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的供词,如同最后一块拼图,严丝合缝地嵌入整个玉扳指谜案,使其真相彻底水落石出。
所有疑团均已解开,裴昭雪的冤屈得以彻底洗刷。
三司会审当场议定,将审理结果火速呈报御前。
这一次,再无任何阻碍。
次日,朝阳初升,金殿宣旨,皇帝颁布圣旨,昭告天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前大理寺司直裴昭,奉旨查办玉扳指连环命案,秉公持正,明察秋毫,历尽艰险,终使真相大白于天下。原户部侍郎李清风,勾结前朝余孽‘玄鹤卫’,习练邪术,残害良善,构陷忠良,图谋不轨,罪证确凿,已畏罪自戕,实乃罪有应得。今特为裴昭昭雪冤情,官复原职,擢升大理寺少卿,赏金千两,以彰其功!”
“另,太医白砚舟,临危不惧,辨识奇毒,破译秘录,居功至伟;医女苏九,妙手仁心,解毒疗伤,寻踪辨迹,功不可没;御史裴昭明,刚正不阿,暗中协查,里应外合,忠勇可嘉!各赐金帛,另行封赏!”
“此案牵连人等,依律严惩不贷。望百官引以为戒,同心协力,共保社稷安宁。钦此!”
圣旨下达,裴昭雪沉冤得雪,官升少卿!其同伴亦得封赏!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汴京的大街小巷。
百姓们早已从各种渠道听闻了公堂之上的惊险逆转与那匪夷所思的真相揭秘,对裴昭雪及其团队的机智、勇敢与坚韧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今圣旨昭雪,更是大快人心!
“裴青天!裴青天啊!”街头巷尾,欢呼声此起彼伏。
“我就说裴大人是冤枉的!那些杀千刀的前朝余孽,真是歹毒!”
“何止裴大人!白太医那鼻子,简直是神了!苏医女那银针,能跟阎王爷抢人!裴御史那也是胆识过人!”
“真真是诸葛在世!断案如神!有裴少卿在,是咱们汴京百姓的福气啊!”
郡主裴昭雪(虽身份未公开,但能力与声望已名扬京城),凭借此案,一举奠定了她在大理寺乃至整个大周刑名界的崇高地位!她不再是那个仅凭“帝王信任”而引人侧目的女官,而是凭借真才实学、缜密思维、无畏勇气,屡破奇案、甚至揭破了庞大阴谋的“断案高手”!
一时间,“玉面神判”之名,不胫而走,誉满京华。
大理寺内,阴霾尽散,洋溢着欢庆的气氛。同僚们纷纷前来道贺,眼神中充满了由衷的敬佩与叹服,再无半分轻视。
那身囚服的屈辱,已被这身崭新的、象征着她能力与功绩的绯色少卿官袍所取代。
裴昭雪站在大理寺庭院中,阳光洒在她身上,暖意驱散了天牢带来的最后一丝寒意。
她看着远处喧闹的街市和湛蓝如洗的天空,心中百感交集。
这一案,她失去了很多,彷徨过,挣扎过,甚至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但她得到的更多——她证明了自身的价值,赢得了真正的尊重,更收获了白砚舟、苏九、裴昭明这些可以托付生死、志同道合的伙伴。
白砚舟站在她身侧,臂伤未愈,但神色温润,目光始终追随着她。
见她望来,他微微一笑,递上一杯刚沏好的安神茶,轻声调侃道:“裴少卿,日后查案,可否事先知会一声?我这把骨头,可经不起下次火海刀山了。”
言语间是戏谑,眼底深处却是未散的余悸与不容错辨的关怀。
裴昭雪接过茶盏,指尖微暖,莞尔一笑:“若非白太医妙手仁心,屡次相助,我怕是早已成了真正的‘狱中冤魂’了。”
两人相视一笑,历经生死考验的情谊,在氤氲茶香中静静流淌。
苏九和裴昭明也走了过来,四人并肩而立,望着这片他们共同守护的京城。
苏九依旧是那副清冷模样,但眼角眉梢带着轻松。
裴昭明则神色沉稳,目光掠过繁华街景,若有所思,他腰间那枚白玉佩在阳光下温润生光,似乎也少了几分往日的沉重。
案件告破,荣誉加身,伙伴在侧。
此刻的圆满,足以慰藉所有艰辛。然而,裴昭雪心底清楚,这并非终点。
天牢的阴冷,李清风的狂言,那隐藏在历史尘埃与人心幽暗处的“玄鹤卫”……
这一切都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着她,前路依旧漫长,暗处的风暴,或许已在未知的角落,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