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逸的到来,如同在瑶光峰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然而,预想中的涟漪并未扩散开来,反而被一层无形的寒冰悄然冻结。
接下来的数日,瑶光峰依旧保持着惯常的冷清,甚至比以往更添了几分刻意的疏离。
苏瑶并未如寻常师尊对待新入门的绝世天才那般,给予楚天逸过多的关注与指导。她没有亲自为他讲解瑶光峰传承的核心剑诀,没有为他量身定制修行计划,甚至未曾单独召见过他。
每日例行的晨课,她高坐于玉台之上,讲述《冰心诀》与《基础剑理》时,声音清冷平稳,目光掠过台下并排而坐的墨渊与楚天逸,并未在后者身上多停留半分。所授内容,皆是宗门最基础、最堂皇正大的法门,精深玄奥之处,一概不提。
当楚天逸在修行中遇到疑难,壮着胆子前往主殿求见时,多半只会得到殿门紧闭、以及一句透过禁制传来的、毫无波澜的回应:“自行参悟,或询汝师兄。”
几次之后,楚天逸那初来时带着几分傲气的脸上,不禁浮现出困惑与些许失落。他身负“先天剑骨”,在外门时何曾被如此冷待过?这位瑶光师尊,与他想象中悉心指导、如获至宝的师长形象,相差甚远。
而墨渊,则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他负责传达苏瑶的命令,带领楚天逸熟悉峰内事务,告知门规戒律。他的态度始终是公事公办的淡漠,既无刁难,也无热络。但在内心深处,他却在飞速地思考和解读着师尊这不同寻常的“回避”策略。
他清楚地记得,那日楚天逸演示剑诀时,师尊眼底那一闪而逝的讥诮,以及那声冷淡的“尚可”评价。她绝非看不出这“先天剑骨”的非凡,也绝非不懂得如何教导天才弟子。
她是在刻意保持距离。
这是一种无声的警告,也是一种高超的自我保护。她不愿与这被“天命”标记的棋子产生过多因果牵连,不愿被卷入那无形大手设定的剧本之中。她将楚天逸推到他这个“师兄”面前,既是将应对的主动权部分下放,也是一种试探——试探这枚棋子背后的意图,也试探他墨渊能否处理好这突如其来的变数。
墨渊很快领会了这层深意。
当楚天逸再次带着修行上的问题,有些忐忑地来找他时,墨渊没有拒绝,但也未曾倾囊相授。他只是依据最基础的剑理,给出最中规中矩、绝不会出错的解答,如同一个最刻板的传声筒。对于楚天逸那“先天剑骨”自发引动的、某些超出常规的玄妙感应,墨渊要么视而不见,要么便以“根基未稳,勿要好高骛远”为由,直接打断。
他敏锐地察觉到,楚天逸身上那“天命”的气运,似乎在与瑶光峰的气场产生一种微弱的、试图“融合”与“同化”的牵引力。而师尊的回避,以及他此刻的刻意冷淡,正是在构建一层屏障,抵抗着这种无形的侵蚀。
这一日,楚天逸尝试修炼一门颇为偏门的身法,灵力行走岔了经脉,气息顿时紊乱,脸色煞白。墨渊第一时间察觉,身形一闪便出现在他身侧,并指如剑,精准地点在他几处关键穴道上,以精纯的《太初剑经》灵力,强行将其奔腾错乱的灵力导引归位。
动作干脆利落,效果立竿见影。
楚天逸缓过气来,脸上带着后怕与感激:“多谢师兄出手相助!”
墨渊收回手指,神情依旧淡漠:“修行之道,循序渐进是根本。莫要仗着天赋,行险躁进。” 语气是惯常的告诫,听不出丝毫关切。
说完,他便转身离开,没有再多看楚天逸一眼。
楚天逸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张了张嘴,最终将那句“师兄为何对我如此冷淡”咽了回去。他隐隐感觉到,这位墨渊师兄,以及那位瑶光师尊,似乎都对他有着一层看不见的隔膜。
他低头看着自己恢复平稳的灵力,又想起方才墨渊那精准无比、蕴含着某种他无法理解的玄奥意境的指法,心中那份因被冷待而产生的委屈,渐渐被一种更深的好奇与不甘所取代。这瑶光峰,远比他想象的要神秘。
主殿之内,苏瑶透过水镜,将方才的一幕尽收眼底。看到墨渊那恰到好处的出手,以及那无可挑剔的、保持距离的态度,她冰封般的唇角,几不可查地微微牵动了一下,似是……一丝极淡的认可。
她的回避策略,并非退缩。
而是以静制动,将这突如其来的“变量”,暂时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同时,也在无声地磨练着墨渊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瑶光峰的平静之下,一场关于“天命”与“变数”的无声较量,已然展开。而苏瑶,正以其独有的方式,冷静地操控着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