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活动落幕,成果丰硕
夕阳的金辉洒在静思园的朱漆大门上,将 “琴棋雅韵” 的匾额染得格外鲜亮。琴棋合奏的余音仿佛还萦绕在园区的每一个角落,与百姓们的赞叹声、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歌谣。路智站在湖心亭的台阶上,看着台下渐渐散去的人群,指尖仍残留着与文人雅士们握手时的温度 —— 那是激动的、坚定的,带着对文化复兴的无限期待。
“路公子,百姓们都在说,下次活动还要来!” 陈三掌柜笑着走来,手中捧着一个厚厚的本子,封面用红绸绑着,“这是今日的签到册,算上百姓和文人,一共来了两千三百多人,比我们预期的还多!”
路智接过签到册,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名字,有的字迹娟秀,有的笔画刚劲,还有的是孩童歪歪扭扭的涂鸦。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张期待的脸庞,一份对文化的热爱。他轻轻合上本子,心中满是沉甸甸的感动:“这些名字,就是我们文化复兴的底气。”
李大人走上前,手中拿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嘴角带着欣慰的笑容:“陛下刚刚派人送来口谕,不仅夸赞此次活动‘有功于文脉’,还特许我们从官库支取古籍修复的物料,往后举办文化活动,也能调动地方官府的力量协助。”
路智接过圣旨,指尖触到绫锦的纹理,感受到来自朝廷的认可与支持。他深深鞠躬:“多谢陛下恩典!我们定不负陛下所托,让琴棋文化传遍天元国的每一个角落。”
此时,柳儿抱着一叠信件匆匆跑来,信纸边缘还沾着些许茉莉花瓣,清甜的香气随着她的脚步散开:“路公子,李大人,这些是京城文人送来的合作意向书,还有江南、岭南等地的文人托人转交的书信,都想加入我们的文化复兴队伍!”
路智和李大人回到临时休息的厢房,将信件一一铺开在紫檀木案上。厢房内燃着淡淡的檀香,与信纸的墨香混合在一起,营造出宁静而庄重的氛围。第一封信是京城儒学泰斗王老先生所写,字迹苍劲有力,字里行间满是对文化复兴的坚定支持:
“路公子台鉴:今日静思园之盛会,实乃百年难遇。琴音绕梁,棋韵传神,百姓欢腾,文人振奋。老夫虽年逾古稀,却愿以残躯助力,整理家中所藏古籍百卷,供公子印刷传播;更愿开设讲堂,为孩童讲授琴棋背后的儒家之道,让文化之根深植民心。”
路智轻声念出信中的内容,心中满是感动。王老先生曾对文化复兴活动心存疑虑,如今却主动提出贡献古籍、开设讲堂,这份转变背后,是对文化传承的赤诚与担当。
“这封是江南文人顾炎武先生的信。” 李大人拿起另一封信,信纸边缘还带着江南的水汽,“顾先生说,他已联络了江南五十多位文人,计划在苏州、杭州等地开设琴棋学堂,还会定期举办文化交流会,让江南的琴棋文化与京城相互呼应。”
路智接过信,看到信中还夹着一张江南琴棋学堂的设计图,图纸上标注着 “琴室”“棋院”“藏书阁” 的位置,每一处都透着细致与用心。他仿佛能想象到,不久的将来,江南的水乡旁,会响起悠扬的琴音,回荡着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
还有一封是岭南书生们联名所写,信纸是用当地特有的竹纸制成,带着淡淡的竹香。信中写道:“我等生长岭南,虽远离京城,却深知文化传承之重要。今闻路公子致力于琴棋复兴,愿捐出家中所藏的岭南古琴谱、棋谱,更愿组织书生们走街串巷,向百姓普及琴棋知识,让岭南的文化与中原的琴棋相互融合,绽放新的光彩。”
路智将这些信件一一整理好,放在一个精致的木盒中。木盒上雕刻着琴棋图案,是陈三掌柜特意找人制作的,用来存放这些珍贵的合作意向书。他看着木盒,心中明白,这些纸页间承载的,不仅仅是文人的支持,更是文化复兴的希望与未来。
“有了这些文人的助力,我们的文化复兴之路会顺畅许多。” 李大人感慨道,“之前我还担心,仅凭我们几人的力量,难以推动如此庞大的计划,如今看来,民心所向,文化所趋,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路智点头,目光坚定:“文人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加入,能让琴棋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能让更多百姓了解到文化背后的价值。接下来,我们要尽快整理这些信件,与各地文人建立联系,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让文化复兴的种子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
正当路智和李大人商讨合作计划时,厢房外传来侍从的通报声:“路公子,李大人,京城商会的几位会长求见,说有要事商议。”
路智与李大人对视一眼,心中有些意外 —— 商家通常更关注商业利益,如今主动求见,想必是看到了文化活动背后的潜力与价值。“请他们进来。” 路智说道。
片刻后,几位身着华丽绸缎的商家走进厢房,为首的是京城最大的绸缎商张会长,他身材富态,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锦盒:“路公子,李大人,今日静思园的活动,我等有幸到场观看,实在是大开眼界。琴棋文化之魅力,百姓参与之热情,让我等看到了文化活动背后的巨大潜力,因此特来拜访,希望能与二位合作,共同推动文化复兴。”
李大人请商家们坐下,侍从端上刚沏好的雨前龙井,茶汤清澈,香气四溢。张会长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我等商议过,愿意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印刷琴谱、棋谱,修缮古琴、棋具;还愿意在绸缎上印制琴棋图案,让百姓在日常衣物中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更愿意在各地的商铺中设立‘文化角’,摆放琴棋书籍、展示古琴棋具,让文化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另一位粮商王会长补充道:“我愿意为文化活动提供粮食和茶点,让参与活动的百姓和文人能无后顾之忧;还愿意在粮店门口张贴文化活动的海报,向百姓宣传琴棋文化的重要性。”
路智认真倾听着商家们的提议,心中明白,商家的加入能为文化复兴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广泛的传播渠道,但也需要谨慎权衡商业利益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不能让商业利益冲淡了文化复兴的初衷。
他放下茶杯,语气诚恳:“各位会长的支持,我们深表感谢。文化复兴需要资金和传播渠道,各位的助力能让琴棋文化更快地走进百姓生活。但我有一个请求 —— 在合作过程中,希望各位能以文化传承为主,商业利益为辅。比如,绸缎上的琴棋图案需符合传统审美,不能过度商业化;‘文化角’的书籍和展品需经过严格筛选,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张会长立刻点头,脸上露出赞同的笑容:“路公子所言极是!我们虽然是商人,但也深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赚钱固然重要,但能为天元国的文化复兴出一份力,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感受到琴棋文化的魅力,这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愿意遵守公子的要求,以文化传承为首要目标。”
其他商家也纷纷附和,表示愿意配合。路智与李大人交换了一个欣慰的眼神,随即与商家们就合作的具体事宜展开讨论,从资金的使用细则到文化产品的设计标准,每一项都制定得细致而明确。
“合作愉快!” 商议结束后,张会长与路智、李大人握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信任与期待,“我们会尽快派人将第一批资金和物资送来,期待与二位一起,让琴棋文化绽放新的光彩。”
送走商家后,李大人感慨道:“没想到商家们也有如此高的文化觉悟。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不仅能解决资金问题,还能让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扩大数倍,真是意外之喜。”
路智点头,目光望向窗外 —— 夕阳已渐渐落下,暮色开始笼罩静思园,但厢房内的灯光却明亮而温暖,照亮了纸页间的文化赤诚,也照亮了文化复兴的前行之路。
正当路智和李大人沉浸在合作的喜悦中时,玄影阁的首领阿墨突然走进厢房,神色凝重:“路公子,李大人,我们在静思园的假山后发现了几个可疑的火折子,还有一张绘制着园区布局的图纸,上面标注着‘墨韵堂’‘藏书阁’的位置,显然是黑暗势力在探查我们的防御薄弱点。”
路智接过图纸,指尖触到粗糙的纸张,看到上面用红笔圈出的关键位置,心中瞬间警惕起来。图纸上还留着淡淡的松油味,与之前黑鸦堂成员身上的气味一致,显然是同一伙人所为。
“看来黑鸦堂并没有放弃,他们还在暗中观察,寻找破坏文化复兴的机会。” 路智的脸色沉了下来,“今日活动成功,百姓支持,文人同心,商家助力,这些都让黑暗势力感到恐慌,他们肯定会在近期发动新的攻击,试图摧毁我们的成果。”
李大人接过图纸,仔细查看后说道:“图纸上标注的墨韵堂和藏书阁,存放着珍贵的古籍和古琴,是文化复兴的核心区域,也是我们的防御重点。黑鸦堂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通过破坏这些文化载体,打击百姓和文人的信心,让文化复兴计划夭折。”
路智走到窗边,望着暮色中的静思园,禁军们仍在按计划巡逻,玄影阁的人则隐藏在暗处,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对阿墨说:“阿墨,你立刻安排人手,加强对墨韵堂、藏书阁的守卫,每一个入口都要安排两名暗卫,每半个时辰巡逻一次;另外,派人密切监视孙富和黑鸦堂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汇报。”
“是!” 阿墨领命而去,身影很快消失在暮色中。
李大人走到路智身边,语气凝重:“除了加强防御,我们还需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孙富背后的势力不简单,黑鸦堂的死士数量众多,若不能将他们彻底铲除,文化复兴活动始终会受到威胁。我明日会在朝堂上提出,请求陛下下令彻查孙富的产业,抓捕黑鸦堂的核心成员,还京城一个安宁的文化环境。”
路智点头:“多谢李大人。另外,我们还要加强与各地文人、商家的联系,让他们也提高警惕,防范黑暗势力的破坏。比如,江南的顾炎武先生开设琴棋学堂时,我们要派玄影阁的人协助安保;京城商家印制琴棋绸缎时,要派人监督生产过程,防止黑暗势力在绸缎中做手脚。”
两人继续商讨应对之策,从安保部署到人员调配,从文化活动的后续规划到应对突发状况的预案,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细致入微。厢房内的灯光亮了很久,直到夜色深沉,才渐渐熄灭。
次日清晨,阳光再次洒满静思园。路智早早起身,来到墨韵堂查看古籍的保护情况。墨韵堂内,顾炎武先生带来的弟子们正在小心翼翼地修复被混混污染的《论语》孤本,他们用特制的宣纸轻轻擦拭墨渍,动作轻柔而专注。
“路公子,这些孤本的修复工作进展顺利,不出一个月,就能恢复原貌。” 一位弟子笑着说道,手中捧着刚修复好的一页纸,字迹清晰,墨色均匀。
路智点头,心中满是欣慰。他走到窗边,望着园内正在忙碌的人们 —— 陈三掌柜带着伙计们整理琴棋道具,柳儿和琴师们在调试古琴,文人雅士们在讨论文化活动的后续计划,商家们则派人送来第一批合作资金和物资。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路智的心中始终保持着警惕。他知道,黑暗势力的威胁仍未解除,文化复兴之路还会遇到更多挑战。但他也坚信,只要有百姓的支持、文人的同心、商家的助力、朝廷的认可,就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文化复兴的脚步。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墨韵堂的古籍上,泛着温暖的光芒。路智轻轻抚摸着书页,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他仿佛能看到,不久的将来,天元国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响起悠扬的琴音,回荡着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孩子们会在学堂里学习琴棋,百姓们会在街头巷尾讨论文化,文化复兴的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芒,照亮每一个人的心灵。
几日后,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张贴着琴棋文化活动的海报,海报上印着静思园盛会的精彩瞬间 —— 苏坊主弹奏古琴的专注、周松年对弈的沉稳、百姓们欢呼的热情。海报下方还写着:“琴棋文化培训班将于三日后在静思园开课,欢迎百姓报名学习;江南琴棋学堂、岭南文化交流会即将启动,敬请期待。”
百姓们围在海报前,议论纷纷,眼中满是期待。一个穿着粗布短褂的老农拉着孙子的手,笑着说道:“孙儿,三日后爷爷带你去学下棋,以后你也要成为像周棋圣一样厉害的人,把咱们的棋文化传下去!”
孙子用力点头,小手紧紧攥着爷爷的衣角,眼中满是向往。
路智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温暖。他知道,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虽然前方仍有挑战,但只要心怀坚定,携手同行,就一定能实现 “文脉永续” 的目标。
此时,李大人快步走来,脸上带着笑容:“路公子,好消息!陛下已下令彻查孙富的产业,禁军在孙富的府邸中搜出了与黑鸦堂勾结的证据,还有大量用于制造混乱的武器和易燃物。孙富已被打入天牢,黑鸦堂的核心成员也陆续被抓捕,京城的黑暗势力基本被铲除!”
路智心中大喜,困扰已久的威胁终于被解除,文化复兴之路终于能在安宁的环境中继续前行。他深深鞠躬:“多谢陛下!多谢李大人!我们终于可以专心推动文化复兴,让琴棋文化传遍天元国!”
李大人笑着点头:“接下来,我们要加快步伐,在各地开设琴棋学堂,印刷更多的琴谱、棋谱,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相信用不了多久,天元国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琴棋文化的魅力,都能成为文化传承的一份子。”
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亮。路智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文化复兴的美好未来 —— 琴音悠扬,棋韵传神,百姓欢腾,文人振奋,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芒,照亮了天元国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子孙后代的前行之路。
文化复兴的路还很长,但路智和李大人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将带着百姓的期待、文人的赤诚、商家的助力、朝廷的支持,坚定地走下去,让琴棋文化的种子在天元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