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南嘉、小三和小九看着手里还剩下的一些材料和食物,相视一笑,显然都想到了同样的事情——那些在寒风中站岗的年轻战士。
他们默契地停下脚步,找了个僻静角落。南嘉照葫芦画瓢,又从空间里取出十瓶各式酱料,动作利落地撕掉原来的标签,换上自己手写的新标签。小三则拿出四个还温热的包子,每两个用油纸包好扎紧。小九则数出四个鸡蛋和四个看起来就很甜的小橘子。
准备妥当,三人骑着车回到了大院门口。果然,看到小文和小军正身姿笔挺地站在哨位上,初冬的寒风将他们年轻的脸庞吹得有些发红。
小九率先跳下车,跑到两人面前,什么也没说,只是踮起脚尖,飞快地将一个装着两个包子的油纸包、一个煮鸡蛋和两个橘子,分别塞进了小文和小军厚厚军装的上衣口袋里。动作快得让他们来不及反应。
紧接着,小三默默走上前,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布包里,掏出两条厚实柔软的羊毛围巾和两顶同色的毛线帽。他不由分说,仔细地帮小文和小军围上围巾,戴好帽子,将他们的耳朵和脖子严严实实地护住。
做完这一切,小三看着他们,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不许拿下来。”
他顿了顿,补充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就是给你们的。晚上站岗,多冷啊。”
小文和小军只觉得脖子和脑袋瞬间被一股暖意包裹,那柔软的触感让他们鼻子发酸。
这时,南嘉也走上前,将两瓶贴着“香菇肉酱”标签的玻璃瓶,轻轻放进了他们另一侧的口袋里。
她看着两个眼眶已经开始泛红的小战士,温柔地笑了笑,声音如同春风:
“拿着吃吧,味道还不错。”
“吃完了,觉得好吃,就跟姐姐说。”
“姐姐再给你们做。”
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刻意的施舍。只有塞得满满当当的口袋,围得严严实实的温暖,和一句“吃完再说”的朴实承诺。
小文和小军僵直地站着,感受着口袋里沉甸甸的食物和酱瓶,脖子上柔软的围巾,以及头上温暖的帽子,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们只能用力地、更加挺直地站好,用微微颤抖的手,向三人敬了一个最标准的军礼,通红的眼睛里,闪烁着无比坚定和感激的光芒。
寒风依旧,但此刻站在哨位上的两颗年轻的心,却被这份无声却厚重的关怀,熨帖得滚烫。
南嘉回到家中,看到爷爷谢卿和爸爸谢景似乎还在补觉(可能是之前洗髓消耗太大),她没有打扰,但心中萦绕着刚才看到小文小军在寒风中站岗的情景。
她轻轻走到爷爷谢卿身边,等他醒来或者休息间隙,才开口,语气带着认真的思索和关切:
“爷爷,我刚刚回来,有个问题想不明白,您能帮我解答一下吗?”
谢卿老爷子睁开眼,看到孙女认真的小脸,点了点头。
南嘉继续说道:“我刚回来,看到门口站岗的战士,小脸都被风吹得通红。那么冷的天,我们是不是可以……”
她斟酌着用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是否可以给他们配备统一的军帽、军围巾和手套?”
她解释着自己的担忧,语气里充满了心疼和务实:
“要不这样长时间执勤,很容易生病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冻坏了可不行。”
接着,她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更核心的问题,带着点不解:
“而且,我看他们穿得也不算特别厚实,就算有了厚衣服,手脚和耳朵露在外面,也一样冷啊。”
“所以我觉得,配备这些保暖装备,是很有必要的,并不是多余的事情。”
南嘉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具体和实际。她不是空泛地表示同情,而是敏锐地观察到了基层战士在冬季执勤时可能面临的实际困难,并且从保障战士健康、维持部队战斗力的务实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看似细小、却关乎每一个士兵切身感受的建议。
谢卿老爷子听着孙女的话,目光渐渐变得深邃和赞许。他能感受到南嘉话语里那份发自内心的对战士的关怀,以及超越年龄的细致观察力和责任感。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保暖的问题,更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关爱。
他沉吟了片刻,缓缓开口道:“嘉嘉,你观察得很仔细,提的这个问题……很好,很重要。”
谢卿老爷子看着南嘉那认真又带着期盼的小脸,心中既欣慰于孙女的仁爱之心,又重视她提出的这个实际问题。他神色郑重地点了点头,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承诺:
“嘉嘉,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实际,也很重要。关心战士的身体,就是关心部队的战斗力。”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地说:
“这次开会,我会把冬季执勤装备需要增加和改善的问题,作为一个正式提案提出来。”
得到了爷爷肯定的答复,南嘉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她知道,只要爷爷重视了,这件事就有解决的希望。
这时,旁边的小九早就按捺不住了。他一把抢过南嘉手里那个仿佛无所不装的袋子,献宝似的凑到谢爷爷面前,小手麻利地从里面往外掏:
“爷爷!爷爷!你看姐姐袋子里拿了什么好东西回来!”
只见他一下子掏出了十几种不同样式的酱料瓶子,琳琅满目地摆在桌上。接着,他又拿出几个还带着温热的包子,看准一个肉馅饱满的,直接拿起来就递到谢爷爷嘴边:
“爷爷,你快尝尝!今天刚做的!可好吃了!”
谢爷爷被小九这热情的“投喂”弄得哭笑不得,就着他的手咬了一口,包子松软,肉馅鲜美多汁,他满足地眯起了眼。
小九见他吃了,更来劲了,开始如数家珍地报菜名:
“今天做的包子有粉丝的,豆腐的,菜包的,豆沙的,还有肉的!爷爷你想吃哪种?都有!”
他还不忘炫耀他们的“战略储备”:
“还有罐头哦!我们知道爷爷你喜欢吃桃子,特意给你留了四瓶!哈哈!”
看着小九那得意洋洋、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捧到他面前的样子,再感受着口中包子的美味和孙女刚才那份沉甸甸的关切,谢卿老爷子只觉得心中那点因为开会和公务带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他大手揉了揉小九的脑袋,又赞许地看了南嘉一眼,朗声笑道:“好!好!都是好孩子!爷爷今天有口福了!那就尝尝我们九儿特意留的桃子罐头!”
一时间,客厅里充满了食物的香气和祖孙三代的欢声笑语。严肃的军国大事与温馨的家庭生活,在这一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谢卿老爷子刚满足地咽下嘴里的包子,还没来得及夸赞,就听到一声带着戏谑和威严的嗓音从门口传来:
“小卿儿——!”
这一声称呼,让平日里威严持重的谢卿将军身体几不可查地一僵。会这么叫他的,只有……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谢蕴背着手,踱步走了进来,他穿着中式盘扣的深灰色上衣,身形清瘦却挺拔,眼神锐利如昔年摆弄精密机械时一样,此刻正似笑非笑地盯着自家儿子。他的身旁,是气质温婉雍容的沈如兰,她穿着剪裁合体的墨绿色旗袍,外披一件羊绒披肩,脸上带着苏州女子特有的柔和笑意,但眼神里也透着了然的光芒。而沈如懿,则是一脸“抓到你了”的表情,优哉游哉地摇着头。
“好啊你,”谢蕴老爷子走到近前,手指虚点了点谢卿,“有好吃的,自己在这里偷嘴,也不知道叫上你爹娘,还有你舅舅?像话吗?”
沈如兰笑着补充,语气温柔却杀伤力十足:“卿儿,是不是我们老了,不配和你一起吃点心了?”
沈如懿在一旁煽风点火:“啧啧,看来是我们这些老家伙不招人待见了哦。”
谢卿老爷子顿时一个头两个大,脸上难得浮现出一丝窘迫,刚想开口解释,旁边又一个声音炸响,带着十足的委屈和控诉:
“爸!你居然偷吃!还不叫我!!”
原来是谢景不知何时也醒了,大概是闻着香味过来的,一眼就看到自家老爹在吃独食,顿时像个没分到糖的大小孩,嚷嚷起来。他揉着眼睛,凑到桌前,看着那琳琅满目的酱料和还冒着热气的包子,更是悲从中来:“我说怎么梦里都闻到肉香味了!您这可太不够意思了!”
一时间,谢卿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被曾祖辈和儿子双重“围攻”。
小九眨巴着大眼睛,看着这热闹的场面,非但没怕,反而觉得有趣极了。他立刻化身端水大师,小手飞快地又抓起几个包子,一手一个递给曾爷爷和曾奶奶:“曾爷爷!曾奶奶!吃包子!热的才好吃!” 又拿起一个递给曾舅爷爷沈如懿:“曾舅爷爷也吃!” 最后拿起一个最大的肉包,塞到谢景手里:“爸爸!给你!这个肉最多!”
南嘉看着小九熟练地“分发”食物,忍不住抿嘴笑起来,也赶忙上前招呼:“曾爷爷,曾奶奶,曾舅爷爷,爸爸,你们都醒了?正好,小九带回来的包子还热着呢,大家都尝尝。” 她边说边去拿碗筷,又示意小九去开那几瓶桃子罐头。
谢卿看着瞬间被“瓜分”的包子和迅速摆上桌的碗筷,无奈地摇头失笑,对着几位长辈和儿子解释道:“我这不是刚被嘉嘉问了正事,才咬了一口,就被你们抓个正着。” 语气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冤枉”。
谢景咬了一大口包子,含混不清地说:“不管,反正您先吃了就是不对!得罚……罚您下次让南嘉多给您开个小灶!” 他倒是会找机会。
谢蕴老爷子尝了口包子,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南嘉,眼神温和:“嘉嘉有心了。不过下次啊,有什么好吃的,可得记得先通知我们这些老家伙,免得有些人倚老卖老,还想吃独食。” 说着,意有所指地瞟了谢卿一眼。
沈如兰笑着拉南嘉坐下:“别忙了,好孩子,快一起吃点。你刚才和你爷爷说什么正事呢?看他那认真的样子。”
客厅里顿时更加热闹起来,刚才还略显严肃的气氛被食物的香气和家人的笑语冲散。严肃的将军、退休的学者、威严的大家长,此刻都变成了会因为一口热包子、一勺甜罐头而满足的普通人。小九像个快乐的小蝴蝶,穿梭在几位长辈之间,添茶倒水,递送食物,把每个人都哄得眉开眼笑。
南嘉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她的家,有国事军情的凝重,更有烟火人间的温情。而她提出的关于战士保暖的建议,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虽然微小,却已在最核心的圈层里泛起了涟漪。她知道,这件事,爷爷一定会放在心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