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昭眼前一亮:“二公子高见!三韩缺铁器、丝绸,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贸易积累财富。”
说干就干。公孙恭将剩余的金银全部拿出,通过弁韩部落向倭国商人购买船只,又派人暗中返回带方,联系旧部运来铁器、农具等三韩紧缺物资。
与此同时,他开始训练当地青年习武,将汉军的作战方法传授给他们。弁韩部落民风彪悍,善于射箭,经过训练后,战斗力大幅提升。
四岁的公孙渊也在快速成长。这个聪慧的孩子很快学会了韩语,成为叔父与当地部落交流的小翻译。看着他与弁韩孩童一起在海滩上奔跑嬉戏的样子,公孙恭心中五味杂陈。
“渊儿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公孙昭轻声道。
公孙恭点头:“这里是他的家园了。但我们不能永远偏安于此。”
襄平城的秋日,天高云淡,这座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城池正在慢慢恢复生机。
城中央原本属于公孙度的府邸,如今已成了太师张羽的临时行辕。府邸内外戒备森严,羽龙卫和银河卫的士兵肃立如松,银甲在秋阳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大堂之内,张羽端坐主位,左右分别坐着三位军师——庞统、郭嘉、贾诩。下方则分列着此次北征有功的将领:魏延、庞德、耿武、赵浮、耿施、张着等人。就连刚刚归降的柳毅也受邀列席,坐在末位。
“诸位,”张羽声音洪亮,在大堂中回荡,“北征之役,赖将士用命,谋士运筹,方得全功。今日论功行赏,以酬诸君辛劳。”
他首先看向赵浮:“水师统帅赵浮,连克五城,智取辽队,劝降襄平,居功至伟。封平北将军,赐一百金,帛百匹。”
赵浮出列,单膝跪地:“末将谢太师恩赏!”
接着,张羽目光转向魏延:“镇北将军魏延,追歼残敌,功不可没,封镇东将军。”
魏延铿锵有力地回应:“末将必竭尽全力!”
“李通、吕翔封赏为镇东将军,何仪封赏为安北将军,吕旷封为镇北将军,庞培、耿施、蒋深、张着封为护军将军,庞德封为征东将军。”张羽不停地念叨封赏将士名字。
受封赏将士全部出列拜谢太师张羽。
封赏持续了一个时辰,有功将士无不得到相应奖赏。就连归降的柳毅也被授予偏将军之职,最后,张羽特别表彰了三位军师:
“庞士元奇策频出,郭奉孝料敌先机,贾文和深谋远虑。各赐金一百,帛五百。”
张羽继续说道“幽州初定需要有能之士,进行管理,我决定让原豫州刺史牵招调任幽州刺史兼右北平郡太守,加封其为征北将军,兖州济阴郡太守文聘调任为幽州都督,兼渔阳郡太守,
代郡太守贾斯接替牵招担任豫州刺史之职,鲁肃接任兖州济阴郡太守之职,田楷接任代郡太守之职,李通任幽州乐浪郡太守,乐浪和带方暂时合并成一郡,吕翔任幽州辽西郡太守,井陉关守将徐晃调任广阳郡太守,吕蒙接任井陉关守将之职,庞培任玄菟郡太守。
封赏完毕,张羽话锋一转,神色变得凝重:
“然北疆未靖,尚有两大隐患。其一,公孙恭携其侄公孙渊南逃三韩;其二,宇文莫圭父子北窜挹娄。此二者不除,终为后患。”
会后,张羽单独留下三位军师和几位心腹将领,在偏厅继续商议。
“公孙恭逃亡一事,诸位有何看法?”张羽问道。
郭嘉轻咳一声,面色略显苍白:“太师,公孙恭南逃当日,我军斥候便已察觉。然连番征战,将士疲惫,若即刻远征三韩,恐非上策。”
魏延不甘道:“难道就放任他们逍遥法外?公孙渊虽幼,毕竟是公孙度嫡孙,他日若成长起来,必为祸患。”
“文长将军所言极是。”贾诩阴柔的声音响起,“然三韩之地,语言不通,风俗迥异。我军斥候在那里如同盲人摸象,完全暴露在对方视线之下。强行追击,无异于大海捞针。”
张羽看向郭嘉:“奉孝先前建议撤回斥候,培训精通当地语言者再行潜入,此计甚妙。但需要多长时间?”
郭嘉沉吟道:“乐浪、带方二郡有通晓当地语言者,若从中选拔培训,快则半年,慢则一载,方可成事。”
“太久了。”张羽摇头,“在此期间,公孙恭必在三韩站稳脚跟。”
一直沉默的庞统突然开口:“太师,统有一计。何不双管齐下?一面培训斥候,一面派遣商队前往三韩贸易,暗中收集情报。三韩缺铁器、食盐,我们可以此为由,建立贸易网络。”
张羽眼中一亮:“士元此计大善!既可收集情报,又可赚取军资。此事就交由...”
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停在柳毅身上:“柳将军,你在辽东多年,可熟悉与三韩的贸易?”
柳毅急忙起身:“回太师,末将确实了解一些。三韩中最富庶的是辰韩,盛产黄金、珍珠;马韩最大,有五十四部落;弁韩临海,善航海。若要与三韩贸易,当从弁韩入手,他们与倭国、汉地都有往来。”
“好!”张羽拍案,“就命你负责组建商队,与三韩贸易。魏延派兵保护,郭嘉统筹情报收集。”
众人领命。张羽又道:“宇文部北逃之事,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