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着样本里的瘦果,“就是这个,卵圆形,扁扁的,两侧中间有点凹进去,成熟后是褐黑色的,油亮油亮的,外面包着宿存的花被,风一吹就会掉落在潮湿的地方,来年又能长出新的苗。”
“至于生长的地方,”乔云屹顿了顿,回忆着古蓝星的资料,“它喜欢近水的草地、流水沟边,或者阴湿的地方,耐湿却不耐旱,咱们采集区的湿地和溪流边就有野生的。以后若是碰到记得都采集回来,这次我会留些种子种下去培育。”
说到药用价值,众人都竖起了耳朵,乔云屹继续道:“按古蓝星的说法,它味辛,性温,能消肿止痛、祛风利湿,还能散瘀解毒。要是得了肿疡,或者痢疾腹痛、风湿关节痛,甚至跌打肿痛,要么用它煎汤喝,要么捣烂了外敷,都有效果。”
“除了做药材,它的用处还多着呢!”乔云屹笑着补充,“嫩苗焯水后能当蔬菜吃,口感有点辛辣,也能切碎了当调味剂;发酵后的辣蓼草是优质的绿肥,埋在地里能让土壤更肥沃;
和其他药材混合,还能制成‘六神曲’,是古蓝星常用的消食药;更有意思的是,把它捣碎了取汁液,还能用来捕鱼。不过咱们现在用不上这个,重点还是做酒曲。”
一番话下来,众人看着手中的辣蓼草,眼神里满是新奇,原本只是好奇“酒曲”是什么的人,此刻也对这株不起眼的小草充满了兴趣。
乔云屹见大家听得认真,笑着拍手:“好了,关于辣蓼草的知识就先讲到这,接下来咱们就开始准备制曲的材料,第一步,先把这些辣蓼草处理干净……”
“好了,辣蓼草的特性大家都清楚了,接下来咱们今天的重头戏,用辣蓼草制作酒曲,这就开始。”乔云屹拍了拍手,示意众人围到提前准备好的操作台前,台面上摆着洗净晾干的辣蓼草、磨好的玉米粉、竹筛和一台银灰色的烘干粉碎一体机。
“其实用辣蓼草做酒曲,原理说简单也简单,核心就是靠它本身带的‘宝贝’,根霉、酵母菌这些微生物,还有能把淀粉变成糖的糖化酶,它们就像是粮食发酵的‘发动机’,没了它们,再好的粮食也酿不出酒来。”
他先拿起一把新鲜的辣蓼草,对着众人展示:“第一步,选料和干燥。大家记住,一定要选新鲜、没发霉的辣蓼草,带根也没关系,根上的菌种反而更丰富。
先把草上的泥土、枯叶摘干净,用清水冲洗两遍,沥干水分后就该干燥了。按古蓝星的老法子,是要放在阴凉处晒干,慢慢脱水才能保住菌种活性,但咱们今天人多、要做的曲也多,就用这台机器来烘干。
不过切记,一定要选‘低温保菌’模式,温度控制在40c以下,要是用高温烘干,菌种全死了,这辣蓼草就成了没用的干草,咱们这酒曲也就白做了。”
等艾伦按下机器的保菌烘干键,乔云屹又指向旁边的粮食粉:“干燥的同时,咱们准备粮食粉。玉米粉、米粉、麦麸都可以,今天咱们用的是玉米粉,口感更醇厚。
比例要严格按10:1来配,也就是说,10斤粮食粉,要加1斤烘干后的干辣蓼草,这个比例不能乱,辣蓼草少了,菌种不够,发酵力弱;多了,酒曲会带太重的草腥味,影响酒的口感。”
一星时后,烘干的辣蓼草从机器里出来,颜色依旧是浅绿带点紫红,还带着淡淡的草本清香。
乔云屹把干辣蓼草倒进机器的粉碎仓,按下按钮:“第二步,粉碎和混合。把干辣蓼草磨成细细的粉末,越细越好,这样才能和粮食粉充分融合,菌种也能均匀分布。”
机器嗡嗡转了几分钟,细腻的辣蓼草粉就落进了盆里,他舀起一勺,和玉米粉倒在大陶盆里,双手插进粉里来回揉搓:“大家看,要像这样反复拌匀,让辣蓼草粉和玉米粉完全掺在一起,看不到明显的绿色结块才算合格。”
拌匀后,乔云屹端来一盆温水,手指探进去试了试温度:“第三步,和面。加的水必须是温水,大概30c左右,就是手摸上去不烫、有点温热的感觉,水温太高会烫死菌种,太低则不利于后续成团。
加水要一点点加,边加边揉,直到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标准是不粘手、能轻松成团,捏一下不会散,也不会软塌塌的,像这样。”他捏起一块面团,在手里揉成圆团,轻轻一压,面团微微变形却不散,众人看了纷纷点头记在心里。
“第四步,制曲胚。这一步是给菌种‘搭房子’。”乔云屹拿起一块面团,双手快速揉搓,捏成鹅蛋大小的圆团,
又拿起小刀,在曲胚表面轻轻划了3道浅纹,每道纹深约半厘米,“划纹很关键,一是方便透气,菌种生长需要氧气;
二是等菌丝长出来时,能顺着纹路蔓延,更快长满整个曲胚。做好的曲胚,要放在铺了干净稻草的竹筛上,稻草能保湿,还能传递温和的温度,比直接放塑料板上好多了。”
众人跟着他的样子,一个个捏曲胚、划纹路,不一会儿,几大竹筛就摆满了圆润的曲胚。
乔云屹看了眼时间,对身边的艾伦说:“接下来就是发酵培养,这步最考验耐心。按老法子,要把竹筛搬进密闭的暖房,保持25-30c的温度、70%以上的湿度,再在曲胚上盖一层湿润的稻草保湿,静置3-5天,每天都要观察,直到曲胚表面长满白色或黄色的菌丝,闻着有淡淡的酒香味,才算发酵好。”
他指了指角落里另一台圆柱形的恒温发酵机:“不过今天咱们用这个‘发酵神器’,温度和湿度都能精准控制,大概三个星时就能完成,比古蓝星的老法子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