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探索者号”科考船穿越巴拿马运河,驶入大西洋海域。甲板上,林晚正对着甜白釉龙纹盘暗纹拓印的航线图校准坐标,聚灵玉佩贴在掌心,能清晰感应到景泰号沉船方向传来的灵气——与甜白釉的清冽不同,这股灵气带着景泰蓝特有的金属光泽感,仿佛熔铸的宝石在深海中流转,璀璨而厚重。
“根据《大明会典·工部》记载,景泰号是明代宗景泰年间,由工部‘御用监’督办的远洋商船,载着10件‘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器’,计划前往欧洲与威尼斯商人交换玻璃工艺。”顾倾城拿着刚翻译的欧洲古籍抄本,指尖划过景泰蓝瓶的手绘复原图,“景泰蓝以‘铜胎为骨、掐丝为脉、珐琅为魂’,需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等108道工序,景泰年间因皇家垄断烧制,成品仅存于宫廷,这次若能从沉船中找到完整器物,将是全球首件经考古确认的明代早期景泰蓝,文物价值无可估量。”
周教授从深海设备舱走出,手中拿着最新的海底地形探测图,眉头紧锁:“景泰号沉船位于大西洋‘百慕大暗礁区’,这片海域水下遍布锋利的珊瑚礁,最大的暗礁群高达50米,如同一座海底迷宫。更危险的是,暗礁区还存在‘海底断层’,地壳活动频繁,随时可能引发海底地震,导致暗礁坍塌,将潜水器和沉船一并掩埋。”
林晚接过地形探测图,目光落在暗礁群的分布区域:“国际刑警传来消息,‘潮汐’组织的残余势力与欧洲‘黑帆’走私集团勾结,他们购买了能在暗礁区穿梭的‘礁鲨潜水器’,这种潜水器配备了激光切割器,能直接切开沉船木质结构,还能利用暗礁躲避雷达探测,比之前的幽灵潜水器更难对付。”
顾倾城走到声呐监测台前,调出设备参数:“我们的‘深海卫士’潜水器已完成升级,外壳加装了抗冲击装甲,能抵御暗礁碰撞,还配备了‘暗礁导航系统’,可以实时避开危险区域。但黑帆组织的礁鲨潜水器数量较多,我们必须提前在暗礁区外围布设‘水下电网’,形成第一道防线。”
三天后,科考船抵达百慕大暗礁区外围。此时海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能见度不足10海里,探测器传回的海底画面中,密密麻麻的暗礁如狰狞的獠牙,在深海中静静蛰伏。周教授启动水下电网布设程序,20个电网浮标依次被投入海中,在暗礁区外围形成一个环形防御圈,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电网的电流强度。
“水下电网已激活,电流强度足以瘫痪潜水器的电子系统,但不会对文物造成损伤。”周教授对林晚和顾倾城说,“这次下潜由‘深海卫士’潜水器执行,它的最大下潜深度可达4000米,续航时间6小时,足够你们找到景泰号并确认文物状况。记住,一旦遇到海底地震,立刻启动应急上浮程序,暗礁坍塌的速度比你们想象的快。”
林晚和顾倾城穿戴好新一代抗压潜水服,登上“深海卫士”潜水器。深潜器缓缓驶入水中,随着深度增加,周围的光线越来越暗,暗礁导航系统的屏幕上,红色的危险区域和绿色的安全通道清晰可见,潜水器沿着安全通道,在暗礁之间灵活穿梭。
下潜至2800米时,聚灵玉佩的光芒突然变得刺眼,林晚的左眼泛起淡紫色光晕——前方的暗礁群中,一艘沉船的轮廓隐约可见,船舷上“景泰二年制”的火漆印虽被珊瑚覆盖,却仍能辨认出模糊的字样。“是景泰号!”林晚激动地说,操控潜水器朝着沉船靠近。
此时的景泰号船身已部分嵌入暗礁,船舱入口被一块巨大的珊瑚礁堵住,珊瑚礁上还缠绕着大量的海藻。顾倾城启动潜水器的激光切割器,小心翼翼地清理海藻和珊瑚礁的边缘,试图打开一条通往船舱的通道。就在激光切割器即将切开珊瑚礁时,声呐系统突然发出警报,屏幕上显示三艘礁鲨潜水器正突破水下电网,朝着景泰号的方向驶来——黑帆组织的人到了。
“他们的潜水器装有抗电装置,电网拦不住他们!”顾倾城立刻关闭激光切割器,启动潜水器的防御武器,“我们得先挡住他们,否则他们会直接用激光切割器炸开船舱,损坏文物。”
“深海卫士”潜水器的两侧突然伸出两门“水下脉冲炮”,朝着礁鲨潜水器发射脉冲波。第一艘礁鲨潜水器被脉冲波击中,电子系统瞬间瘫痪,失去控制地撞向旁边的暗礁,瞬间解体。但另外两艘礁鲨潜水器突然加速,朝着景泰号的船身冲去,显然想先一步抢夺文物。一场在暗礁密布的深海中展开的景泰蓝守护战,正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