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杵上神秘粉末的发现,如同在错综复杂的迷宫中又打开了一扇暗门,揭示出可能存在的、更深层次的勾结。
这粉末若真是“声学催化剂”,那么整个“梵音索命”的杀局,其精密程度和参与者的多样性,远超他们之前的想象。
裴昭雪将目前掌握的所有线索——乐谱、鸣石、石磬、朱砂符印、特殊香药、钟杵粉末、古籍记载以及白砚舟的共振推论——在脑海中重新梳理、整合。
她站到那张巨大的案情梳理图前,拿起朱砂笔,开始勾勒出最终的、完整的杀人链条:“第一步,信息与前期准备。”
她的笔尖点在“神秘内应\/第三人”和“普泓”的名字上,“由那个隐藏的‘第三人’通过官场渠道,精准提供目标官员的行程及下榻禅房信息。普泓受净尘胁迫,利用职务之便,提前潜入目标禅房:
a. 在通风高处,用‘隐形墨水’绘制无形‘卍’字符底稿;
b. 在香炉内壁涂抹含‘鬼面桐’油及增强附着性树胶的特制香药;
c. 可能在房间内隐蔽处撒布微量特制朱砂粉。”
“第二步,环境触发与目标锁定。”
笔尖移到“禅房现场”,“目标入住,夜深人静。普泓投入混有‘梦罗刹’迷香和特制香药的香料。‘梦罗刹’致目标昏迷;特制香药燃烧产生的烟雾,与‘隐形符印’底稿反应,使其显形并具备附着性,如同烟雾印章‘烙印’于目标额间皮肤。空气中漂浮的朱砂粉被此‘油脂底稿’捕获吸附,形成最终的朱砂‘卍’字符。此符印内含磁性铁屑,作为‘声引’或‘频率信标’。”
“第三步,致命攻击。”
笔尖重重落在“净尘”和“铜钟”上,“净尘在子时(或特定时间),于后山特定位置,使用石磬,按照乐谱记载的、对应特定‘声引’的精确序列,敲击鸣石。产生的特定频率声波远程传导至钟楼。与此同时,那钟杵上早已存在的‘声学催化剂粉末’,确保了铜钟处于最易被激发、且能产生最‘纯净’致命‘冥音’的状态。声波引动钟内‘天籁纹’,铜钟鸣响,发出的复合声音中,包含了经过精确调频、能与被标记目标心脏产生致命共振的次声波——‘冥音’!”
“第四步,死亡实现。”
笔尖最终点在“死者心脏”图示上,“无形的‘冥音’穿透墙壁,作用于目标。其次声频率与目标心脏固有频率,在朱砂‘声引’的微调下,形成强烈共振。心脏内部压力剧增,纤维撕裂,功能瞬间崩溃,导致‘心脉骤断’的猝死假象。额间朱砂‘卍’字,成为死亡标记。”
“声、药、符、器,四者结合,缺一不可,方成此超越常理、近乎完美的必杀之局!”
裴昭雪掷下朱砂笔,声音沉静却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量,“净尘是执行者,普泓是布置者,而那神秘的‘第三人’,则是信息的提供者,甚至可能是整个计划更早期的‘奠基者’之一!”
完整的拼图终于呈现。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步——让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亲口承认,或者,在其沉默中,用这铁一般的证据链,将其彻底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