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自己的做法会引来无数非议,会遭到世家大族的疯狂反扑,甚至可能让宸朝陷入动荡。
可他别无选择。
王朝末年的沉疴必须用铁血手段才能根治,旧的利益集团必须打破,才能为新的人才腾出空间,才能让新政真正推行下去。
只是,世家大族的反扑会有多猛烈?
那些新官能否顶住压力,顺利推行新政?
天下的贤才能否看到他的决心,纷纷前来效力?
贾政心中没有答案,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
他转身走下城楼,朝着御书房走去,每一步都走得异常坚定。
这场关乎宸朝未来的较量,已经进入了最激烈的阶段,要么破而后立,开创盛世,要么一败涂地,重蹈前朝覆辙。
他只能赢,不能输。
贾政走下城楼,天人境的威压在周身萦绕,胸中却积着一股难以宣泄的烦躁。
那些推诿的文官、作梗的旧势力、扯不清的琐碎政务,像成群的蚂蚁爬过脚面,磨得他心神不宁。
以他的实力,本可横推一切阻碍,可帝王治国终究不能只靠武力,需得兼顾朝局稳定。
他想起王朝初年的盛况,那时官员多是沙场出身的将士,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新政推行如臂使指,才有了欣欣向荣的气象。
“如今文官集团积弊已深,无人可用,不如换条路子!”贾政眼神一厉,心中念头愈发清晰——用武官主政,不求他们深谙政务,只要听话、能不折不扣执行政策,就比那些满腹算计的庸官强。
更何况,军中贾家子弟占了大半,水家也有不少亲信,林如海向来顾全大局,想必不会反对,只会提醒推行中的难处。
回到御书房,贾政没急着传召,先让人调取了近三个月的新政推行奏报。
翻开一看,各地奏报不是“民情复杂,需缓行”,就是“吏员不足,难推进”,通篇都是推诿之词,真正落地的举措寥寥无几。
贾政越看越怒,猛地将奏报摔在桌上:“一群废物!”
内侍见状,急忙上前收拾:“陛下息怒,要不要传太医?”
“不必!”贾政摆手,“传水靖、林如海即刻觐见!”
半个时辰后,水靖一身戎装、林如海身着朝服,并肩走入御书房。
“陛下急召臣等,可是新政推行出了变故?”林如海目光扫过桌上散落的奏报,心中已猜出几分。
贾政示意两人落座,开门见山:“朕意已决,即日起,各州府州县主政官员,尽数换为武官!”
水靖猛地起身,躬身道:“陛下,武官主政虽能强推新政,可将士们多是沙场拼杀出身,不懂民事调解,恐会因手段刚直激化矛盾!”
“朕知道。”贾政抬手示意他坐下,“可如今文官们推诿塞责,新政推行寸步难行,再拖下去,民心必失!武官纪律性强,令行禁止,至少能把朕的旨意落到实处!”
林如海缓缓开口:“陛下此举,确是破局良策。只是推行起来难免有难处——文官集团恐会暗中抵触,地方乡绅也未必肯配合,更重要的是,武官缺乏政务经验,初期可能会出现处置失当的情况。”
“这些朕都想到了!”贾政语气坚定,“抵触者,朕来镇压;处置失当者,先教后罚!总比让新政烂在文官手里强!”
水靖仍有顾虑:“军中将士各司其职,若大量抽调主政地方,恐会影响边防与京畿防务。”
“此事好办。”贾政早已盘算妥当,“优先抽调退役将士与文职武官,再从现役中轮换,既不影响军务,又能保证地方主政力量。”
三日后,贾政下旨,先在京畿三州试点武官主政,由水靖挑选十名资深武官赴任,林如海则负责拟定政务细则,协助武官熟悉事务。
试点刚开始,麻烦便接踵而至。
这日,林如海拿着急报匆匆入宫:“陛下,通州新上任的张校尉推行减租减息,遭到当地乡绅联合旧吏抵制,乡绅们故意囤积粮食,散布‘武官治民,民不聊生’的流言,农户们已开始恐慌。”
贾政脸色一沉:“这些乡绅胆子不小,敢公然违抗朕的旨意!”
“张校尉本想派兵镇压,被臣派人拦下了。”林如海道,“臣已让他先张贴告示澄清流言,同时联系周边粮仓调粮,暂时稳住了局面。只是旧吏们熟悉地方事务,暗中给张校尉使绊子,户籍核对、田契清查都推进得异常缓慢。”
水靖也赶了过来,语气凝重:“陛下,其他两州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旧吏们要么消极怠工,要么故意报错数据,武官们虽急得上火,却不知如何应对。”
贾政冷笑一声:“消极怠工?那就换一批人!传旨,试点各州的旧吏,凡不配合新政者,一律革职,由武官从退役将士中挑选可靠之人接任!”
“陛下,此举恐会引发更大抵触。”林如海提醒道,“旧吏们盘根错节,一次性大面积革职,怕是会影响地方基本运转。”
“运转不了也要革!”贾政态度坚决,“朕就是要打破这盘根错节的旧格局!林如海,你即刻前往通州,协助张校尉处置乡绅作乱之事,务必杀鸡儆猴!”
“臣遵旨!”林如海躬身领命。
林如海刚离京,京畿另一州又传来急报:“陛下,涿州李校尉为加快田契清查,竟下令封锁了县衙,将所有旧吏关押起来,引发了地方官员的集体抗议!”
贾政眉头紧锁,心中暗叹:果然还是出了乱子。
水靖急忙道:“陛下,李校尉也是急于立功,只是行事太过鲁莽。臣愿即刻前往涿州,安抚地方官员,释放无辜旧吏,整顿军纪!”
“去吧。”贾政语气疲惫,“告诉李校尉,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推行新政可以雷厉风行,但不能无法无天!”
水靖领命而去,御书房内只剩下贾政一人。
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宫殿轮廓,心中五味杂陈。
用武官主政的决定没错,可这些将士们习惯了沙场的铁血手段,不懂政务的迂回与分寸,难免会出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