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晴的话语在病房中轻轻回荡,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林溪凝视着母亲恢复清明的双眼,感受到这番话背后的重量。
“其他人……您是指谁?”林溪轻声问道。
林雨晴微微摇头,目光中带着忧虑:“‘创世’项目从来不是孤立的。全球有数十个团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乔纳斯只是其中之一。现在他证明了意识脱离载体的可能性,这道门槛已经被跨过,其他人很快就会跟进。”
窗外的夜色深沉,星光在远山轮廓间闪烁。沈倦静静地站在一旁,消化着这个信息。作为数学家,他理解突破性发现的连锁反应——一旦某个定理被证明,很快就会有无数人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那我们该怎么办?”周雨晴问道,声音中带着不安。
林雨晴的目光扫过病房中的每一个人,最后停留在林溪身上:“我们必须引导这股力量,确保它不会像乔纳斯那样误入歧途。‘新共鸣协议’是一个开始,但它还需要完善和推广。”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林雨晴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她的意识经历过分裂与重组,似乎获得了某种特殊的韧性。医生们称此为“医学奇迹”,但林溪知道,这背后是母亲坚韧的意志和对女儿的爱。
他们回到了城市,但生活已经不可能回到从前。林溪和沈倦都明白,他们站在了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
一个凉爽的秋日早晨,林溪收到了一个意外的邀请——国际意识科学研究协会希望她就“新共鸣协议”发表主题演讲。
“他们邀请的是你,林溪,”沈倦看着邀请函,语气中充满骄傲,“你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林溪却感到一丝忐忑。她想起自己只是一个热爱绘画的艺术生,怎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仿佛看穿了她的想法,林雨晴轻轻握住女儿的手:“有时候,命运选择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准备好了,而是因为世界需要我们。”
演讲当天,会场座无虚席。当林溪走上讲台时,她看到了台下各式各样的面孔——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政治家。他们都对意识的未来充满好奇或担忧。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演讲。
“有人问我,什么是意识?”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我曾经以为,意识是我们头脑中的私密空间,是我们作为独立个体的证明。但现在我明白了,意识更像是一束光——当它只照亮自己时,它的价值有限;但当它与其他光芒交汇时,就能照亮整个世界。”
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从最初的艺术创作,到与系统的连接,再到与乔纳斯的对抗和最终的领悟。她谈到“新共鸣协议”不是技术的突破,而是理念的转变——从控制到尊重,从统一到和谐。
“乔纳斯追求的是意识的纯粹与独立,但他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意识因连接而丰富,因爱而完整。我们不需要超越人性,我们需要的是更深刻地理解人性。”
演讲结束后,会场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许多人涌上前来,想要与林溪进一步交流。在人群中,她注意到一个熟悉的身影——Alex,那位曾经在国外有一面之缘的设计师。
“精彩的演讲,”Alex微笑着走上前,“你让我想起了我们初次见面时,你关于‘人性微光’的阐述。看来那束光已经照亮了更广阔的世界。”
林溪有些惊讶:“你怎么会在这里?”
“我转行了,”Alex解释道,“现在专注于意识科学与艺术的交叉领域。事实上,我代表一个国际组织而来,我们希望邀请你担任一个新项目的顾问。”
他递给林溪一份文件,标题是“阿波罗计划——意识边疆的和平探索”。
林溪翻阅着文件,眉头逐渐皱起:“这看起来……很像乔纳斯最初的计划。”
“表面上类似,但理念完全不同,”Alex认真地说,“我们汲取了乔纳斯的教训,将伦理和人性放在首位。我们需要你的‘新共鸣协议’作为基础框架。”
当晚,林溪与团队成员讨论了这份邀请。意见出现了分歧。
“太危险了,”周雨晴坚决反对,“这简直就是乔纳斯计划的翻版!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陆晨则持不同看法:“但这次有林溪的协议作为指导,情况可能不同。如果我们不参与,其他人也会继续这个研究,到时候可能真的会失控。”
顾淮之保持着一贯的冷静:“我们需要更多信息。Alex的组织背景如何?资金来自哪里?最终目标是什么?”
沈倦始终沉默着,直到所有人都看向他。
“林溪,”他最终开口,目光温柔而坚定,“这不是一个可以集体决定的选择。这是你的道路,只有你能决定是否要走下去。”
夜深人静,林溪独自站在阳台上,望着城市的灯火。沈倦悄悄走到她身边,将一杯热茶递给她。
“还记得你曾经问我,艺术和数学有什么共同点吗?”他轻声说。
林溪接过茶杯,温暖透过瓷壁传递到掌心:“你说,它们都是在混沌中寻找秩序,在无序中创造美。”
沈倦点点头:“现在你面对的是同样的挑战。意识的领域就像一片混沌的海洋,有人想要在上面建造堤坝,控制它的流向;有人想要抽干它,消除它的不确定性。而你,你在寻找第三种方式——理解它的规律,尊重它的本性,与它和谐共处。”
林溪靠在他的肩上,感受着这份理解与支持:“我害怕,沈倦。害怕自己无法承担这个责任,害怕会像乔纳斯一样迷失方向。”
“你不会的,”沈倦肯定地说,“因为你的出发点从来不是控制或超越,而是连接与理解。这是你们母女共同的特质。”
第二天,林溪给了Alex答复:她同意参与“阿波罗计划”,但有几个条件——完全的透明度,独立的伦理委员会监督,以及“新共鸣协议”作为不可动摇的基础。
令她惊讶的是,Alex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所有条件。
“我们早就料到你会提出这些要求,”他微笑着说,“事实上,如果你没有提出,我们反而会担心。”
项目启动会议在一个月后举行。当林溪走进会议室时,她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专家,包括几位她久仰大名的科学家。
会议进行得很顺利,直到一个意外的访客出现。
门被推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了进来。他的步伐稳健,眼神锐利,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请允许我自我介绍,”老者的声音洪亮而清晰,“我是理查德·斯特兰奇,‘创世’项目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林雨晴曾经的导师。”
林溪震惊地看着他。母亲从未提起过这个人。
斯特兰奇博士的目光直接落在林溪身上:“我一直关注着你的工作,林溪小姐。非常出色,但也非常危险。”
会议室陷入一片寂静。
“乔纳斯的悲剧在于他走得太快,太远,”斯特兰奇继续说道,“而你,亲爱的,可能犯下相反的错误——太过谨慎,太过保守。在意识的进化道路上,中庸之道可能是最危险的。”
他缓缓走向林溪,递给她一个古老的青铜罗盘。
“这是什么?”林溪困惑地问。
“你母亲的旧物,”斯特兰奇的声音突然变得柔和,“她离开项目时留下的。现在,是时候物归原主了。”
林溪接过罗盘,感受到它沉甸甸的重量。就在她的手指触碰到青铜表面的瞬间,一股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仿佛某个沉睡已久的东西,正在缓缓苏醒。
斯特兰奇博士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
“欢迎来到真正的起点,林溪。你母亲的旅程结束了,而你的,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