,你再想想吧。”
晚上,宁清坐到赵晴身边,“若是岳父真打算给得力找个活计,我可以去找找门路,好些同窗家里都有经商,聘个伙计应该不是难事。”
“千万别。”赵晴嘘声看了看门口,压低了音量,“你忘了我爹是来打前哨的,又不是只得力 一个人,若是你安排了一个,接下来就有好几个,这等耗人情的事还是算了,你不用操心,我有主意。”
张氏跟了周氏两日,衡量一番后对卖水晶糕总算是失了热情,赵大桥带着得力跑了两日,没有找到合心意的活计不说还差点被人骗了铜板,一家人颇有些心灰意冷。
这日晚饭过后,赵大桥提了第二日归家。
“怎得才待这么两日,红茶盼着你们来,好不容易团聚这就要走?”周氏挽留。
“原本是想着多照看她两日。”张氏表情无奈,“亲家母你照顾妥帖,我们也没什么能帮上忙的,既然活计找不到,那便回家再想办法了,那头爹娘还盼着回呢。”
赵晴看了看火堆前的人,“爹,娘,我其实有个想法。”
“你有什么就说嘛!”赵大桥心情不佳,说话也无精打采。
“其实娘要摆摊的想法没有错,只是选的项目不对。”
赵大桥吃惊的看向张氏,“你想摆摊?”
张氏看着众人表情尴尬,“我、我就是这么一说,我看亲家母摆摊供阿清读书挺厉害的,便想了想。”她不好意思的看向周氏,“我就想了想,红茶说不行我就没想了。”
周氏拍了拍她的手,“没事儿,咱们是亲家,本就是一家人,你若是想学我可以教你。”
张氏忙摆了摆手,“你卖的点心本钱太高,我这个人别的不好但是听劝。”她没好气的瞪了眼赵晴,“你就喜欢揭你娘底,说吧,什么项目才是对的。”
“爹,娘,还记得镇上的豆腐坊吗,豆腐的本钱不贵,但是若卖得多也是能赚到钱的。”
“你是说让我们在豆腐坊进豆腐卖!”赵大桥一听便摇头,“不成不成,镇上都有豆腐坊了,若是我们卖得贵谁上我们这处来买,又不傻。”
赵晴没有辩解,而是转头看向了赵得力,“你觉得姐姐说的是什么意思!”
得力看着她,又看了看爹娘,大姐是聪明人,肯定不是爹娘想的那样,他思索了一阵,突然有些激动的看向赵晴,“大姐,你是不是想让我们卖去没豆腐的地方?”
还不算太傻,赵晴笑了笑,“豆腐便宜,算是乡下人能消费得起的菜,你们可以从镇上进货,然后贩到村里去卖,就算是一块豆腐只挣1文钱,卖得多了也能挣不少,开始的时候不要贪多,卖的日子长了拿货多少心里就有成算了。”
赵大桥看着她又看向张氏,“咱闺女说得这个似乎还算可行呢。”
“若是这样能挣钱,怎的不见村里其他人这样干。”张氏还是有些不放心。
“娘,这可是个累活儿,日日如此坚持可不容易,咱家的优势就是人多,你们可以跟二叔他们轮着来,反正这也只是我的一个想法,成不成的还得你们跟爷爷商量去。”
赵大桥又看向宁清,“女婿觉得呢?”
赵晴无语,这是信不过她的主意。
“我觉得红茶这个主意挺好,其实不仅仅拘限于豆腐,那些本钱低的日用品也大可以都试一试。好些人日用缺了又没有时间去镇上,若是你们卖过去,肯定有生意。”
赵大桥一听激动的捶手,“女婿说可行,我听着也可行,等回去了我就跟你们爷爷商量。”
原本因为没有找到工无精打采,如今有了主意一家人又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