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那场短暂的、带着铁锈味的警报风波,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很快被日常的温暖抚平,但沉入湖底的那颗名为“危机感”的石子,却在林曦棠的心底生了根。
她依旧会抱着妹妹,指着窗外的云朵编造童话,依旧会沉浸在光感画板的世界里涂抹奇思妙想,依旧会鼓捣那些废弃零件发出叮当脆响。
只是,当她的目光掠过爸爸工具箱里那些泛着冷硬光泽的工具,或者妈妈启动防御面板时那瞬间绷紧的侧脸,那根弦便会悄然绷紧。
变强。
用百工界的方式。
她不再满足于仅仅是“修好”和“做出”一些小玩意儿。
爸爸林振海那句“所有的魔法都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如同指路的灯塔。她开始有意识地翻看林振海放在书架底层那些蒙尘的、带有彩色插图的初级读物——《奇妙的材料世界》、《结构的力量》、《能量流动的奥秘》(林曦棠从三岁开始就由苏母开始启蒙)。
这些书对于七岁的孩子来说,字句艰深如同天书,但林曦棠却看得异常专注。那些拗口的术语和复杂的图示,在她眼中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通往“真正魔法”的密码碎片。
她看不懂全部,却能凭着一股天生的、被丹青界沉淀的洞察力,抓住那些插图中结构的美感、材料纹理的暗示,以及能量流动的抽象线条所蕴含的韵律。
她的小工作台上,开始出现一些“研究”的痕迹。不再是随意拼装,而是对着书上的简单图示,尝试用现有的零件去“复现”某个杠杆原理、滑轮组,或者一个最简单的闭合电路。
失败了?没关系,拆掉重来。
弄不懂?她就拿着书,跑到刚下班的爸爸身边,指着某个插图,小脸严肃地问:“爸爸,这里…为什么?” 林振海看着女儿亮晶晶、充满求知欲的眼睛,疲惫一扫而空,总是耐心地蹲下来,用最通俗的语言,结合手边的实物给她讲解。
苏明薇看着女儿这股劲头,欣慰之余,也悄悄做了更多准备。
家里的餐桌上,开始出现更多关于基础物理、基础化学的启蒙绘本,内容深入浅出,趣味盎然。
林曦棠如获至宝,常常一边啃着妈妈做的点心,一边看得入迷。
器灵空间里,除了那些“宝贝”零件和她的“杰作”小铁皮甲虫,也多了几张她精心绘制的“原理图”——虽然笔触稚嫩,但结构意图清晰,是她试图理解那些基础知识的思维导图。
每次将新的“研究心得”存进去,她都能感觉到那片小小的空间似乎更“凝实”了一点点,与她的灵魂联系更紧密。
愿力的滋养,似乎并不仅仅来自于改变命运的大事件,也源于这份对知识本身的渴望和点滴积累。
时间在求知与守护中悄然滑过。
初秋的早晨,阳光带着金黄的暖意。空气中松木和金属的气息似乎也染上了一丝清爽。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林曦棠要正式踏入“启明星小学”的大门了。
“姐姐!姐姐!” 林曦月像只兴奋的小鸟,围着正在整理书包的林曦棠打转,小脸上满是羡慕和一点点小失落,“月月也想去!跟姐姐一起上学!”
林曦棠蹲下来,捏了捏妹妹软乎乎的脸蛋:“月月乖,等月月再长大一点,就能和姐姐一样去上学啦!到时候姐姐教你写字、画画,好不好?”她熟练地给妹妹画着“大饼”。
“好!”曦月立刻被美好的前景吸引,用力点头,伸出小拇指,“拉钩钩!”
“拉钩钩!”林曦棠笑着勾住妹妹的小指头,一大一小两个拇指郑重地按在一起。
苏明薇笑着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崭新的、印着启明星校徽的保温水壶,放进林曦棠的书包侧袋。
她又仔细帮女儿理了理崭新的、带着蓝色镶边的校服领子,眼中满是温柔和不舍:“棠棠长大了,要上小学了。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和同学好好相处,认真学习,知道吗?”
“嗯!知道!”林曦棠用力点头,小胸脯挺得高高的。
她背上那个对她来说稍显宽大的书包,里面除了崭新的课本和文具盒,还被她偷偷塞进了一个小小的工具包——里面有迷你螺丝刀、小镊子、一小卷绝缘胶带,还有几颗她最爱的合金滚珠。
这是她的“秘密武器”,虽然学校未必用得上,但带着它们,让她有种安心的感觉。
林振海今天特意请了会儿假,要亲自送女儿去学校。
他站在门口,看着穿着整齐校服、小大人模样的女儿,眼中是毫不掩饰的骄傲。他拍了拍女儿的肩膀,没多说什么,只道:“走吧,小工匠!去认识你的新‘车间’!”
启明星小学离他们家不远,步行十几分钟。
校园很新,白色的教学楼线条简洁明快,窗户宽大明亮。
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学楼旁边还有一栋相对低矮、但风格更加硬朗的建筑,外墙上画着巨大的齿轮、电路板和各种工具剪影,门口挂着“启智工坊”的牌子。这显然就是小学阶段接触“百工”启蒙的地方。
校园里已经有不少家长和孩子,气氛热闹。
林曦棠一手牵着爸爸,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她看到了很多和她一样穿着崭新校服、脸上带着兴奋或忐忑的孩子。
空气中弥漫着新书本的油墨味、新校服的布料味,还有一种……淡淡的、属于新塑料和金属模型的味道?这味道让她倍感亲切。
她被分到了一年级三班。教室宽敞明亮,桌椅是浅木色的,排列整齐。让林曦棠眼睛一亮的是,教室后面靠窗的位置,竟然摆放着几张小型的、高度适合孩子的工作台!
上面还放着一些基础的工具模型和一些色彩鲜艳的拼插积木组件。
“哇!有工作台!”旁边一个扎着双马尾、脸蛋圆嘟嘟的小女孩忍不住小声惊呼,声音清脆,带着毫不掩饰的兴奋。
她穿着一件粉色的外套,背着一个印着小兔子图案的书包,眼睛亮晶晶的,一看就是个活泼开朗的性子。
林曦棠闻声看过去,正好对上小女孩看过来的目光。小女孩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江小满!江河的江,圆满的满!你也喜欢做东西吗?”她的热情像个小太阳,瞬间驱散了林曦棠初来乍到的一点点拘谨。
林曦棠也回以一个大大的笑容,带着她特有的灵气和开朗:“嗯!喜欢!我叫林曦棠!树林的林,晨光的曦,海棠的棠!”她指了指后面的小工作台,“那些看起来很好玩!”
“是吧是吧!”江小满立刻像是找到了知音,凑近了一点,小嘴叭叭地说起来,“我爸爸是汽车维修师,我家里好多工具!我最喜欢看他修东西了!不过他不让我碰真的……”她的小脸垮了一下,随即又亮起来,“这里的工具虽然是假的,但也能拼东西!我们下课一起玩吧?”
“好!”林曦棠欣然答应。这个叫江小满的女孩,热情直爽,像一团暖融融的火苗,让她感觉非常舒服。
两人正说着,一个有些清冷、带着点书卷气的声音插了进来:“那些是‘启智积木’,模块化设计,可以模拟简单的机械结构和能量传导路径。主要是为了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基础结构认知。”
林曦棠和江小满同时转头。说话的是坐在她们前排的一个小男孩。
他坐得笔直,穿着熨帖的白色衬衫,外面套着校服外套,扣子一丝不苟地扣到最上面一颗。鼻梁上架着一副小小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很亮,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冷静和审视。他面前的课桌上,书本摆放得如同用尺子量过,铅笔也削得尖尖的。
“哇!你好厉害!懂这么多!”江小满立刻被镇住了,大眼睛里充满了崇拜。
林曦棠也好奇地看着这个气质独特的男孩。他说话条理清晰,用词精准,虽然表情有点严肃,但那份对“工坊”里东西的了解,让她觉得这人有点意思。
小男孩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叫沈星河。三点水的沈,星河的星河。这些是《百工启蒙认知手册》上写的基础知识。”他指了指自己桌角一本崭新的、封面画着齿轮和量角器的书。
“沈星河?名字真好听!”江小满立刻夸赞道。
“我叫林曦棠。”
“我叫江小满!”
沈星河看着林曦棠那双格外清亮、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眼睛,又看了看旁边热情似火的江小满,小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回应,然后又低下头去看他那本《百工启蒙认知手册》了。
只是没人注意到,他握着铅笔的手指,悄悄收紧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