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暗流与朝堂的博弈,如同两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在帝都上空,让每一个身处权力中心的人都感到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然而,就在这政治与军事的紧张氛围达到一个临界点时,一封来自城西“皇家格物院”的加急密报,被直接送入了英国公府的书房,其内容与刀光剑影、权谋算计全然无关,却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触动了张世杰那根始终关注着未来走向的神经。
密报是格物院院正宋应星亲笔所书,字迹因激动而略显潦草,但核心意思却清晰无比:“……赖国公爷洪福,院内上下日夜钻研,屡败屡试,终不负所托!依西人典籍所述原理,结合我华夏工匠巧思改制之‘蒸汽抽水机’缩比模型,于今日午时三刻,在院中一号精舍内,首次持续运转逾一炷香之功!虽仅为模型,然其力勃发,非同凡响,此物潜力,或远超先前预估!恳请国公爷拨冗亲临一观……”
张世杰捏着这封薄薄的信笺,目光在“持续运转”、“力勃发”、“潜力远超预估”等字眼上反复流连,深邃的眼眸中骤然爆发出了一抹难以抑制的精光。北疆的烽烟、朝堂的角力固然紧迫,但在他心中,那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力量格局、推动文明跃迁的“奇技淫巧”,其长远价值,或许更在千军万马之上!这蒸汽机,他早已从汤若望等人带来的泰西典籍中有所耳闻,深知其一旦实用化,将带来何等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立刻放下手头所有关于蒙古各部动向的文书,沉声下令:“备车,去格物院!”
皇家格物院位于西城一处相对僻静之所,原本是一座前朝勋贵的旧园,被张世杰力排众议划拨使用。院墙高深,戒备森严,门口守卫的并非普通兵丁,而是从新军中遴选出来的、绝对忠诚且识字懂数的精锐。得到国公即将亲临的消息,整个格物院顿时如同烧开的滚水般沸腾起来,却又在宋应星的强压下,维持着一种有序的紧张。
当张世杰的马车径直驶入院内,在那座被重重看守的“一号精舍”前停稳时,宋应星早已带着几名核心工匠和学者,恭候在门外。这位以《天工开物》名动天下的大学者,此刻竟激动得有些手足无措,脸上混杂着长期熬夜的疲惫与梦想成真的亢奋,胡须上都沾了些许油污。
“下官……下官宋应星,叩见国公爷!”宋应星声音颤抖着便要下拜。
张世杰一步上前扶住他,目光灼灼:“宋先生不必多礼!那机器何在?速带本公去看!”
“是,是!国公爷请随下官来!”宋应星连忙侧身引路。
精舍之内,为了安全起见,大部分明火已被撤去,只留了几盏巨大的牛油蜡烛,将房间中央一个木质平台照得雪亮。平台上,一个造型颇为奇特、由黄铜、熟铁、木材构成的复杂装置,正发出“呼哧……呼哧……”的、低沉而有力的喘息声。它有一个明显的锅炉,下面虽无明火,但余温尚存,锅炉上方连接着汽缸、活塞、连杆和一个飞轮。此刻,那活塞正伴随着蒸汽的喷涌,稳健地做着往复运动,并通过连杆带动飞轮匀速旋转。飞轮之上,又通过皮带连接了一个小型的模拟水车,水车哗哗地转动,将旁边木箱中的清水不断舀起、倾倒,虽无大用,却直观地展示了其做功的能力。
一股混合着煤炭、金属和润滑油的特殊气味弥漫在空气中。几名年轻工匠正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锅炉的气压表和各处连接件的状况,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
“国公爷请看!”宋应星指着那运行中的模型,声音因激动而拔高,“此便是依泰西‘火力提水器’之理,结合我华夏水排、风箱之巧思,改制而成的‘大气式蒸汽机’缩比模型!其核心在于,以煤火煮沸锅炉之水,生成蒸汽,推转汽缸中之活塞,活塞连杆再带动飞轮或其它机括!您看,它无需人力、畜力、水力,只需燃煤烧水,便可自行运转,输出巨力!”
张世杰没有说话,他缓缓走近,几乎是贴着那运行的模型,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部件的运动。那规律的“呼哧”声,那稳定转动的飞轮,那被轻易带起的水流……这一切,在他眼中,远比千军万马的冲锋更加震撼人心。他仿佛看到了无尽的矿坑深处,这种机器不知疲倦地排出积水,让更深更富的矿藏得以开采;看到了广袤的田野上,它带动提水机械,灌溉万亩良田;看到了巨大的工坊里,它驱动着无数锤锻、纺纱的器械,昼夜不息……甚至,在那更遥远的想象中,它或许能推动无需风帆的巨舰破浪远航,或者牵引着钢铁的车辆在轨道上风驰电掣!
“持续运转了多久?出力如何?可有险情?”张世杰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宋应星连忙回道:“回国公爷,自午时三刻首次成功以来,断断续续,累计运转已超过半个时辰!其间因密封、阀门等问题停下检修数次,但核心原理已无大碍!至于出力……”他指着那飞轮,“此模型虽小,然其瞬间发力,足以抵得上三五个壮汉!若等比例放大,其力可谓无穷!险情……确有,初时因气压过高,有过一次小爆裂,幸未伤人,之后便加装了这泰西传来的‘安全阀门’,情况已大为改善。”
张世杰点了点头,目光依旧没有离开那台轰鸣的模型,仿佛要将其每一个细节都刻入脑海。他沉默了片刻,整个精舍内只剩下蒸汽机规律的喘息声和众人紧张的心跳。
突然,他猛地转过身,目光如电,扫过宋应星和在场所有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光芒的工匠学者。“好!好一个‘蒸汽抽水机’!此非奇技淫巧,实乃国之重器,开辟万世太平之基!”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宋院正,格物院上下所有参与此项目人员,无论官职匠籍,皆赏银百两,绸缎五匹!首功者,另行重赏!”
众人闻言,顿时喜形于色,纷纷拜谢。
但这仅仅是开始。张世杰接下来的话,更是让所有人,包括宋应星在内,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自即日起,‘蒸汽机’项目,列为格物院,乃至我大明最高机密!保密等级,与辽东军情、北疆方略等同!凡泄露者,以叛国罪论处!”他语气森然,让所有人都凛然应命。
“第二,本项目所有用度,无需再经户部、工部核销,由我国公府与皇家银行共同设立专项密金,无限量供应!需要什么材料——精铁、铜料、煤炭、能工巧匠——只管列出清单,我亲自批条子,优先调拨!任何人,任何衙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克扣!”
“第三,集中力量,分步进行!”张世杰思路清晰,下达着明确的指令,“其一,继续完善此大气式模型,优化结构,解决密封、效率、安全等所有细节问题,我要它在三个月内,能稳定运行两个时辰以上!其二,立即着手设计、试制可用于实际矿井排水的小型实用机,目标地点,就选在京西煤矿!半年内,我要看到它能真正在矿坑里干活!其三,”他目光更加深远,“组织精干人手,开始研究如何将此机之力,用于驱动车辆、船舶,乃至……其他更大规模的机械。不要怕失败,不要怕花钱!我要的,是结果!”
这一连串的命令,如同一声声惊雷,炸响在精舍之内。无限量的资金支持!最高优先级的资源调配!如此清晰而宏大的研发目标!这是何等的重视与魄力!
宋应星激动得老泪纵横,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国公爷……国公爷如此信重,如此支持,我格物院上下,必当竭尽心力,呕心沥血,必不负国公爷之托,必不负此旷古未有之机遇!”
张世杰再次亲手扶起宋应星,拍了拍他沾满油污的衣袖,语气凝重而充满期望:“宋先生,诸位,你们此刻手中摆弄的,不仅仅是些许铜铁。你们正在开创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让我大明不再仅仅依赖人力、畜力、自然之力,而是能够驾驭‘火与力’的时代!其意义,远超十场辽东大捷!望诸位……勉之!”
留下这句重若千钧的嘱托,张世杰没有再多言,转身离开了依旧轰鸣作响的精舍。坐回马车,车厢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但他的心潮却久久不能平静。窗外是崇祯十六年北京城的街景,人流如织,车马粼粼,一切都似乎与往常无异。但他知道,在格物院那间不起眼的精舍里,一颗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种子,已经发出了它微弱却坚定的初鸣。
北疆的局势固然紧急,多尔衮和蒙古诸部是需要解决的现实威胁。但这蒸汽机所带来的可能性,却是关乎国运未来的战略投资。一旦成功,大明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生产力、运输力和潜在的军事优势,届时,无论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还是海外的番夷诸国,都将面临一个截然不同的、更加不可撼动的华夏。
然而,他也深知,这条路绝非坦途。技术的突破需要时间,需要无数次失败的积累,更需要克服来自传统观念的阻力以及……或许还有来自朝堂之上,那些视“格物”为末流、甚至担心技术变革会动摇统治根基的反对声音。崇祯皇帝若是得知他投入如此巨资研究这“无用之物”,又会作何感想?
“蒸汽之力……”张世杰靠在柔软的椅垫上,闭上双眼,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仿佛还在回味那模型运转的节奏。“宋应星,你们可要再快一些啊……这天下的大势,留给我们的时间,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充裕。”
马车碾过青石板路,向着英国公府驶去。车内的权臣在心中权衡着北疆的烽火与格物院的星火,而车外的世界,依旧按照古老的节奏运行着,浑然不觉一场远比改朝换代更加深远的变革,已然在帝都一隅,悄然拉开了序幕。这微弱的蒸汽初鸣,最终能否成长为推动一个帝国乃至一个文明前行的磅礴巨响?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