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宸以神乎其技的医术缓解了孙婆婆的沉疴,这份恩情与展现出的能力,彻底软化了他与古墓派之间最后的那层隔膜。孙婆婆待他愈发亲近,几乎视如子侄,连带着送来的饭菜都明显丰盛精致了许多。
夜色再次笼罩终南山。月朗星稀,清辉遍洒,将古墓前的平台映照得如同白昼。寒潭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漫天星斗,静谧而幽美。
南宫宸如常般在石室外静坐,并未修炼,只是仰望着星空,目光悠远,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他并未刻意散发气势,但那份与天地自然隐隐契合的宁静气度,却让他仿佛与这月夜星空融为了一体。
一阵极轻微的脚步声自身后响起。
南宫宸并未回头,已知来人是谁。在这古墓范围,能有如此轻盈脚步声的,除了小龙女,再无他人。
果然,一袭白衣的小龙女悄然来到平台边缘,离南宫宸约有数步之遥,同样仰头望着星空。她平日清冷如玉的容颜,在星月光辉下,少了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疏离,多了几分朦胧的柔和。
两人静默了片刻,只有山风拂过林梢的细微声响。
终于,小龙女微微侧首,那双清澈如寒潭的眸子望向南宫宸,轻声开口,打破了沉默:“你……在看什么?”
她的声音依旧带着惯有的清冷,但比起初遇时的微涩与戒备,已然自然流畅了许多。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向南宫宸询问。
南宫宸闻言,缓缓收回望向星空的目光,转而看向她,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在看这片星空,也在想这星空之下的天地。”
他指了指头顶那条横贯天际的璀璨银河,语气平和,如同在与友人闲谈:“龙姑娘可知,我们脚下所站的这片大地,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圆球,它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围绕着天空中那颗最亮的太阳,不停地旋转。而我们看到的这些星辰,绝大多数,也都是如同太阳一般,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巨大火球,只是距离我们太过遥远,看起来才成了一个个光点。”
这个观点,对于自幼接受“天圆地方”观念、生活在封闭古墓中的小龙女而言,无疑是石破天惊的。她秀眉微蹙,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困惑与难以置信:“大地是圆的?还在转动?星辰是遥远的太阳?这……如何可能?若地在转动,我们为何不会掉下去?为何感觉不到天旋地转?”
她并非质疑,而是纯粹出于求知的好奇。南宫宸的话语,为她打开了一个完全超出她认知范畴的全新世界。
南宫宸对于她的反应并不意外,耐心解释道:“因为这大地对我们有着一股无形的吸引之力,如同磁石吸引铁屑,将我们牢牢吸附在地表,所以我们不会掉下去。至于感觉不到转动,是因为这圆球太过巨大,我们相对于它,实在太过渺小,加之它转动得平稳而规律,就如同我们乘坐一艘极其平稳的大船航行在无风无浪的海上,往往也感觉不到船在移动一般。”
他顿了顿,随手从地上捡起几颗小石子,继续以生动的例子阐述:“你看,若我将这颗大些的石子当作太阳,这颗小的当作我们脚下的大地。”他让小龙女托着代表地球的小石子,围绕着他手中代表太阳的大石子缓缓转动,“大地便是这样,一边自己旋转,产生昼夜,”他让小石子自身缓缓旋转,“一边又围绕着太阳公转,产生四季轮回。”
他又指向夜空中一颗格外明亮的星辰:“那颗是金星,又称太白星,它自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辉。它有时在日落后的西方出现,被称为‘长庚’,有时在日出前的东方出现,被称为‘启明’,其实乃是同一颗星,只因它运行的轨道在地球之内……”
他从天文谈到地理,又由星辰引力的猜想,引申至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比如为何重物会下落,为何飞鸟能翱翔天空(简单提及空气浮力与翅膀结构)……
南宫宸的语言并不晦涩,反而极其生动形象,善于运用比喻和身边随处可见的例子。他并非在灌输知识,更像是在分享一个有趣而宏大的故事,引导着小龙女去思考、去想象。
小龙女起初满是困惑,但随着南宫宸深入浅出的讲解,她那清澈的眸子渐渐亮了起来,充满了新奇与震撼的光芒。她从未想过,头顶这片司空见惯的星空,脚下这片沉默的大地,竟然隐藏着如此多奇妙而严谨的规律。南宫宸的话语,仿佛为她推开了一扇通往无限广阔天地的大门,让她看到了一个远比古墓、比终南山、甚至比江湖更加浩瀚、更加精彩的世界。
她听得入了神,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虽然那些问题在南宫宸看来颇为“天真”,却恰恰反映了她正在努力理解和接受这些全新的概念。两人一问一答,气氛竟是前所未有的融洽。
星光下,白衣少女凝神倾听,灰衣男子娓娓道来,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和谐的画卷。
这一次的星夜论道,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直到孙婆婆出来寻小龙女回去休息,两人才结束了谈话。
小龙女随着孙婆婆走向古墓入口,临进门时,却忍不住回头,又望了一眼那依旧立于星空下的身影,眼中闪动着未曾散去的好奇与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依赖。
对于常年与寂静和古籍为伴的她而言,南宫宸的出现,他所带来的这些闻所未闻的知识和视角,无疑具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她开始主动打破沉默,主动去接触这个神秘而博学的男子。
情感的纽带,在知识的分享与思想的碰撞中,悄然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