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理工大学,机甲实验楼。
实验室的金属门滑开时,李鑫和林悦一前一后走进来。走廊的自动感应灯随着他们的脚步渐次亮起,冷白色的光线映在两人脸上,显得格外肃穆。
陈教授的办公室门紧闭着,门旁的生物识别屏闪烁着待机的蓝光。林悦伸手按下指纹,系统发出短促的声,门锁解除。
办公室里,陈教授正背对着他们站在全息投影台前,今天他穿着一身军装,军装笔挺,但肩膀微微佝偻,像是压着无形的重量。听到开门声,他转过身,眼镜后的双眼布满血丝,脸色凝重得可怕。
来了?
他的声音沙哑,像是很久没休息。
李鑫点头,目光扫过办公室——桌上散落着加密文件,全息终端还亮着军方标志的投影,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咖啡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烟草气息。陈教授平时不抽烟,除非遇到极其棘手的事情。
林悦站在李鑫身旁,沉默得像一尊雕像。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白大褂的袖口,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乔老的死对她打击太大,一路上她几乎没说话。
陈教授,您的安全不会有问题吧?
李鑫开门见山率先开口,声音低沉。一路上他悄悄和大树分析了所有可能性,认为刺杀是神域堂所为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他们已经直接对主要科研人员动手了,那陈教授必然会被盯上。
陈教授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
不用担心,我已经被列入军方保护名单,今天下午就会转移。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林悦,
你也在名单上。
林悦的睫毛颤了颤,终于开口:
我需要回工坊一趟。
不行。
陈教授的语气不容置疑,
从乔老遇刺的那一刻起,所有相关科研人员都成了潜在目标。军方已经安排好了严密的安全措施,你必须立刻转移。
李鑫看了林悦一眼,见她抿着唇不说话,便主动接话:
我们明白,会配合安排。
陈教授微微点头,转身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金属密封箱。箱体表面印着军方的绝密标识,生物锁在识别他的虹膜后地弹开。
乔老遇刺前,把他所有的研究成果发给了我。
陈教授从箱子里取出一枚量子存储芯片,放在桌上,
完整的浮游炮系统,包括他最后改进的核心算法。这是他一生的研究成果。
林悦的目光终于有了焦点,她盯着那枚芯片,喉咙微微滚动:
他早就预料到了?
不清楚。
陈教授的声音沉重,
邮件里只有一句话——该交给年轻人了
办公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全息终端运转的细微嗡鸣。窗外的校园依旧平静,远处传来学生们的谈笑声,与室内的肃杀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军部已经批准启动反制计划,一旦查明是哪个组织,立刻全方位进行军事打击。
陈教授将芯片推向林悦,
浮游炮项目一直没有引起重视,我们都知道原因。我想,这应该是你们两个需要的。
林悦缓缓伸手,指尖触到冰凉的芯片表面。她的动作很轻,像是怕惊醒什么。
李鑫站直身体,目光扫过林悦紧绷的侧脸,又看向陈教授:
我不太明白...
陈教授的话如同一记惊雷在实验室内炸响。
把浮游炮装备在刑天上。
李鑫瞳孔微缩,下意识看向林悦,却发现她同样面露惊色。全息投影台前,陈教授的身影在蓝光映照下显得格外锐利。
教授,这......
李鑫喉结滚动,
刑天是格斗机甲,浮游炮是远程能量武器系统,这......
你以为刑天在我这里还有秘密?
陈教授冷笑一声,手指在控制台上轻点,一组全息影像立即展开——赫然是刑天的完整设计图,包括那些用记忆金属仿生肌肉替换的部件,都被红色标记清晰标注。
从你们第一次改装开始,每一处变动都在军方监控下。
实验室陷入死寂。李鑫后背渗出冷汗,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秘密工程早已被军方掌握。林悦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数据板上摩挲,指节泛白。
现在的刑天,
陈教授继续道,声音低沉而有力,
是用最先进的记忆金属仿生肌肉、实验室最先进的传动系统,古武术动作模组和量子计算核心堆砌出的超级机甲。但你们始终解决不了能量消耗的问题。
他调出刑天的能量消耗曲线,那条红线在模拟战斗时断崖式下跌,
浮游炮系统,恰好能补上这块短板。
李鑫眉头紧锁:
我不明白。浮游炮是武器系统,怎么能......
民用机甲和军用机甲的本质区别,从来不是有没有装备能量武器。
陈教授打断他,调出两组对比图,
而是设计理念的根本差异。
左侧是民用机甲的透视图,结构简洁,能量回路集中;右侧则是军用机甲,密密麻麻的冗余系统和分布式能量节点构成复杂网络。
民用机甲追求的是性价比和观赏性,能量系统高度集成。
陈教授的手指划过两组图像,
而军用机甲需要的是战场生存能力,每个子系统都要能独立运作。
林悦突然抬头,眼中闪过明悟:
浮游炮......是分布式能量节点?
没错。
陈教授赞许地点头,调出浮游炮的分解图。六枚流线型炮体悬浮在空中,内部结构清晰可见。
乔老的设计精髓就在这里——每个浮游炮都是完整的作战单元,自带微型聚变核心、独立冷却系统和智能控制模块。
李鑫凑近观察,突然倒吸一口冷气:
这些能量导管......可以反向输送?
发现关键了?
陈教授嘴角微扬,
浮游炮在常规模式下是武器,但在紧急状态下......
他调整投影,图像立刻变化,
可以通过背部接口向主机甲输送能量。
全息影像中,机甲背部展开六个嵌入接口,浮游炮精准对接。能量流动示意图显示,当主机甲能量低于30%时,浮游炮会自动切换为供能模式。
理论上,六枚满能量的浮游炮能为刑天提供额外50%的战斗续航。这还不包括浮游炮自身微型聚变核心所产生的能量反哺。
陈教授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赞叹,
乔老最初设计这个功能是为了应对持久战,没想到......
正好解决我们的问题。
林悦轻声接话,手指在全息图上划出几道轨迹,
刑天最大的弱点就是记忆金属仿生肌肉对能量的爆发性需求,如果浮游炮能在招式间隙补充能量......
李鑫的大脑飞速运转。他调出刑天最近一次实战数据,在几个关键节点插入浮游炮的供能模拟。红色曲线立刻变得平缓,那些致命的低谷被填补。
如果更极端一些,六架浮游炮只保留四架的攻击能力,两架作为纯能量储备和运输单元,那就可以保持持续能量供给。
李鑫指出关键问题,
但是刑天的现有结构......
没有问题,背部的衔接系统改造并不困难。
林悦突然说,调出一张设计图,
看这里,第三胸椎装甲板下的空间,我们原本设计用这里来安装备用能量舱。
三人陷入短暂的计算和推演。陈教授调出军方的模拟系统,将浮游炮数据导入刑天模型。全息影像不断变换,各种参数飞速刷新。
最大的挑战是控制系统的兼容性。
陈教授指出一个红色警告标识,
刑天的量子核心需要重新编写浮游炮的操控协议。
我可以解决。
李鑫立刻回应,
这是我的专业领域。
李鑫注视着不断优化的模拟数据,突然意识到这个方案的绝妙之处——浮游炮不仅是武器,更是一个可拆卸的战术模块。在近战时可作为额外能量储备,远程作战时又能形成火力网。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他指向能量流动图,
浮游炮和主机甲的能量频率必须完全同步,否则......
会引发谐振爆炸。
陈教授严肃地点头,
这就是为什么要你们亲自来接手。乔老的资料里提到,他最后改进的正是这个同步算法。
窗外,阳光透过玻璃,在芯片上投下一道耀眼的金光。林悦轻轻拿起那枚存储介质,仿佛捧着师门传承的圣物。
我们会完成它。
她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
李鑫看着全息影像中刑天与浮游炮完美结合的蓝图,突然明白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次设计理念的蜕变——从格斗机甲到真正的战争兵器,他们终于跨过了那道关键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