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夜静人未眠,匠心盼新篇
竹编体验包获评 “年度最佳非遗文创” 的消息传回清溪村时,已是深夜。可村里却没有往日的静谧 —— 作坊的灯亮着,老槐树下有身影晃动,连非遗小课堂的窗户里,都透着微弱的光。用陈爷爷的话说:“这好消息来得太突然,心里头装着事儿,全都睡不着!”
夏夏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看着手机里领奖台上的照片。陆时衍发来消息:“我在修复室整理工具,突然想把清代竹编纹样和体验包结合,说不定能出个‘古今融合’系列。你睡了吗?”
她立刻回复:“没睡!我正琢磨要不要给体验包加个‘亲子互动手册’,教家长和孩子一起编竹编小故事。” 消息刚发出去,就听到院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 —— 陆时衍竟捧着笔记本电脑,站在她家院门口。
“反正都睡不着,不如一起聊聊新想法。” 他晃了晃手里的电脑,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纹样草图,“你看这个清代‘缠枝莲纹’,要是简化后编进体验包,既能让孩子接触古纹样,又不会太复杂。”
夏夏拉着他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月光洒在草图上,两人头挨着头讨论起来。从 “古今融合” 系列的配色,到亲子手册的内容设计,越聊越兴奋,不知不觉就到了后半夜。
而此时的作坊里,陈爷爷也没闲着。他坐在灯下,手里拿着一根竹丝,反复打磨着。白天体验包打包时,他发现有几根竹丝的边缘不够光滑,虽然不影响使用,但他总觉得 “不够完美”。“现在咱们的体验包成了明星产品,更得把好质量关,不能让人家说咱清溪村的手艺不精。” 他一边打磨,一边自言自语,竹丝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隔壁的大婶们也没睡。她们聚在其中一位大婶家,围着桌子分拣竹丝。“明天要发往城里小学的体验包,咱得把最细最软的竹丝挑出来,给孩子们用。” 一位大婶说着,把挑好的竹丝放进一个红色的布包里,“夏夏丫头说,孩子们的手嫩,不能用粗竹丝。” 另一位大婶则拿着针线,给体验包的包装缝上小小的竹编装饰:“这样看着更精致,家长们也会更喜欢。”
非遗小课堂里,阿瑶和小宇偷偷溜了进来。他们拿着手电筒,照着墙上的 “清溪四季” 挂毯,小声讨论着:“咱们下次能不能在体验包里加个‘竹编小灯笼’的图纸?晚上点亮肯定好看!” 小宇点点头:“我还要编个竹编星星,和夏夏老师的‘星星云’配成一对!” 两人说着,在纸上画起了草图,手电筒的光在墙上投出小小的影子,像两个跳动的萤火虫。
天快亮时,夏夏和陆时衍走到作坊门口,看到里面还亮着灯,推门进去,发现陈爷爷和大婶们都在。“你们怎么也没睡?” 夏夏惊讶地问。陈爷爷放下手里的竹丝,笑着说:“心里高兴,睡不着,就过来看看。你们俩呢?是不是也在琢磨新想法?”
陆时衍举起手里的笔记本电脑:“我们想做‘古今融合’系列体验包,还想加亲子互动手册。” 大婶们一听,立刻围了过来:“这个主意好!咱们可以把村里的老故事编进手册里,让孩子们一边学竹编,一边听故事。” 阿瑶和小宇也跑了进来,举着手里的草图:“我们想加竹编小灯笼和星星!”
作坊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原本因 “睡不着” 而起的疲惫,被新的创意和期待取代。夏夏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 —— 这些 “睡不着” 的夜晚,不是因为焦虑,而是因为对非遗事业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清溪村的竹编传承努力着,这份凝聚力,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大家终于敲定了新的计划:先开发 “古今融合” 系列体验包,加入简化的古纹样;再编写亲子互动手册,收录清溪村的老故事和竹编小技巧;最后采纳阿瑶和小宇的建议,设计竹编小灯笼和星星的图纸,作为体验包的赠品。
“等这些都做好了,咱们的体验包肯定更受欢迎!” 陈爷爷说着,眼里满是期待。夏夏点点头,看着身边的陆时衍,又看了看围在一起的村民和孩子们,突然觉得,这些 “全都睡不着” 的夜晚,是清溪村非遗传承路上最珍贵的回忆。
太阳升起来时,大家才各自回家休息。夏夏躺在床上,想着刚才的讨论,嘴角带着微笑。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 “睡不着” 的夜晚,可能是为了赶订单,可能是为了新的创意,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守护这份匠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他们。
而此刻,清溪村的作坊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堆得整齐的竹丝上,洒在画满草图的纸上,也洒在那些因 “睡不着” 而付出的努力上。这些努力,终将化作非遗传承的动力,让清溪村的竹编手艺,在新的征程上绽放出更美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