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的焦香、辣椒的鲜辣、豆豉的咸香,在口腔里瞬间爆炸开来。
那片五花肉被煸炒得恰到好处,肥肉部分油脂尽出,变得焦香酥脆,而瘦肉部分却依旧保持着嫩滑的口感,吸饱了汤汁,咸香入味。青椒的爽脆和微辣,完美地中和了猪油的丰腴,只留下满口的香。
最绝的是,这一口菜,配上那粒粒分明、热气腾腾的白米饭,碳水和油脂的结合,带来的是一种最原始、最直接的幸福感。
“唔……”江语希和丁晓曼几乎是同时发出了一声满足的喟叹。
江语希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说:“太好吃了!这个肉怎么可以这么香啊!”
丁晓曼也连连点头,小鸡啄米似的扒着饭:“这个辣度刚刚好,又香又开胃,我感觉我能吃三碗饭!”
小李更是已经放弃了言语,化身干饭机器人,筷子舞出了残影,头都不抬。
张雪吃了一口,也忍不住赞道:“确实不错,锅气很足,比咱们在云城吃的那些湘菜馆子,味道正多了。”
直播间的弹幕早已被“好吃”和“馋哭了”刷屏。
【完了,我点的外卖瞬间不香了。】
【元哥你别光顾着自己吃啊,快给我们分析分析,这道菜的精髓到底在哪?】
【对啊元哥,快启动你的超级舌头,给我们讲讲门道!】
陈元又吃了一口,细细品味后,才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
他对着镜头,开始了他的点评:“这道农家小炒肉,确实做得相当地道。它的成功,主要有三点。”
“第一,食材。老板娘没说谎,这绝对是正经的土猪肉,而且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肉味非常足,没有一点腥臊味,这是这道菜的根基。”
“第二,火候。这道菜的灵魂,在于‘爆炒’。你们看这个肉片边缘的焦化程度,”他用筷子夹起一片肉,在镜头前展示,“这说明下锅的油温足够高,下锅到出锅的时间极短,才能在瞬间锁住肉汁的同时,把表皮煸出焦香,这就是所谓的‘锅气’。火候差一点,肉就会发柴,或者过于油腻。”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调味。它的调味很简单,就是酱油、豆豉、辣椒。但厉害之处在于平衡,咸、香、辣,三者谁也没有过分突出,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共同为猪肉的本味服务。尤其是这个辣椒,用的是本地的螺丝椒,辣度适中,香气却非常浓郁。”
陈元总结道:“所以,这道菜没什么花里胡哨的技巧,拼的就是食材的品质和厨师对火候的精准掌控。要我说,能给到88分。”
这个分数,对于一道家常菜来说,已经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接着,他又尝了那道手撕包菜。
“嗯……这包菜也不错。”陈元点点头,“菜叶还保持着脆爽的口感,证明火候没过。用猪油渣来爆香,是点睛之笔,比用普通的植物油要香得多。不过,稍微有一点点瑕疵。”
【哦?有瑕疵?】
【快说快说,我的显微镜已经准备好了!】
“出锅前勾的芡,稍微厚了一点点。”陈元说,“导致包菜的清甜味被芡汁盖住了一丝。如果能让芡汁更薄、更亮一点,让它刚刚好挂在菜叶上,这道菜就完美了。不过瑕不掩瑜,82分。”
专业的点评,让直播间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就在这时,老板娘端着一个巨大的青瓷盘子走了过来,盘子上,是今天的主角——剁椒鱼头。
“剁椒鱼头来啦,小心烫!”
盘子一上桌,那股子融合了鱼肉的鲜、剁椒的辣、豆豉的香、蒜蓉的辛的霸道香气,便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轰然引爆。
红亮的剁椒像一层厚厚的红毯,铺满了整个巨大的鱼头。鱼眼微微凸出,晶莹透亮,证明其新鲜程度。汤汁在盘底微微沸腾,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哇——”江语希和丁晓曼的眼睛都变成了心形。
“这道菜,一定要先吃鱼脸颊上那块最嫩的‘月牙肉’。”陈元一边说着,一边用筷子精准地找到了那个位置,轻轻一拨,一小块蒜瓣状、雪白细嫩的鱼肉便脱落下来。
他将鱼肉在盘底的汤汁里轻轻一蘸,送入口中。
鱼肉入口即化,极致的鲜嫩瞬间滑过舌尖。紧接着,自制剁椒那股独特的、带着发酵酸香的咸辣味道,才缓缓地释放出来,刺激着味蕾。蒜蓉和豆豉的加入,让味道的层次更加丰富。
最妙的是,汤汁里似乎还加了少许紫苏油,那股独特的清香,完美地化解了整道菜的油腻和辣意,只留下满口的鲜香。
【火候之眼,启动!】
【菜品:秘制剁椒鱼头】
【火候:极致(S)。评价:蒸制时间分秒不差,完美锁住鱼肉水分,口感鲜嫩至极。】
看到这个分数,陈元也有些惊讶。没想到这家看似普通的家常菜馆,竟然卧虎藏龙。
“怎么样怎么样?”小李迫不及待地问。
陈元放下筷子,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由衷的赞叹。
“这道剁椒鱼头,是我在湘城之外,吃过的最正宗,甚至比很多本地的馆子做得还要好的一道菜。”
他没有像之前那样逐条分析,而是直接给出了最高的评价。
“鱼绝对是活鱼现杀的,肉质的鲜嫩度骗不了人。剁椒是店家自己做的,咸度、辣度和酸度都恰到好处,不是市面上那些工业成品能比的。最难得的是蒸制的火候,多一分则老,少一分则生,这鱼头的熟度,刚刚好卡在那个最完美的临界点上。”
陈元看着镜头,认真地说道:“如果大家来这家美食城,预算有限,只能吃一道菜的话,我推荐你们,一定要试试这个剁-椒-鱼-头!”
这番话的分量,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重。
一顿饭,在众人的风卷残云中接近尾声。桌上的盘子基本都空了,每个人都吃得心满意足,肚皮滚圆。
老板娘走过来收拾桌子,看到这副光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怎么样,几位,还合胃口吧?”
“何止是合胃口,”张雪拍着肚子,由衷地赞叹,“老板娘,你家这手艺,绝了!我们是从外地来的,吃过不少打着正宗旗号的湘菜馆,但没一家比得上你这里的味道。”
老板娘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只是温婉地笑着:“喜欢吃就好,都是些家常菜,不值当什么。”
陈元看着她,忽然开口问道:“老板娘,冒昧问一句,您这手艺,是家传的吗?”
老板娘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温柔的追忆。
“不是,是我先生教我的。他以前是湘菜大厨,后来……”她没有说下去,只是笑了笑,“后来他嫌大酒店里条条框框太多,做菜不自由,就开了这家小店,自己研究自己喜欢的菜。这店里的每一道菜,都是他亲手定下来的。”
众人恍然大悟,难怪这家店的菜品,既有大饭店的功底,又有家常菜的温度。
结完账,一行人准备离开。老板娘将他们送到门口,笑着说:“下次再来湘城,记得来店里坐坐。”
“一定。”陈元点头。
走出了“湘味小厨”,众人还有些意犹未尽。
小李一边打着饱嗝,一边感慨:“这家店,吃得太舒服了。不仅是味道,还有人。那老板娘,感觉就像邻家大姐姐一样。”
“是啊,”江语希也附和道,“最好的味道,永远是人情味。”
陈元深以为然。他打开直播,对着镜头做了最后的总结:“好了各位,今天的探店差不多就到这里了。从街边的糖油粑粑、臭豆腐,到这家烟火气十足的湘味小厨。
可以说,都给了我们不小的惊喜。尤其是这家小厨,它可能没有让你一入口就惊为天人的爆发力,但它的每一道菜,都透着一股扎实、认真、温暖的态度。比起那些动辄人均几百,吃个饭跟上战场一样的网红餐厅,我更愿意把钱花在这样用心做菜的小店上。
物美价廉,好吃不贵,这或许就是地方美食最大的魅力。”
直播间的观众纷纷表示认同。
然而,就在陈元准备关闭直播的时候,他的手机突然“叮”地响了一声。
他低头一看,瞳孔微微一缩。
是一条陌生号码给他发的短信,最后的备注是冯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