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黄河贪腐渎职案的重审和定谳,与之紧密相关的杜氏药商灭门惨案,也迎来了最终的昭雪。
在裴昭明的极力推动和详细奏陈下,皇帝特意下了一道恩旨,为杜家平反。
旨意中明确陈述了杜家因坚守医者良心、拒绝提供假药而遭贪官污吏构陷灭门的冤情,盛赞杜氏一族“世代良医,秉心济世,节操坚贞”,并严厉斥责了当年制造惨案者的“丧心病狂,人神共愤”。
这道旨意,被工工整整地誊抄了数份。
一份存入刑部档案,一份送入史馆备录,一份由官府出资,勒石刻碑,立于当年杜家药铺的旧址之上(如今已是一片他人宅邸,但主人听闻此事,亦主动让出一角),以供后人凭吊与铭记。
立碑那日,天气晴好。石碑以青石制成,打磨得光滑平整,上面清晰地镌刻着为杜家昭雪的旨意全文,以及杜家主要遇难者的姓名。
裴昭明、裴昭雪、苏九,以及身体稍有起色、坚持要来的白砚舟,皆身着素服,亲自到场。
白砚舟的脸色依旧苍白,需要裴昭雪在一旁小心搀扶,但他的背脊挺得笔直,神情庄重。
没有浩大的仪式,只有他们几人,以及一些闻讯赶来、曾受过杜家恩惠或知晓其冤屈的街坊邻里和医界同仁。
当石碑被稳稳安放,覆盖其上的红绸被裴昭明亲手揭开时,人群中响起了低低的啜泣声。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地走上前,抚摸着冰凉的碑身,老泪纵横:“杜老掌柜……杜家诸位……你们……你们终于可以瞑目了……苍天有眼啊……”
裴昭雪看着那一个个陌生的名字,想到杜承志那扭曲而悲惨的一生,想到他最终交还解药时那复杂难言的眼神,心中亦是百感交集。
仇恨的种子结出的只能是苦果,但正义的阳光,终究能照亮被掩埋的真相,告慰无辜的亡魂。
白砚舟默默注视着石碑,作为一名医者,他更能体会杜家当年坚守的那份“良心”是何等珍贵。
他轻轻挣脱裴昭雪的搀扶,上前一步,整理了一下衣冠,对着石碑,深深一揖。
他不仅仅是在祭奠冤死的同行前辈,更是在表达一种敬意,对那种在绝境中仍不放弃复仇、最终以生命为代价推动真相大白(尽管方式极端)的复杂意志的敬意,同时,也是一种对自身职业信念的重新确认。
裴昭雪看着他郑重行礼的背影,阳光勾勒出他清瘦的轮廓,心中一片柔软与酸楚。
她走上前,与他并肩而立,亦向着石碑,深深敛衽一礼。苏九和裴昭明也随后行礼。
清风拂过,卷起些许尘埃,仿佛带着逝者的叹息与释然。
沉冤得洗,清名得复,这对于九泉之下的杜家众人而言,或许是唯一的,也是最终的慰藉。
离开旧址时,裴昭雪低声道:“若杜承志早知能有今日,或许……不会选择那样一条路。”
白砚舟轻轻握了握她的手,目光悠远:“世事没有如果。他选择了他的路,我们……亦有我们的路要走。”
那条路上,有未尽的案件,有潜伏的敌人,也有……刚刚确认不久、亟待细心呵护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