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汉十六年·夏·蒲昌海西大营:
大汉帝国西征中军,连同陆续抵达的西域诸国联军,在蒲昌海以西约二百里处、一处靠近车尔臣河支流的绿洲边缘,建立起一座规模庞大的前进基地。
连绵的营寨旌旗招展,望不到边际,人喊马嘶之声终日不绝,肃杀之气弥漫在干燥的空气之中。
御帐之内,一场决定首战方略的重要军事会议正在召开。帐内中央,一个临时制作的巨大沙盘占据了主要位置,上面粗略地标示出了昆仑山北麓、车尔臣河流域以及周边沙漠、绿洲的地形。
刘据端坐主位,面色沉静,目光如炬。下方,李凌、王朝等汉军高级将领,以及鄯善、且末、精绝等国前来助战的国王或统帅分列两旁,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沙盘和几位正在禀报的情报官员身上。
首先禀报的是西域都护府派来的长史,他对西域南道诸国及羌胡部落的情况最为熟悉。
“陛下,诸位将军,”长史手持细杆,指向沙盘上昆仑山北麓一大片区域,“若羌部,并非单一聚落,实为散布于此地方圆数百里内的数十个大小部落之联盟。其民半游牧半定居,夏季驱赶牛羊至山中牧场,冬季则退回山麓及河谷绿洲的固定村落越冬。其王庭及大酋长,常驻于车尔臣河上游的阿尔金山谷地中,那里水草相对丰美,地势险要。”
他顿了顿,继续道:“因其分布极散,且时有迁徙,故其确切人口难以统计。据我都护府历年探查及各商队所述估算,其总人口当在十万至二十万之间。若逢生死存亡之战,其联盟可进行极限动员,剔除老弱,所有能持弓跨马之男子皆可上阵,预计能集结五万至六万战兵。此乃其最大兵力,然需时间集结,且各部协调必然不畅。”
这时,汉军自身的斥候校尉上前补充,他的情报更为具体和近期:
“禀陛下,末将所派多路斥候已深入其境探查。其民风彪悍,男女皆习骑射。其兵器装备,远非寻常流寇可比。”
校尉语气凝重,“其士卒普遍配备骑弓或步弓,弓力不弱;近战兵器多以长矛、短剑(服刀)、以及弯刀为主;部分头人贵族及精锐亲卫,甚至有皮甲乃至简易铁甲护身。其装备来源,一部分为自行锻造或与西域城邦交易所得,另一部分,恐来自北方匈奴残部的暗中支援。”
他指向沙盘上几个关键点:“其粮草牲畜,多囤积于几个大的山谷越冬营地,尤其是王庭所在的阿尔金山谷,以及西南方向的且末河谷地、东南方向的瓦石峡绿洲。保护这些过冬物资,乃其生存之根本,必会拼死守卫。”
情报汇总完毕,帐内出现短暂的沉寂。诸将都在消化这些信息。
五六万人的兵力,对于汉军主力而言并不算庞大,但其分散的特点和险要的地形,使得清剿起来会异常麻烦,如同用重拳击打散沙。
而且其装备水平表明,这将是一场硬仗,绝非轻而易举的碾压。
鄯善国王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敬畏与忧虑:“陛下,天兵虽雄壮,然若羌人散居山中,熟悉地形,来去如风。若其避而不战,或不断袭扰粮道,如之奈何?”
他的担忧代表了多数西域小国统帅的想法,他们过去没少吃这种亏。
且末国的将军也附和道:“正是。其王庭山谷险峻,易守难攻。强攻必损失惨重。”
刘据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李凌和王朝等汉军将领。
李凌沉吟片刻,出列道:“陛下,诸君所虑,不无道理。然我大军远征,利在速战,不可久拖。与其劳师动众,四处搜剿,不如直捣黄龙,攻其必救!”
他的手指猛地点向沙盘上的阿尔金山谷地——“其王庭所在!”
“我军可派一部精锐,伴攻其其他重要营地,如瓦石峡或且末河谷,佯装要夺取其粮草牲畜。”
“若羌人必调兵救援。届时,陛下亲率主力,直扑其王庭!其主力被调动,王庭空虚,必可一举攻克!擒获其酋长,则诸部落联盟自然瓦解,群龙无首,便可分而破之!”
王朝补充道:“李将军所言极是。此外,我虎贲铁骑可在外围游弋,专门猎杀其试图集结或向外求援的小股队伍,切断其各部联系,使其不能相互支援。”
刘据微微颔首,李凌的策略符合他的想法。他目光扫过那些面带忧色的西域国王,沉声道:“诸王宽心。朕岂不知山地作战之难?然,此战之关键,不在斩首多少,而在破其联盟,毁其根基,擒其首脑!”
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声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其部分散,正利于我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其依仗地形,朕便以精兵开路,强弩破寨!其欲袭扰,朕便以骑队反制,以坚固营垒护我粮道!”
“朕意已决:以鄯善、且末等国军为辅,负责清扫外围小部落,并护卫大军侧翼粮道。李凌率前军,伴攻瓦石峡,吸引敌军注意。朕自领中军主力,直取阿尔金山谷,捣其王庭!王朝率虎贲骑队,于外围巡弋,猎杀援军,封锁消息!”
“此战,务必雷霆万钧,一击毙命!要让所有西域国度看清,顺大汉者生,逆大汉者亡!更要让那北方的匈奴残部知道,朕,来了!”
皇帝的命令斩钉截铁,战略清晰,分工明确。强大的自信和决心感染了帐内所有人。
“臣等遵旨!”众将齐声应诺,就连鄯善、且末等国王也感到一阵热血沸腾,仿佛看到了彻底扫清南道威胁的希望。
战前会议结束,战争的齿轮开始加速运转。无数的命令从御帐发出,各军开始进行最后的准备。
一场针对若羌部落联盟的毁灭性打击,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开。刘据的西征首战,箭已上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