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哨声刺破营房的寂静时,晏骁的肌肉已经先于意识绷紧。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轻响:【检测到高强度训练,激活“体能预备模式”,心率稳定至每分钟85次,肌肉供氧效率提升12%】。他摸黑套上作训服,指尖触到布料的瞬间,系统已自动标注出磨损位置——右肩袖口的线缝快磨断了,这是上周匍匐训练留下的痕迹。
集合点的探照灯将地面照得惨白,连长赵刚手里的秒表“嘀嗒”作响,泥水在他军靴下溅起细小的水花。“今天科目:泥潭越野十公里,负重三十公斤,限时两小时。”赵刚的声音裹着湿冷空气砸过来,“最后五名,加罚五公里武装泅渡。”
晏骁低头检查装具:背包里的沙袋不多不少刚好三十公斤,系统在出发前已经校准过重量分布,将重心压在腰侧而非肩头——这是为了避免压迫到他左肩胛骨的旧伤,那是小时候爬树摔的,系统扫描后一直重点监控。水壶灌满了温水,系统提示【水温38c,最佳饮用温度,避免刺激肠胃】。
“出发!”
口令落下的瞬间,晏骁跟着队伍冲进泥潭。第一脚踩下去,淤泥瞬间没过脚踝,冰冷的泥浆顺着裤腿往上爬。系统的“地形分析”功能立刻启动,视野左下角弹出小地图,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泥潭的软硬区域——深红色是陷坑,浅黄色是可通行的硬地。他根据提示调整路线,避开那些冒泡的软泥区,每一步都踩在系统标记的“安全点”上。
跑出两公里,背包的肩带开始勒得生疼。系统适时提示:【肩带压力值超标,建议调整扣具位置至第三格】。晏骁停下动作,手指在泥泞中摸索着调整,肩带松动的瞬间,系统显示【肩部压力下降30%】。旁边的战友王磊喘着粗气问:“你咋不陷进去?”晏骁指了指脚下,其实他看到的是系统标注的硬土层,嘴上只说:“跟着感觉走。”
五公里处的障碍区竖着铁丝网,必须匍匐通过。晏骁趴在泥潭里,系统的“匍匐姿态优化”立刻生效:【身体与地面夹角保持15度,减少淤泥阻力;左臂前伸幅度缩短5厘米,避开左侧陷坑】。他按照提示移动,铁丝网的尖刺擦着后背过去,没留下一点划痕,而身后的王磊因为动作幅度太大,被铁丝网勾住了作训服,半天挣不出来。
爬过铁丝网,系统提示【体能剩余65%,建议补充能量】。晏骁摸出背包里的压缩饼干,系统早已计算好食用量:【每次咬取20克,咀嚼30次,可快速转化为能量】。他塞进嘴里慢慢嚼,泥水顺着下巴滴进衣领,冰凉刺骨,但系统的“体温维持”功能正默默工作,让核心体温保持在36.5c,没像其他人那样冻得发抖。
七公里时,队伍拉开了距离。晏骁的呼吸依然平稳,系统的“呼吸节奏引导”让他保持着“吸4秒、呼6秒”的频率,肺部没像以前那样火辣辣地疼。他超过了前面的两个战友,其中一个正弯腰吐泥水,系统扫过对方的状态后提示:【该士兵体能透支,心率150次\/分钟,不建议跟随】。
最后的三公里是爬坡,泥浆更稀,每走一步都像在拔萝卜。系统突然报警:【右膝压力异常,检测到轻微扭伤】。紧接着给出方案:【调整步幅至正常的80%,右腿落地时脚尖外旋10度,分散膝关节压力】。晏骁照做,膝盖的刺痛果然减轻了。他看着山顶的终点线,系统开始倒计时:【剩余距离200米,当前速度5公里\/小时,预计4分12秒到达,可进入前10名】。
冲过终点线的瞬间,赵刚的秒表按下,显示1小时58分。晏骁扶着膝盖喘气,系统弹出结算界面:【完成十公里泥潭越野,成绩优秀。奖励技能“泥泞地形适应”:在软质地面行走时,步频自动调整至最优状态,降低体能消耗15%】。他抹了把脸上的泥,看到王磊一瘸一拐地过来,赶紧伸手去扶——系统提示【该战友踝关节扭伤,扶其右臂可避免二次伤害】。
朝阳从云层里钻出来时,晏骁已经在清洗装具了。系统正帮他分析这次训练的数据:【泥潭阻力平均值12.5牛,步频优化后节省体能23%,下次可尝试缩短触地时间0.2秒】。他望着远处正在加罚的战友,心里清楚,这不是结束,明天的武装泅渡还在等着他,而系统的提示音又响了:【检测到明日科目,提前激活“水中屏息强化”预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