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局势,在表面的平静下暗流汹涌。市舶司的运转逐渐步入正轨,水师的重建也初见成效,但萧景珩深知,盘踞在外海的“黑帆”残部,如同毒蛇般蛰伏,随时可能发动致命一击。他加派哨船,广布眼线,严密监视着海上的风吹草动。
这日深夜,急促的马蹄声踏碎了杭州驿馆的宁静。一名浑身湿透、带着浓重海腥味的哨探被亲兵引入萧景珩的书房。
“禀钦差大人!”哨探单膝跪地,声音嘶哑却带着难掩的激动,“发现‘黑帆’主力踪迹!其大小战船三十余艘,集结于外海‘鬼见愁’礁群一带,似有异动!”
“鬼见愁”礁群!那里暗礁密布,水道险恶,素有“船过底朝天”的恶名,是海盗藏身的绝佳之地!
“可探明其意图?”萧景珩霍然起身,眼中精光爆射。
“据抓到的‘舌头’供认,‘黑帆’此次倾巢而出,是得了内线密报,三日后将有一支满载生丝、瓷器和军械的官商船队从宁波港出发,前往倭国。他们想干一票大的,以振声威,弥补此前损失!”哨探急声道。
官商船队?军械?萧景珩心中一凛。这船队的存在乃是机密,怎会泄露?必有内奸!而且,海盗竟敢打军械的主意,其嚣张程度远超想象!
“消息可靠?”萧景珩沉声问。
“八成可靠!那‘舌头’是‘黑帆’一个小头目,酒后失言被我们的人拿下,熬刑不过才吐露的。”
“好!”萧景珩一拳砸在案上,杀气腾腾,“来得正好!正愁找不到他们!传令:水师各营即刻起进入战备,所有战船检修备航,弹药配足!令宁波港,船队照常准备,但出航时间、航线严格保密!再令……”他压低声音,对身旁的副将耳语数句,副将凛然领命而去。
一场精心策划的围歼战,悄然拉开序幕。
三日后,宁波港外,海雾弥漫。一支悬挂官商旗帜的船队缓缓驶出港口,驶向茫茫外海。船队中央,几艘看似满载货物的商船吃水颇深,但若细看,便会发现船舷两侧的挡板后,隐约有寒光闪烁。
与此同时,杭州水师主力战舰,借着夜色和海雾的掩护,早已悄然离港,兵分两路,一路由萧景珩亲自率领,直扑“鬼见愁”礁群侧翼;另一路由水师参将率领,绕至礁群后方,断其归路!
“鬼见愁”礁群附近,海面看似平静。三十余艘悬挂黑色骷髅帆的海盗船,如同幽灵般潜伏在礁石阴影中。海盗头子“独眼龙”站在船头,仅剩的独眼闪烁着贪婪而残忍的光芒,望着远处渐渐驶近的“肥羊”船队。
“兄弟们!肥羊来了!抢钱抢货抢女人!干完这一票,够咱们快活半年!”独眼龙挥刀狂吼,海盗们发出嗜血的嚎叫。
就在海盗船如同群狼般扑向“商队”的瞬间,异变陡生!
“商队”船舷挡板轰然倒下,露出密密麻麻的弩炮和火铳!船身旗帜变换,赫然是朝廷水师战旗!
“中计了!是官兵!”海盗们惊恐大叫!
与此同时,左右两侧海面上,鼓声震天,杀声四起!萧景珩亲率的旗舰一马当先,如同利剑切入海盗船阵!另一路水师也从后方包抄而来!
“放箭!”“火攻!”萧景珩立于船头,令旗挥动。
霎时间,火箭如雨,火船如龙,冲向措手不及的海盗船队!炮声隆隆,弩箭破空,海面上顿时陷入一片火海!官兵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海盗们仓促应战,阵脚大乱,船只相互碰撞,哭喊声、爆炸声响成一片。
独眼龙见大势已去,欲驾船突围,却被萧景珩旗舰死死咬住。一番惨烈接舷战后,官兵跃上敌舰,独眼龙负隅顽抗,被乱箭射成刺猬,毙命当场!
激战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三十余艘海盗船,大半被焚毁击沉,少数投降,只有寥寥数艘趁乱逃脱。水师大获全胜!
当萧景珩押着俘虏、带着缴获的战利品凯旋归港时,杭州城万人空巷,百姓箪食壶浆,欢呼震天!此战,彻底打掉了“黑帆”的脊梁,东南海疆为之一靖!
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回京城。朝野震动,群臣称贺。皇帝龙颜大悦,下旨褒奖萧景珩及有功将士,犒赏三军。
永宁侯府内,沈清辞接到捷报,悬了多日的心终于落下,喜极而泣。然而,喜悦之余,一丝隐忧浮上心头。功高震主,自古皆然。萧景珩如今立下如此不世之功,圣眷虽隆,但也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果然,数日后,一股暗流开始在朝中涌动。先是几位御史联名上奏,称萧景珩“擅启边衅”、“虽胜然耗资巨大”、“恐激起倭寇更大报复”,要求朝廷“慎重行事”。接着,又有官员“忧心”地提出,萧景珩“总揽东南军政,权柄过重”,建议“另派重臣分权制衡”。
这些言论,看似为国为民,实则包藏祸心。
更让沈清辞心惊的是,京中突然流传起一种说法,称萧景珩在东南“深得军心”、“水师将士只知有萧帅,不知有朝廷”,甚至有人将他与前朝功高震主、最终被猜忌诛杀的名将相提并论!
流言杀人,其毒无比!
沈清辞心知,这是有人在利用帝王猜忌之心,行挑拨离间之实!她必须立刻行动,化解这场危机!
她连夜修书,将京中流言与朝中动向详细告知萧景珩,并附上自己的建议:即刻上表,恳请班师回朝,交还钦差关防,并大力举荐水师有功将领,自请卸任东南事务,以示毫无恋栈兵权之心。
同时,她让父亲永宁侯以老臣身份,入宫面圣,一方面感谢天恩,另一方面“忧心”地表示“犬子年轻,骤立大功,恐德不配位,恳请陛下严加管教,勿使骄纵”。以退为进,表明侯府忠谨之心。
她又通过安国公夫人等交好命妇,在宫中“无意”间散播萧景珩“日夜操劳,旧伤复发”、“思念君父”等消息,塑造其忠孝勤勉、毫无野心的形象。
多方努力下,京中不利于萧景珩的暗流渐渐平息。皇帝对永宁侯府的“识趣”颇为满意,下旨温言抚慰,让萧景珩“妥善善后,即可还朝”。
一场潜在的危机,在沈清辞的运筹下,消弭于无形。
血与火的洗礼,让萧景珩的威望达到顶峰;而暗流中的博弈,则彰显了沈清辞的智慧与不可或缺。江南的战火硝烟渐渐散去,京华的风云变幻暂告段落。但他们都明白,真正的考验,或许在功成名就、载誉归来的那一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