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裴昭雪与沈墨卿进行推演的同时,白砚舟与苏九也并未闲着。
他们的重点,放在了那至关重要的物证——特殊的“月光金丝”上。
白砚舟凭借其在太医世家和药材领域的人脉,向江南乃至全国各地的药商、矿物商人发出了询问信函,描述金线的特性:微凉、韧性极佳、光泽特殊、疑似掺有未知矿物。
苏九则利用其医女的身份,走访了姑苏城各大绸缎庄、绣坊,甚至是经营海外奇珍的胡商,询问是否见过或听说过类似材质的丝线。
几日下来,收获甚微。
大多数人都对“月光金丝”闻所未闻,见过的丝线要么光泽不如,要么韧性不足。
就在似乎又要陷入僵局时,一位常驻扬州、经营南海珍宝的老胡商,在收到白砚舟的信函后,亲自赶来了姑苏驿馆。
这位胡商名叫阿卜杜勒,高鼻深目,操着生硬的官话,但眼神精明。
他仔细查看了白砚舟提供的金线样本,又放在鼻尖嗅了嗅,甚至还用特制的琉璃镜观察了许久。
“尊敬的太医大人,”阿卜杜勒放下琉璃镜,神色肯定,“这金线,小人年轻时,在遥远的西方,一个叫做‘拂林’(注:隋唐时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此处借用指代西方某古国)的古国商队里,见过类似的物件。他们称之为‘星辰之缕’。”
“星辰之缕?”白砚舟与苏九对视一眼,看到了希望。
“是的。”阿卜杜勒解释道,“据说,这种丝线并非单纯织成,而是在一种极其罕见的、夜晚会发出微光的深海贝类的黏液为基础,混入了一种质地类似黄金却更轻盈的‘流星铁’粉末,再辅以特殊药液浸泡,由技艺最高超的匠人,耗费数年才能抽成寥寥数尺。其性冰寒,坚韧异常,刀剑难断,且……据说对光和精神,有某种奇特的影响。”
“对光和精神有影响?”
苏九立刻抓住了关键,“具体是何影响?”
阿卜杜勒摇摇头:“这就非小人所知了。拂林的祭司将其视为圣物,用于装饰神像和最重要的典籍,据说能守护灵魂,也能……禁锢邪恶。此物极其稀少,便是拂林本国,存量也极少。前朝是否通过西域诸国得到过一些,小人就不清楚了。但可以肯定,如今流通于世间的,几乎不存在。每一寸,都应有其明确的传承或记录。”
海外泊来,稀少珍贵,涉及精神影响……阿卜杜勒提供的信息,与案件的诡异特性高度吻合!
送走阿卜杜勒后,白砚舟神色凝重:“看来,这‘月光金丝’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奇特。凶手能拥有并使用它,其背景绝不简单。而且,它可能不仅仅是标记,其在作案中,或许真的起到了某种……超乎我们想象的作用。”
苏九点头:“尤其是它对精神可能产生的影响,正好解释了绣娘们失踪前的恍惚状态。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凶手的藏身之处,否则,下一个受害者恐怕……”
金线的溯源,虽然未能直接指向凶手,却极大地丰富了案件的背景,揭示了对手可能拥有的罕见资源和诡异手段,也让接下来的行动,充满了更甚从前的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