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音故事创作班·初集》出版后,阿木与阿溪合作的《星音崖与月音湖的约定》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篇目。青禾决定在创作班开设“优秀作品分享课”,让两人通过风纹藤传声筒,向两界孩子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消息传开,远程参与的孩子早早守在传声筒旁,学院的文汇阁也坐满了学员,大家都好奇这篇跨越两界的灵音故事是如何诞生的。
分享课上,阿木先打开灵音花,星音崖的星河幻境在文汇阁中央展开,“我第一次去星音崖时,就被漫天星河的灵音震撼了,像有无数银铃在耳边轻响。”他指着幻境中闪烁的星辰,“所以我在故事里写,星音崖的星星们每天都会用灵音歌唱,它们最期待的就是每月月圆时,能与月音湖的月光对话。”阿溪接着通过传声筒补充:“月音湖的月光在夜晚会化作银色的丝带,轻轻拂过湖面,月灵鱼跟着丝带游动,发出‘叮咚’的灵音,这是我家乡清溪小镇旁的月光湖给我的灵感。”
两人还分享了创作中的小插曲。阿木最初把星音写得过于磅礴,与月音湖的温柔氛围难以衔接,阿溪便建议他加入“星尘落湖”的情节——星音崖的星尘随着夜风飘落到月音湖,与湖水的灵音融合,既保留了星音的璀璨,又增添了月音的柔和。“我们通过传声筒改了五遍稿子,每次听到对方的想法,都觉得故事又生动了一分。”阿木笑着说,灵音花上的幻境也随之切换到星尘落湖的画面,美得让在场学员阵阵惊叹。
分享课结束后,创作班的孩子们提议举办“云端故事会”,让两界孩子通过灵音花与传声筒,在线上分享自己的灵音故事。青禾立即着手筹备,将五音学院的灵晶投影与各地的传声筒连接,打造出“跨界故事舞台”——远程孩子的身影会通过灵音花投影到舞台上,他们的声音与灵音也能同步传递,仿佛大家就坐在同一个课堂里。
云端故事会的主题定为“灵音里的温暖”,首场便吸引了二十多位两界孩子参与。灵脉森林的小男孩讲述《灵植与风灵》,故事里受伤的灵植在风灵的灵音陪伴下重新生长,他还现场用树叶吹奏起风灵的旋律;人间的小女孩分享《爷爷的灵音笛》,讲述爷爷用云音石制作的笛子,吹出的灵音能让农作物长得更茂盛,声音哽咽却充满温情;龙界的小修士则带来《雷灵与小灵鹿》,雷灵看似凶猛,却在小灵鹿迷路时用雷音为它指引方向,颠覆了大家对雷灵的印象。
最让人动容的是人间偏远城镇的失明小女孩,她通过传声筒讲述自己创作的《灵音种子》后续——种下的灵植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树上的灵音吸引了各族孩子前来聆听,大家围着大树分享故事,她虽然看不见,却能通过灵音感受到每个人的笑容。故事讲完,文汇阁与各地的传声筒旁都陷入了沉默,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小风灵们也飞到灵音花旁,用微风奏响轻柔的旋律表示祝福。
故事会中还设置了“灵音互动”环节。孩子们可以通过传声筒向讲故事的小伙伴提问,或分享自己的感受。一位龙界孩子问失明小女孩:“怎样才能像你一样,从灵音中感受到快乐呢?”小女孩笑着回答:“只要用心听,灵音里藏着自然的拥抱,藏着大家的善意,这些都是快乐的声音呀。”她的话让在场的孩子们陷入沉思,也让大家对灵音有了更深的理解。
云端故事会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夕阳西下才结束。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约定下周继续举办,还要邀请更多两界的小伙伴加入。青禾将故事会的精彩片段用灵音花记录下来,整理成“云端故事集锦”,放在文汇阁的灵音书架上,供没能参与的孩子观看。
夜幕降临,文汇阁的灵晶灯与灵音花的光晕相互交织。阿木与阿溪通过传声筒道别,约定下次合作写《云音涧与风音谷的相遇》;青禾看着灵晶投影中各地孩子依依不舍的身影,对身边的孩子们说:“云端故事会不仅是分享故事,更是在传递温暖与理解。”阿羽扇动翅膀,将一片混合着星音与月音粉末的花瓣吹向传声筒:“灵音无界,友谊也无界,未来我们会连接更多的声音。”灵音地图的五音光晕在夜空中轻轻闪烁,仿佛也在为这场跨越两界的灵音故事盛会喝彩,而两界共生的温暖篇章,正在这些稚嫩的声音与真诚的故事中,不断续写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