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明十万两欠款一日追回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京城官场。沈玲珑这个名字,不再仅仅与“奸臣之女”挂钩,更蒙上了一层“手段莫测”的神秘色彩。
然而,沈玲珑深知,这仅仅是一次小小的立威。真正的考验,是即将在朝堂上提出的盐税审计方案。
翌日,大朝会。
这是沈玲珑第一次踏入这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中心的殿堂。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她作为待罪陈情之人,位置靠后,却能清晰地感受到无数道目光或明或暗地落在自己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更有毫不掩饰的敌意。
少年皇帝萧景睿端坐龙椅,略显稚嫩的脸上努力维持着威严。摄政王慕容翊立于丹陛之侧,玄色王袍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面容冷峻,仿佛一尊镇守朝堂的神像。
议事过半,涉及几项常规政务后,慕容翊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臣有本奏。关于江淮盐税积弊,现有初步核查方案,可投石问路,以辨真伪。”
萧景睿颔首:“皇叔请讲。”
慕容翊目光扫过沈玲珑所在的方向,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方案由前户部尚书沈崇明之女沈氏提出。因其熟悉户部旧例,特许其上前陈情。”
一瞬间,所有目光如同聚光灯般打在沈玲珑身上。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微微加速的心跳,稳步出列,走到御阶之前,依礼跪拜。
“民女沈玲珑,叩见陛下。”
“平身,将你的方案,细细道来。”萧景睿的语气带着一丝鼓励。
“谢陛下。”沈玲珑站起身,微微垂眸,避免直视天颜,声音却清越沉稳,“民女所提之法,名为‘盐税专项突击审计’。”
她条理清晰地将那日对慕容翊和皇帝说过的方案再次阐述,着重强调了“只查近三月”、“核对盐引与实物”、“快速验证”的核心思路。
话音刚落,不等皇帝表态,文官队列中立刻站出一人,正是礼部尚书王怀仁。
“陛下!老臣以为,此法荒谬至极!”王怀仁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愤慨,“盐政乃国之重器,涉及漕运、地方、盐场千百官员,牵一发而动全身!岂能因一罪臣之女毫无根据的臆测,便如此兴师动众,行此酷烈之举?此举必将引发江南官场动荡,人心惶惶,于国无益!更何况,派员核查,车马劳顿,人员调配,皆是开销,若最终查无实据,这靡费的国库银两,又该由谁承担?”
他一番话,直接扣上了“动摇国本”、“劳民伤财”的大帽子。
立刻有几名御史言官和保守派官员出声附和。
“王尚书所言极是!”
“此女包藏祸心,意图搅乱朝纲!”
“祖宗成法,岂容轻易变更!”
声浪渐起,几乎要将沈玲珑淹没。
沈玲珑静立原地,并未急于反驳。她知道,这是必经的过程。直到慕容翊一个冰冷的眼神扫过,嘈杂的议论声才渐渐平息。
“王尚书。”沈玲珑这才开口,语气依旧平静,“民女有一问,若一人身体不适,大夫言其体内或有隐疾,是应讳疾忌医,任由病情恶化,还是应立时探查,以小痛换生机?”
王怀仁冷哼一声:“强词夺理!国政岂能与医病混为一谈!”
“道理相通。”沈玲珑不卑不亢,“盐税便是国之血脉。如今血脉流通不畅,疑似有‘壅塞’(亏空)之处。民女之法,并非大刀阔斧开膛破肚,而是如同医者‘切脉问诊’,只取近三月之象,精准快速。若脉象平和(账实相符),则虚惊一场,朝廷亦可安心。若脉象有异(账实不符),则证明隐疾确存,正好对症下药,清除壅塞,让血脉重新畅通!”
她顿了顿,看向王怀仁,目光澄澈:“至于王尚书所虑之花费……民女粗略估算,此次审计,所有人员、车马开销,绝不会超过五千两白银。而若能查实亏空,追回的税款,何止十倍、百倍于此?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若查无实据,民女愿一力承担所有费用!”
承担所有费用?她一个罪臣之女,哪来的钱?众人皆是一愣。
沈玲珑却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更石破天惊的概念:“若朝廷一时银钱不凑手,民女另有一法,可解燃眉之急,甚至可为陛下和王爷,聚拢一笔不需动用国库,专用于此类紧急事务的‘活钱’。”
“哦?是何方法?”萧景睿被勾起了极大的兴趣,连慕容翊的眼中也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
沈玲珑深吸一口气,清晰地说道:“发行‘战争国债’。”
“国债?”满朝文武面面相觑,这个词他们闻所未闻。
“正是。”沈玲珑解释道,“简而言之,便是朝廷以国家信誉为担保,向民间富商、百姓借款,并约定还款期限与利息。例如,发行一百两一张的国债,一年后偿还一百零五两。百姓将闲钱借给国家,支持朝廷度过难关,到期后不仅能拿回本金,还能获得利钱,胜过将银钱埋于地下。而朝廷则能在不动用国库存银的情况下,迅速筹集到大笔资金,用于军饷、赈灾,或是……此类专项审计等紧急公务。此为互利共赢之举。”
朝堂之上,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向民间借钱?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千百年来,只有皇帝向臣子赏赐,何曾有过朝廷向百姓借贷的道理?
“荒谬!荒唐!”王怀仁气得胡子都在发抖,“朝廷威严何在?天子颜面何存?此乃与民争利,更是将国家信用置于商贾铜臭之中!滑天下之大稽!”
这一次,反对的声音更为激烈,几乎是一边倒。
沈玲珑却毫不退缩,朗声道:“王尚书!国之信用,不在虚名,而在能否让百姓安居乐业,疆土永固!若边关告急,将士无饷,届时是颜面重要,还是社稷重要?此法非与民争利,而是与民互利!将民间死水,化为朝廷活源!昔日齐国管仲通商贾之利而强齐,秦孝公用商鞅重耕战而富秦,皆是不拘古法,务实求新!为何今日,我等就不能效仿先贤,行此利国利民之良策?”
她目光灼灼,扫过那些反对的官员:“还是说,诸位大人宁愿看着国库空虚,边关将士挨饿受冻,也不愿放下所谓的‘颜面’,行此切实有效之法?”
这一问,诛心之言!
许多官员哑口无言,脸色涨红。
龙椅上,萧景睿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看向慕容翊:“皇叔,您看……”
慕容翊深邃的目光与沈玲珑坦然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一瞬。他看到了她眼中的自信、坚持,以及那份超越时代的见识。
沉默良久,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慕容翊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锤定音的力量:
“盐税审计之事,准。着户部即刻选派干员,由……沈氏协理,持本王手令,赴江淮核查。”
“至于国债之议……”他顿了顿,看到沈玲珑眼中一闪而过的紧张,继续道,“关系重大,容后再议。然,其思路,可做为筹措审计款项之参详。此次审计所需五千两费用,由内帑先行支取。”
他没有完全采纳国债,但却认可了其价值,并为审计方案开了绿灯!
“陛下圣明!王爷圣明!”沈玲珑压下心中的激动,深深一拜。
王怀仁等人脸色铁青,却也无法再反驳。
沈玲珑知道,她赢了这至关重要的一仗。一条充满荆棘,却也充满希望的路,在她面前,正式铺开。
而朝堂的风波,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