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你怎么才回来,我都快要饿死了”。
苏景泰背靠着车辕抱怨。
王小草自顾的将驴车拴在马车后头,之后跳上马车,气呼呼的回道:“碰见两个傻叉,差点气死我”。
苏景泰听到王小草被人欺负,反而来了兴致,“和我说说,他们怎么气死你了,还有,那个傻叉是什么叉?”
王小草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苏景泰,突然想起刚刚那两个寻人的事,“那两个傻叉在找一个姓苏的人,会不会你的那两个傻叉是一伙的?”
苏景泰虽然不知道傻叉是什么意思,可是他可以断定不是好话,那他怎么能和傻叉一伙。
“你可别瞎说,小爷是好人,才不认识那些乱七八糟的人”。
他说完之后发现王小草手中有油纸包,“你手上拿的是什么?”
王小草答应李根苗他们,回去之后给他们买糖吃,她刚刚路过卖糕点的铺子,普普通通的麦芽糖竟然要二十文一包。
那么贵她舍不得,只能花了一文钱买了一张油纸,从空间拿出她最喜欢的大白兔,将皮剥掉,再用油纸包起来。
“你要吃吗?”王小草将油纸包打开,露出白白甜甜的奶糖,“你这么大了,肯定不喜欢吃糖”。
王小草故意戏弄苏景泰,装装样子要将大白兔包起来。
苏景泰眼疾手快,抓了一块放在鼻子前闻了闻,仔仔细细的端详。
“你是说,这个是糖?”
王小草看着苏景泰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就觉得好笑,“刚刚一个挑着担子的人卖的糖,就剩下这么多,全都被我买了,他说了,再想买可是没有的”。
苏景泰却不相信,有钱哪有买不到的东西。
大白兔入口,满满的牛乳味道,是他从来都没吃过的味道。
胡管家赶着马车出了城,回到歇脚的地方,太阳西沉,挖药材的人已经下山回来了。
“啥?家里招贼了?我让你留下看家你咋还看不明白?粮食少了半桶,那布匹咋还能丢了?”
李老太又生气又心疼。
他们家多少年没买过新布,小草得来的布却被人偷了,更可气的是,二儿媳却未见到是谁偷的。
常氏无奈的叹气,早知道这样,她就不去挖药材了。
她一心想着多赚些钱,到了永海县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她这比去山上不在,不仅丢了东西,过儿拉尿了一裤子,她一边给过儿洗屁股,一边抱怨刘氏。
“我把孩子交给你,你咋能让他拉成这样却不管。”
刘氏刚刚被婆婆抱怨,本就憋了一肚子火,又被妯娌埋怨,心中更是气愤。
“你家孩子又不会说话,说又说不清楚,我哪知道他要做什么?你看看他整日里张个嘴流口水,哪里懂的拉尿”。
过儿被嫌弃,眼泪汪汪的看着自己的姥姥,担心姥姥会像爹娘一样不要他。
常氏也不再说话,刘氏哪里是好相处的,她就不该对刘氏抱有期待。
“姥姥,东西是她娘拿走的”,过儿看出姥姥没有不要他的意思,便对姥姥说出实情。
常氏听不真切过儿在说什么,只胡乱的点头,“姥姥知道,姥姥不怪你,你腿脚不听使唤也不是故意的”。
王小草似乎听出来过儿讲的话,她凑到常氏和过儿身边,取出一颗大白兔交到过儿手上,“你刚刚说的什么?能不能再说一遍?”
通过这几天的相处,过儿已经认得人了,和他说话的是他表姨。
过儿口齿不清的再次说了一遍,然后手指头指向刘氏。
王小草听后十分生气,分明是刘氏给她娘家拿了去,刘氏却梗着脖子睁着眼说瞎话。
她见常氏还是没听懂,便翻译了一下,“过儿,你是说,那个人把粮食和布给她娘了是吗?”
有人听懂他的话,过儿高兴的拍拍手,两只手掌却拍不到一起,连忙点头。
常氏瞪圆了眼睛,“过儿,你亲眼看到的?”
过儿点头。
常氏皱眉看向刘氏,从前在家时,她就看到过几回,刘氏总是往娘家送粮食,她没敢对婆婆说,只对自家男人说起过。
李铁柱却让她装作没看到,以免引起家里的矛盾。
眼下是什么光景?他们全家都在逃荒,一大家子就指望那么些粮食,谁都不舍得多吃一口。
这个节骨眼儿上,刘氏竟然还给娘家送粮食。
最可气的是,刘氏却不承认,她是吃准了家里没人看到。
王小草并未多说话,而是走到李老太身边,将今天挖药材的钱交给李老太。
“姥姥,咱们挖的药材没有经过炮制,价格低了一些,每斤只能卖到二十文”。
李老太手中拿着一串铜钱,激动的手抖。
李家人全都围了上来。
一言一语的问王小草。
“那个药材果真能卖钱?”
“这些钱全都是卖药材的钱?这么多!”
村民早就注意着这边,见到王小草卖了药材回来,又取了铜钱交给李老太,纷纷跑向李家歇脚的位置。
王小草只能再次讲述了一遍,柴胡是真柴胡,卖钱也是真的。
村民兴奋的围在一处去议论。
李老太因为丢失粮食和布,有些上火,眼下有了进项,心里才稍稍缓和一些。
“姥姥,我白天的时候不在,刚刚听你们说,家里招贼了?”王小草这样闻着,眼睛却看向刘氏。
刘氏有些不高兴,她总觉得王小草没大没小的,“你这样看着我做什么?总不能是我拿的吧?我人就在这里,我拿了东西能藏哪?”
李桂兰一听,王小草竟然敢怀疑她娘!她哪里忍得了,“王小草,你要做什么?你别忘了,在这个家里,你和你娘才是外人,我们自家人会拿自家人的东西吗?”
“桂兰,你怎么说话呢?谁是外人?小草是我孙女,他娘是你亲姑母”,李老太呵斥。
李桂兰有些不服气,噘着嘴又不敢和奶奶顶嘴。
“他爹,你快看看吧,现如今这丫头越来越不像话了,竟然说我是贼”,刘氏委屈巴巴的向身后不远处的李铁栓求助。
李铁栓最不愿管家中的闲事,可是他也不能让他们二房蒙羞。
一旦偷东西的名声被扣下来,日后家里人如何看待他们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