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竹编院子被薄雾裹着,竹篾的清香混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漫在空气里。孙晓踩着露水走进院子时,林晚已经趴在石桌上写写画画,面前摊着好几张设计草图,铅笔头都被削得尖尖的。
“这么早就来忙活了?”孙晓走过去,拿起一张草图翻看。纸上画着几款不同尺寸的收纳篮和手提包,都标注着“四季平安纹”的字样,线条勾勒得精致,还备注了浅绿、米白、雅灰三种配色。
林晚抬头揉了揉眼睛,眼底带着点红血丝:“晓姐,我昨晚琢磨到后半夜,总觉得传统的四季平安纹太繁复,直接编在手提包上会显得厚重,年轻人可能不喜欢。”她指着草图上的花纹,“你看,这是我简化后的版本,可又怕丢了老纹样的韵味,纠结了半天。”
这时王爷爷扛着一捆新砍的竹子走进来,竹枝上还挂着晨露。“早啊晓丫头,晚丫头这是在琢磨新品呢?”他把竹子靠在墙角,凑过来看草图,手指在纸上轻轻点着,“四季平安纹讲究‘梅兰竹菊’四君子对应四季,每一笔都有说法,简化是对的,但得把每种花的精气神留住。”
孙晓点点头,指着手提包的设计:“王爷爷说得对,现代设计要简洁,但文化根脉不能丢。比如梅枝,不用编满整面,只在包角编一小簇,既显雅致又不笨重。”
“我试试调整一下!”林晚立刻拿起铅笔,按照两人的说法修改起来,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周阳、沈乐乐和赵磊也陆续到了院子。周阳手里拿着一个竹编半成品,脸上带着点得意:“晓姐,王爷爷,你们看我编的缠枝莲纹,比之前规整多了吧?”他把半成品递过来,竹篾交织的花纹虽然还不算完美,但线条流畅了不少,没有之前的歪斜感。
王爷爷接过来看了看,欣慰地点头:“进步不小,手劲控制得匀了。不过你看这里,”他指着花纹交汇处,“两根竹篾的松紧度还差点,再练练就能赶上老手艺了。”
赵磊放下手里的砍刀,憨厚地说:“我把新到的竹子都劈好了,按照王爷爷教的方法,分了粗细不同的竹篾,专门留了细的给乐乐编花纹。”他指了指墙角码得整整齐齐的竹篾,粗细分类清晰,还细心地用布盖着防尘。
沈乐乐拿起一根细竹篾,试着编了个简单的梅花结:“我昨天把编结步骤编成口诀了,‘一绕二穿三固定,四压五挑六收紧’,现在编起来顺手多了。”她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竹篾间,很快就编出一个小巧的梅花结,虽然花瓣大小略有差异,但形态完整。
孙晓看着大家的进步,心里很是欣慰:“咱们今天分工明确,林晚负责完善新品设计,王爷爷指导周阳和乐乐编四季平安纹的核心花纹,赵磊继续处理竹材,顺便帮张强检修一下烫印机,确保后续定制服务能跟上。”
“好嘞!”大家齐声答应,各自忙活起来。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劈竹篾的咔嚓声、编结的簌簌声、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
可没过多久,院子里的热闹就渐渐淡了下来。沈乐乐拿着竹篾坐在石凳上,眉头紧锁,手里的竹篾编了拆、拆了编,地上散落着好几段废弃的竹篾。“怎么了乐乐?”孙晓走过去,看到她手里的梅花结编得歪歪扭扭,花瓣还断了一根。
沈乐乐眼圈有点红,声音带着点委屈:“梅枝的弧度太难把握了,要么编得太直像枯枝,要么弧度太大就散架,我都试了十几遍了。”她戳了戳手里的半成品,语气里满是沮丧,“是不是我太笨了,连个简单的梅花都编不好?”
周阳那边也遇到了麻烦。他试着编竹篮的提手,编到一半突然“啪”的一声,竹篾断了。“该死!”他懊恼地拍了下桌子,“这竹篾怎么这么脆?我明明按照王爷爷教的方法泡过了啊。”他拿起断裂的竹篾,眉头拧成了疙瘩。
王爷爷走过来,拿起断竹篾看了看:“不是竹篾脆,是你编提手的时候,力道用偏了。提手要承重,得用‘交叉编法’,让竹篾相互借力,光靠蛮力肯定会断。”他拿起两根竹篾,演示起来,“你看,这样一交叉一缠绕,既结实又有弹性。”
周阳认真地看着,跟着王爷爷的动作比划:“原来是这样,我之前一直用平纹编法,难怪不结实。”他重新拿起竹篾,慢慢尝试交叉编法,手指虽然还有点生疏,但比之前沉稳了不少。
孙晓安慰沈乐乐:“别着急,梅枝的弧度是四季平安纹里最难的,我当初学的时候,编废了几十个才找到窍门。”她拿起一根竹篾,“你看,编梅枝的时候,手腕要跟着竹篾的弧度走,就像画国画一样,要顺势而为,不能硬掰。”
沈乐乐跟着孙晓的指导,试着放松手腕,果然,竹篾变得听话多了。“好像有点感觉了!”她眼睛亮了起来,手指慢慢穿梭,这次编出的梅枝虽然弧度还不够自然,但没有再散架。
林晚这时也遇到了难题,她看着设计图皱起眉头:“晓姐,手提包的内衬怎么处理啊?光靠竹篾太硬了,装东西不方便,加内衬又怕影响竹编的质感。”她拿起一个竹编样品,比划着内衬的位置,一脸纠结。
张强正好进来喝水,听到这话凑过来说:“我之前做装修的时候,见过一种软布内衬,又轻薄又透气,要不我去建材市场问问,找那种不影响竹编手感的布料?”
“这个主意好!”孙晓点点头,“再问问有没有防水的布料,这样顾客装水杯也不怕漏。另外,手提包的搭扣也得设计一下,要简约又牢固,不能破坏整体的美感。”
“没问题,我现在就去!”张强放下水杯,拿起外套就往外走,脚步匆匆却很坚定。
一直到中午,大家才停下手里的活。张奶奶端着饭菜走进院子,饭菜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孩子们,先吃饭了,忙了一上午也该歇歇了。”
大家围坐在石桌旁,一边吃饭一边讨论遇到的问题。周阳扒了口饭说:“交叉编法看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太难了,我编的提手还是有点歪。”
王爷爷夹了一筷子青菜给他:“手艺都是练出来的,我年轻时编提手,练了一个月才达标。你现在才练了一上午,已经很不错了。”他顿了顿,又说,“传统竹编里,圆形器物取‘圆融和谐’之意,方形器物讲究‘方正规矩’,咱们的收纳篮是圆形,提手的弧度要跟篮身呼应,这样才好看。”
沈乐乐小口喝着汤,轻声说:“我中午再琢磨琢磨梅花结,争取下午能编出一个合格的。”
林晚拿着筷子在碗沿比划:“我刚才突然想到,内衬可以做成可拆卸的,顾客想洗的时候方便,还能换不同颜色的内衬,增加实用性。”
“这个想法太妙了!”孙晓眼睛一亮,“可拆卸内衬不仅方便,还能满足不同顾客的审美,咱们可以多做几种颜色的内衬,让顾客自己搭配。”
吃完饭,大家稍作休息就继续忙活。林晚按照可拆卸内衬的想法,重新修改了设计图,还标注了内衬的尺寸和材质要求。张强也从建材市场回来了,手里拎着几个布料样品:“晓姐,我找了三种布料,都是轻薄透气的,其中一种还防水,你看看哪种合适。”
孙晓拿起布料样品,分别摸了摸质感,又对着竹编样品比对:“这种浅灰色的防水布不错,颜色跟竹编搭配和谐,还不影响手感。”她转头对林晚说,“你按照这个布料的厚度,调整一下手提包的内部尺寸。”
“好嘞!”林晚立刻拿起尺子,开始测量计算。
周阳这次学聪明了,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先跟着王爷爷的演示,一步步拆解交叉编法的步骤,嘴里还默念着口诀:“一交叉,二缠绕,三收紧,四固定。”他的手指慢慢变得灵活,虽然偶尔还是会出错,但已经能编出一段完整的提手了。
沈乐乐也有了突破,她编的梅花结越来越规整,花瓣大小均匀,梅枝的弧度也自然了不少。“我编成了!”她举起手里的梅花结,脸上满是喜悦,“晓姐,王爷爷,你们看,这个梅花结是不是合格了?”
王爷爷接过来看了看,赞许地点头:“合格了!不仅形态好看,还把梅花的清雅劲编出来了。接下来可以试试把梅花结融入到收纳篮的花纹里。”
赵磊那边也没闲着,他不仅检修好了烫印机,还琢磨着给竹篾做了个简易的打磨工具。“之前打磨竹篾全靠手,又慢又容易磨不均匀,我做了这个工具,”他指着一个木质框架,里面装着细砂纸,“把竹篾放进去来回拉,很快就能打磨光滑,还不会伤手。”
孙晓试了试这个打磨工具,果然好用,竹篾打磨后温润光滑,没有之前的毛刺:“赵磊你太厉害了!这个工具能省不少事,以后打磨竹篾就靠它了。”
就在大家干劲十足的时候,林晚突然叫了起来:“糟了!”她手里的设计图掉在地上,脸上满是焦急,“手提包的开合方式还没定呢!用拉链太破坏竹编的质感,用按扣又怕不牢固,这可怎么办?”
大家都围了过来,看着设计图发愁。周阳挠了挠头:“用绳子系住?可是不太方便。”
沈乐乐小声说:“能不能用竹编本身做个搭扣?既呼应材质,又不破坏美感。”
“竹编搭扣?”王爷爷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年轻时见过师父编过竹制搭扣,用两根竹篾相互咬合,牢固又好看。”他拿起两根细竹篾,当场演示起来,“你看,这样编一个‘锁扣结’,扣上牢固,打开也方便,还能跟四季平安纹呼应。”
大家看着王爷爷手里的竹制搭扣,都眼前一亮。林晚立刻拿起铅笔,把竹制搭扣的设计画在图上:“太完美了!王爷爷,您教我编这个锁扣结,我要把它融入到设计里。”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都在为新品赶工。林晚的设计图最终定稿,三款不同尺寸的收纳篮和两款手提包,都采用简化后的四季平安纹,搭配可拆卸内衬和竹制搭扣,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
周阳和沈乐乐在王爷爷的指导下,编花纹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周阳编的梅枝遒劲有力,沈乐乐编的兰草清雅飘逸,两人还试着合作编了一个收纳篮,梅兰竹菊的花纹交织在一起,虽然还有些小瑕疵,但已经初具雏形。
赵磊则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不仅批量打磨竹篾,还按照林晚的设计,制作了多个竹制搭扣,每个都打磨得光滑圆润,咬合紧实。张强则忙着定制礼盒包装,在礼盒上印上“老巷竹编”的logo和四季平安纹的简化图案,显得格外精致。
这天下午,李先生带着直播团队来到院子,准备拍摄新品预热短视频。“孙总,大家进度真快,新品都快成型了!”李先生看着院子里摆放的半成品,满脸赞叹。
孙晓笑着说:“多亏了大家齐心协力,王爷爷指导得好,年轻人也肯下功夫。”她拿起一个快编好的手提包,“您看,这是我们的新品手提包,采用传统四季平安纹,搭配可拆卸内衬和竹制搭扣,既实用又有文化内涵。”
直播团队的负责人张导拿起手提包仔细看了看,满意地点头:“这个设计太赞了!手工质感强,故事性也足。咱们的短视频可以拍一个‘从竹到包’的全过程,再让王爷爷讲讲四季平安纹的寓意,肯定能吸引观众。”
王爷爷坐在石桌旁,手里拿着竹篾演示编结:“四季平安纹里,梅耐寒,兰清雅,竹有节,菊傲霜,不仅好看,还藏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圆形的收纳篮取‘圆融和谐’之意,方形的手提包讲究‘方正规矩’,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
张导立刻安排拍摄:“就按这个思路来!先拍赵磊劈竹篾、打磨竹篾的过程,再拍周阳和乐乐编花纹,最后拍王爷爷演示竹制搭扣,孙总你负责讲解新品设计理念。”
拍摄过程很顺利,大家都很自然,没有丝毫拘谨。周阳演示编梅枝的时候,虽然有点紧张,但动作熟练流畅;沈乐乐编兰草时,脸上带着专注的笑容;赵磊打磨竹篾的样子憨厚认真;王爷爷讲解的时候,眼神里满是对老手艺的热爱。
拍摄结束后,张导看着素材,兴奋地说:“太完美了!这些素材既有工艺细节,又有人物故事,还有文化内涵,剪出来肯定能火。我们再策划一个非遗短剧,把四季平安纹的传说融入进去,提前为购物节预热。”
李先生点点头:“这个想法好!之前湛江有个团队,就是用非遗短剧的形式,让雷州窑茶具销量增长了近5倍。咱们也可以借鉴这个模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竹编文化。”
孙晓心里充满了期待:“太感谢你们了!有了这些推广,相信老巷竹编一定能在非遗购物节上取得好成绩。”
周阳激动地说:“真的能拍成短剧吗?到时候全国的网友都能看到我们编的竹编?”
“当然了!”张导笑着说,“短剧会在平台首页推荐,还会同步到各大短视频平台,到时候你们也能当‘演员’,展示竹编手艺。”
沈乐乐脸上泛起红晕:“我从来没拍过戏,会不会紧张啊?”
“放心吧,”张导笑着说,“剧本都是根据你们的真实经历改编的,自然发挥就好。比如可以拍你们刚开始学竹编遇到的困难,还有现在的进步,这样更能引起观众共鸣。”
赵磊憨厚地说:“只要能推广竹编手艺,让我做什么都愿意。”
王爷爷看着年轻人兴奋的样子,欣慰地笑了:“老手艺能通过新形式传播,是好事啊!只要能让更多人喜欢竹编、了解竹编,这门手艺就不会失传。”
夕阳西下,院子里的竹篾被染成了金色。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非遗短剧的剧情,还有非遗购物节的准备工作。林晚拿出设计好的新品清单,一一核对:“收纳篮三种尺寸,手提包两种款式,每种都准备了三种配色,内衬也做了可拆卸设计,竹制搭扣也足够用了。”
陈屿补充道:“新车间已经装修得差不多了,下周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候产能能提升一倍,完全能满足购物节的订单需求。物流也对接好了,会开通专属快递通道,确保发货及时。”
张强说:“礼盒包装也准备好了,还设计了专属的购物节优惠券,下单就送竹编小挂件,增加顾客的购买欲望。”
孙晓看着大家满满的收获,心里充满了底气:“大家辛苦了!再过半个月,非遗购物节就要开始了,这是咱们老巷竹编走向全国的好机会。接下来的日子,咱们再加把劲,把新品做得更精致,把推广做得更到位,让更多人爱上传统竹编手艺。”
周阳举起手里的竹篾:“我一定好好练习,编出最好的花纹,不辜负这个机会!”
沈乐乐点点头:“我也要努力,争取在短剧中展现最好的自己,推广竹编文化。”
赵磊坚定地说:“我会把竹材处理得更精细,做好后勤保障,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
王爷爷拿起一个编好的竹制搭扣,眼神坚定:“有你们这些年轻人在,老巷竹编的未来一定越来越好。我会把毕生所学都教给你们,让这门手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夜色渐浓,院子里的灯光亮了起来,照在每个人充满希望的脸上。竹篾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这门老手艺的新生。大家还在热烈地讨论着,笑声和讨论声在院子里回荡,久久不散。孙晓知道,虽然前路还有很多挑战,但只要这个团队齐心协力、坚守匠心,就一定能在非遗购物节上大放异彩,让老巷竹编这门传统手艺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