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的叫声不知何时悄然歇了,天气一日热过一日。田野里的麦苗早已褪去了稚嫩的翠绿,变得深绿而挺拔,抽出了饱满的麦穗,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黄。风一吹过,麦浪翻滚,沙沙作响,空气里弥漫着谷物成熟的干燥香气。
麦收,这场一年中最重要、最紧张的“战役”,即将打响。
生产队里的气氛明显变得不同。磨刀石霍霍的声音此起彼伏,男人们将镰刀磨得雪亮;妇女们检查着麻袋、绳索,准备着送饭送水的家伙什;连孩子们都被动员起来,任务是捡拾掉落的麦穗,颗粒归仓。
一种混合着疲惫、期待和紧张的忙碌笼罩着整个屯子。
伊拉也暂时放下了她的医学书籍和脉诊练习,投入到麦收的准备中。她帮着奶奶和王秀娟蒸窝头、烙饼子,这些都是麦收时送到地头的干粮。她的小手学着揉面,弄得满脸面粉,却干得一丝不苟。
她的心思,却有一半飘向了后院那几盆“实验麦”和自家自留地里那一小片她偷偷用“优选种”种下的麦子。
几乎每天早晚,她都会跑去观察记录。那几盆麦子因为养分充足(她持续浇稀释肥水),管理精细,长势明显比大田里的麦子要好。麦秆更粗壮,麦穗更长,颗粒似乎也更饱满。她用自制的小尺子量了又量,在本子上画下歪歪扭扭却数据详实的记录。
而自留地里那一片“优选种”麦子,虽然比不上盆里的,但比起旁边同样条件、用普通种子种下的麦子,长势也要稍胜一筹。分蘖更多,穗头更大一些。
这些发现让伊拉心跳加速。她的“实验”似乎真的有效果!虽然只是微小的差异,但这证明了“选种”的重要性!
她迫不及待地想等到收割的时候,进行最终的产量对比。
然而,没等到收割,一个突如其来的发现让她又惊又喜。
这天傍晚,她照例去自留地查看麦子。夕阳的余晖给麦穗镀上了一层金边。她仔细比较着“优选种”和普通麦子的穗头,忽然,她在几株“优选种”麦子的穗子上,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有几株麦子的麦芒(麦穗上的尖刺)特别长,而且麦粒排列得异常紧密,颗粒也格外硕大,在夕阳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这明显不同于周围其他的麦穗,甚至比她精心伺候的盆栽麦穗还要好!
这是……变异?还是她无意中选到了某种更优良的单株?
伊拉的心怦怦直跳。她小心翼翼地在那几株特殊的麦穗上系上她早就准备好的、不同颜色的细线绳作为标记。她数了数,大概有七八株的样子。
她不敢声张,只是每天更加留意地观察这些系了红绳的麦穗。它们似乎真的与众不同,抗倒伏能力也更强,旁边有麦子被风吹得歪斜,它们却依旧挺立。
【发现疑似优良变异单株,观察并记录其特异性状,农业实践探索取得意外进展。奖励积分+50点!】
【宿主当前积分:1808点!】
系统的奖励提示确认了她的发现价值。伊拉激动得小脸通红。她不知道这些变异是怎么产生的,也许是自然突变,也许是她挑选的种子本身就携带了优良基因。
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如果这些优良性状能够稳定遗传下去……她仿佛看到了未来培育出更高产、更抗病麦种的希望!
这个发现冲淡了麦收前的疲惫和忙碌带来的压抑感。她心里揣着这个秘密,干起活来都格外有劲。
麦收终于开始了。
天还没亮,生产队的大喇叭就吹响了集结号。男女老少齐上阵,金色的麦田里瞬间布满了弯腰挥镰的人群。镰刀割断麦秆的唰唰声、人们的吆喝声、捆扎麦个的窸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繁忙的丰收乐章。
伊拉和孩子们的任务是跟在大人后面,捡拾掉落的麦穗。她弯着腰,眼睛像扫描仪一样掠过地面,不放过任何一株遗落的麦穗。小篮子很快就装满了。
汗水顺着额角流下,滴进泥土里。麦芒刺得胳膊发痒,阳光晒得头皮发烫。但她毫不在意,心里只想着多捡一点,颗粒归仓。同时,她的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瞟向自留地的方向,惦记着那几株系着红绳的“宝贝”。
休息的时候,人们坐在田埂的树荫下,喝着凉开水,啃着干粮,议论着今年的收成。
“今年这麦子长得不赖!穗头挺沉!”
“是啊,比去年强!看来爱国闺女那积肥法子真有点用!”
“咱队里那新沤的肥,看着是比往年黑亮!”
听到有人提起自己的积肥建议,伊拉心里小小地自豪了一下。但她也清楚,丰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天气、管理都很重要。她的方法或许只是其中微小的一环。
然而,这种自己的知识能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被人们认可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她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看着人们虽然疲惫却洋溢着丰收喜悦的脸庞,再想想后院那几盆记录着数据的麦子和自留地里那几株神秘的优良单株,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知识的力量,不仅体现在治病救人上,也体现在这沉甸甸的麦穗里。
麦收还在继续,酷热和劳累考验着每一个人。
但伊拉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她知道,等麦收结束,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收割她的“实验田”,称重对比,最重要的是,小心地收获那几株系着红绳的“希望之种”。
科学的探索,往往就始于田间地头最细微的观察和最用心的尝试。
而她,已经在这条路上,迈出了充满惊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