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国际形势分析会)
汉武帝刘彻:奇耻大辱!所以后来朕一定要把匈奴打趴下!
唐太宗李世民:高祖受困白登,亦是无奈。国力未复,只能暂避锋芒。朕当年也与突厥结过渭水之盟。
宋仁宗赵祯:还是和谈好……送点岁币,换边境安宁,性价比高。(小声)就是面子上有点过不去。
卫青、霍去病(灵魂状态):陛下(武帝)!给我们兵马粮草,我们去把场子找回来!
【正文】
就在刘邦专注于“内部股权重组”(削藩)时,一个强大的外部竞争对手,给了刚刚成立的西汉集团一记闷棍——北方的匈奴。
匈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统一了草原各部,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游牧军事帝国。他们骑兵机动性强,来去如风,不断南下骚扰汉朝边境,劫掠人口和财物。这就像一个拥有顶级“移动互联网技术”(骑兵)和“破坏性商业模式”(抢劫)的竞争对手,不断蚕食你的“市场份额”(边境郡县)。
韩王信的叛逃与刘邦的御驾亲征
韩王信的封地正好在对抗匈奴的前线。在匈奴的猛烈攻击和刘邦猜忌的双重压力下,韩王信的心理防线崩溃了。他先是多次派使者向匈奴求和,引起了刘邦的严重怀疑,派人责备他。韩王信害怕落得和韩信一样的下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投降了匈奴,并联合匈奴南下攻打太原。
消息传来,刘邦大怒。内部股东还没搞定,现在又来个外部竞对,还策反了自己的一个前股东!他决定御驾亲征,必须杀鸡儆猴,稳住阵脚。
公元前200年冬天,刘邦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北上征讨韩王信和匈奴。初期进展顺利,汉军在铜鞮击败韩王信,打跑了韩王信的部将王喜。韩王信逃往匈奴,与匈奴左右贤王联合,继续对抗汉军。
情报失误与陷入重围
接连的胜利让刘邦产生了轻敌情绪。他派出的十余批使者去侦察匈奴军情,回来都说匈奴羸弱,可以进攻。只有娄敬(此时已改名刘敬)看出了不对劲,回报说:“两国交兵,本该炫耀武力。但我只看到老弱残兵,这一定是冒顿的‘示弱之计’,埋伏奇兵以争利。我认为不能进攻。”
但此时刘邦大军已经越过句注山,箭在弦上。而且他听了前面使者的报告,早已心浮气躁,听到刘敬泼冷水,大骂道:“齐虏!(你这齐国混蛋!)靠口舌得当官,现在竟敢胡说八道扰乱军心!”直接把刘敬关了起来。
结果,刘邦亲率先锋部队到达平城(今山西大同)的白登山时,冒顿单于突然出动四十万精锐骑兵,将刘邦团团围住。汉军主力步兵被远远甩在后面,无法救援。
七日七夜的危机
刘邦被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内外联系中断,粮草将尽,形势万分危急。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白登之围”。
这是西汉集团成立后遭遇的第一次重大危机。cEo亲自带队开拓市场,结果被竞争对手设计,陷入了绝境。一旦刘邦被俘或被杀,刚刚成立的西汉集团可能瞬间分崩离析。
陈平的“公关”破局
关键时刻,又是陈平献上了“奇计”。史书对这条计策记载模糊,普遍认为是陈平派人用重金贿赂了冒顿单于的阏氏(妻子),让她吹枕边风。阏氏对冒顿说:“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助,单于察之。”
恰好冒顿与约好会师的韩王信部将王黄、赵利逾期未至,怀疑他们与汉军有勾结,于是听取了阏氏的建议,将包围圈打开了一个缺口。
当时正逢大雾天气,汉军使者持强弩护卫,刘邦得以趁机从缺口突围而出。脱险后,刘邦第一时间释放了刘敬,并封他为建信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白登之围,以刘邦集团付出巨大代价(据推测是承诺和亲、开放关市等)后狼狈撤军告终。这次失利,给刘邦和整个汉王朝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本章吐槽】
· 信息战的重要性:刘邦的失败,根本在于情报失误。冒顿的“示弱”策略,相当于释放了虚假的“市场利好”消息,引诱刘邦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
· cEo的冲动:刘邦作为cEo,在关键时刻未能保持冷静,被阶段性胜利冲昏头脑,拒绝听取不同意见,差点导致公司破产。
· “公关费”的威力:陈平的计策再次证明,在某些僵局下,针对关键人物的“公关”(贿赂)和“舆论引导”(枕边风),可能比真刀真枪更有效。这笔“特别活动经费”花得值!
· 战略转向: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现阶段汉朝尚无实力与匈奴正面竞争,于是采纳刘敬的“和亲”政策,转为战略防御和内部整合。这为后来的“文景之治”积蓄力量和武帝时期的“大反转”埋下了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