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星原的红沙在船尾渐渐淡去时,追星号的帆上多了道红色的星轨印记,像被引擎的光芒烙下的勋章。石三用布蘸着海水擦拭印记,擦了半天却越擦越亮,最后索性放弃,拍着帆笑:“留着挺好!以后人家一看就知道咱去过陨星原,多威风!”
风长老正在补记录册的最后几页,笔尖的星髓墨水自动晕染,将陨星原的红沙、星轨引擎的轮廓画得栩栩如生。“西极星港快到了,”他指着海图上的红点,“那是星轨最西端的港口,据说能通往‘天外天’——悬天阙人观测域外星轨的地方。”
“天外天?是天上的天上?”石三扒着船舷,望着西方的海平面,“那里有会飞的鱼不?有比星酿还好喝的琼浆不?”
阿璃的镇魂宝玉与星契玉牌贴在一起,双玉的光芒在甲板上投射出一道纤细的光带,直指西方。光带中,隐约能看到一座港口的轮廓,码头的灯塔比雾星海的定星灯更亮,塔身缠绕着金色的星轨光带,像条盘旋的光龙。
“星使说,西极星港是悬天阙与域外星轨连接的枢纽,”阿璃轻声说,玉牌上的星纹突然流动起来,组成一行新的文字,“‘当星轨成环,天港自开’——看来我们修复的星轨,终于让它重新开启了。”
驶入星港时,码头上的星灯纷纷亮起,淡金色的光芒与海水的蓝、天空的紫交织,像打翻了天帝的调色盘。港口的栈桥上,站着一群身着异域服饰的人,他们的衣料上绣着与悬天阙不同的星纹,肤色偏深,眼睛像黑曜石般亮,见我们的船靠岸,纷纷露出友善的笑。
“是‘西极族人’!”风长老翻出古籍,上面记载着这个民族——他们世代守护星港,能与域外的星轨沟通,悬天阙坠落前,常与他们交换星轨记录。
为首的老者走上前,用略显生涩的中原话打招呼:“等待很久了,星轨的修复者。”他指着港口中央的石碑,碑上刻着环形的星图,正是我们刚刚补全的星轨,“这石碑叫‘环星碑’,只有星轨成环时才会发光,你们看——”
话音刚落,环星碑突然亮起,环形的星图与天上的星轨重合,在港口上空形成一道巨大的光环,光环中浮现出无数细碎的光点,像域外星轨的剪影。
石三被这景象惊得张大了嘴,手里的斧头差点掉在地上:“我的娘哎,这比聚星台的光柱还好看!”
西极族人邀请我们去他们的部落做客。部落的房屋是用珊瑚与星铁筑成的,屋顶铺着会发光的贝壳,像盖着层星子。族长的女儿给我们端来一种透明的饮品,里面泡着紫色的果实,喝一口,舌尖先是微凉,接着泛起清甜,像把星空的味道含在了嘴里。
“这是‘星露酿’,用域外星轨坠落的星子酿成的,”族长笑着说,“比你们的星酿更烈些,却能安神。”
石三抱着酒壶不肯撒手,喝得脸颊通红,嘴里还嘟囔着要带几坛回落星屿,跟归墟城的星酿一决高下。
夜里,西极族人围着环星碑跳起了祭星舞。他们的舞步踩着星轨的节奏,嘴里哼着古老的歌谣,歌声与听星涧的琴音、悬天阙的星语隐隐相合。阿璃取出木琴,轻轻拨动琴弦,《星流泉》的调子与歌谣交织,环星碑的光环突然暴涨,将所有人都笼罩其中。
光环中,浮现出悬天阙人与西极族人交换星图的影像——他们围坐在环星碑旁,用不同的文字记录着同一片星空,笑容里没有隔阂,只有对星轨的敬畏与热爱。
“原来我们早就认识,”阿璃的声音带着泪光,“星轨从来不是某一个族群的,是所有人的。”
离开西极星港的前一天,族长将一块刻着域外星轨的石板送给我们。“这是‘通天桥’的钥匙,”他指着环星碑上方的光环,“当你们想看看域外的星空时,用星契玉牌与石板相触,天港就会为你们开启通往天外天的桥。”
石三摸着石板上奇特的星纹,突然挠挠头:“咱……真要去天上?掉下来咋办?”
风长老笑着拍他的肩膀:“去不去都行,重要的是,星轨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利。”他将石板与记录册放在一起,“这上面的星轨,够我研究后半辈子了。”
追星号驶离西极星港时,环星碑的光环一直跟随着我们,像在为我们照亮前路。西极族人站在码头上挥手,他们的身影在光环中渐渐变小,却像颗颗温暖的星子,嵌在我们的记忆里。
甲板上,石三抱着星露酿的酒壶睡着了,嘴里还在念叨着“天外天的琼浆”。阿璃将通天桥的石板与星契玉牌放在一起,双玉的光芒与石板的星纹相吸,在海图上投射出淡淡的光晕——那是通往天外天的航线,却没有强制的箭头,像在说:想去就去,不想去,便留在人间。
我望着环星碑的方向,斩愁剑在鞘中轻轻鸣响,剑穗上的红沙印记与光环的金光交相辉映。风长老的记录册已经写满,他却又拿出新的纸卷,准备记录下一段故事。
或许有一天,我们会踏上通天桥,看看域外的星空;或许我们会留在人间,守着落星屿的星灯,看着碎星岛的花田年年盛开。但无论选择哪条路,只要星轨还在,只要身边的人还在,这段旅程就永远有意义。
而下一段故事的开头,已在西极星港的光环尽头,闪着自由而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