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展示了种植区的 “任务进度表”:“按照优先级排序,本月先完成滴灌系统升级,预计能节水 15%;下月扩大沙棘种植面积 10 亩;下下月开始培育沙漠鸢尾新品种,确保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目标,不浪费资源。”
宣贯过程中,队员们纷纷提出疑问:“勘探队和防御队随行人员的职责怎么划分?”“种植区需要的改良剂,向哪个部门申请调配?” 林舟和三位负责人一一解答,同时根据大家的建议,对《职责清单》进行微调,比如明确 “勘探队负责野外路线规划,随行防御队员负责安全评估”“种植区的改良剂向物资管理部门申请,由勘探部门提供土壤适配建议”,确保职责划分无死角。
职责清单确定后,三大部门立刻展开落地实践,当天就解决了多个此前悬而未决的问题。
下午 2 点,勘探部门的数据支持组按照职责要求,将最新的 “盐滩洼地周边土壤检测报告” 提交给种植区。李娜拿到报告后,发现其中一处区域的钾含量偏高,不适合种植沙棘,但适合种植耐盐的盐生草 —— 她立刻联系张磊,希望勘探队能进一步检测该区域的水分含量。
张磊接到需求后,半小时内就安排野外组前往检测,傍晚 6 点前就将水分数据反馈给种植区。“以前要等两三天才能拿到补充数据,现在有了职责清单,勘探队明确‘24 小时内响应种植区的合理数据需求’,效率太高了!” 李娜高兴地说,她当天就调整了种植计划,决定在该区域试种 2 亩盐生草,为后续的盐碱地治理提供参考。
当天下午,勘探队的铁矿组前往黑石峡谷进行分支矿脉复测,防御队按照职责要求,派出 2 名队员随行,携带了急救箱、防风帐篷和卫星电话。途中,勘探队员小王不小心踩进流沙区,随行的防御队员立刻展开救援 —— 一人用绳索固定小王的身体,另一人用铲子清理周围的流沙,同时拨打卫星电话向基地汇报。
15 分钟后,基地的救援车抵达现场,成功将小王救出。“要是以前,防御队不一定会派随行人员,遇到危险只能自己想办法,现在有了明确职责,安全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小王事后心有余悸地说,这次经历也让大家更加认可职责划分的重要性。
傍晚时分,防御队的气象监测设备发出二级沙尘暴预警,预计当晚 10 点左右抵达基地。防御队立即按照应急流程,通知各部门做好准备,同时重点协助种植区加固幼苗棚。
种植部门的队员们提前将幼苗转移到临时温室,防御队则运来加固用的钢管和防水布,双方分工协作:种植队员负责整理幼苗,防御队员负责搭建加固框架,不到 1 小时就完成了所有防护工作。“以前沙尘暴预警时,大家都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先护物资还是先保作物,现在职责明确,种植队管作物转移,防御队管设施加固,效率翻了一倍。” 赵伟看着加固好的幼苗棚,满意地说。
第二天上午,林舟组织召开 “职责划分落地复盘会”,三大部门分别汇报了实践成果:勘探部门与种植区的协作响应时间从 “3 天” 缩短至 “24 小时内”,防御队的野外安全保障覆盖率从 “60%” 提升至 “100%”,种植区的灾害应急准备时间从 “2 小时” 压缩至 “1 小时”,各项指标均有显着提升。
“这次签到获得的管理知识,真是帮了大忙!” 张磊感慨道,“以前勘探队总觉得‘只要找到矿脉就行’,现在明白还要为种植区、防御队提供数据支持,这不仅没增加负担,反而让资源开发更有针对性 —— 比如我们给种植区的土壤数据,能帮他们少走很多弯路,相当于间接提高了基地的整体效率。”
赵伟也补充:“职责明确后,防御队的工作更有方向了。以前我们既要巡逻,又要帮种植区搭棚子,精力分散,现在专注于‘安全保障’,反而能把事情做得更细,比如我们正在完善基地周边的监控系统,计划下周实现‘无死角安防’,这在以前是很难做到的。”
李娜则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因为滴灌系统升级及时,加上勘探队提供的土壤数据精准,种植区的沙棘存活率又提高了 5%,预计下个月能多收获 100 公斤沙棘果,足够制作 200 瓶沙棘汁,给大家改善伙食!”
复盘会最后,林舟决定将《赤漠基地三大板块职责清单》正式定稿,并纳入基地的 “管理制度汇编”,同时要求各部门每周召开一次 “职责执行情况复盘会”,持续优化协作流程。“签到获得的知识只是‘引子’,关键是要结合咱们基地的实际,把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 林舟看着在座的队员们,“接下来,咱们还要继续利用‘知识赋能’功能,解决更多管理、技术难题,让基地发展得越来越好。”
当天傍晚,林舟再次打开基地管理终端,点击 “每日签到”—— 屏幕上弹出新的知识包:“恭喜获得‘极端环境下团队激励与人才培养体系’,包含‘技能认证机制’‘绩效奖励方案’‘跨部门轮岗计划’三大模块。”
“太好了!正好解决咱们基地‘人才培养断层’的问题。” 林舟眼前一亮,立刻联系张磊、赵伟、李娜,计划将新的管理知识应用于 “队员技能提升”—— 比如为勘探队员设置 “地质勘探师” 技能认证,为防御队员制定 “应急救援绩效奖励”,为种植队员安排 “跨部门轮岗”,让每个人都能在基地找到成长方向。
夕阳下,基地的勘探车正驶向盐滩洼地,防御队的队员在巡逻线上认真巡查,种植区的队员在给沙棘苗浇水,整个基地呈现出一派井然有序、活力满满的景象。林舟站在了望塔上,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期待 —— 随着 “知识赋能” 功能的持续激活,赤漠基地必将在勘探、防御、种植三大板块的协同发力下,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为国家的极端环境战略贡献更多力量。
夜幕降临,基地的灯光逐渐亮起,各部门的办公室里依旧有人在忙碌:勘探队在整理钾盐矿的最新数据,防御队在调试新的监控设备,种植队在规划下月的种植面积。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也明白彼此的协作意义,这种 “目标一致、分工明确、协同高效” 的氛围,正成为赤漠基地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