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娜拿着那块被凌特殊焊接过的支架零件,进入了隐藏的工作室。她启动了最高精度的材料分析仪,将零件固定在检测台上。这一次,她的表情不再是平时的冷静观察,而是带着明确的探究意图。
她先进行基础参数复核。密度、硬度、导电性……结果与之前初步检测一致,各项指标均有小幅但明确的提升,尤其是韧性和耐疲劳强度,预估提升幅度接近百分之三十。这已经超出了常规焊接工艺所能达到的优化极限。
接着,她将样本置于高倍电子显微镜下。屏幕上显示出焊缝区域的微观结构。正常的焊接区域会存在晶粒粗大、成分偏析等不可避免的缺陷,但这块样本的焊缝微观结构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均匀和致密。晶粒细小,排列有序,像是经过了一次精密的退火处理,但又没有热处理留下的痕迹。
“这不符合热力学定律。”瑞娜低声自语,手指快速操作,调出不同深度的结构扫描图,“在如此短暂的焊接热循环中,金属原子不可能自主排列成这种低能量状态。”
她进行了更深入的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焊缝区域的元素分布均匀得不可思议,几种主要合金元素的偏析程度远低于标准值,仿佛在熔融瞬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强行搅拌均匀了。
最后,她进行了一项破坏性测试。她将样本固定在应力测试机上,施加持续增大的拉应力。仪器读数平稳上升,样本开始变形,但直到达到一个远超同类常规焊点极限的数值时,焊缝才在一阵令人牙酸的金属呻吟后断裂。
瑞娜看着断裂面。断口呈现出细密的韧窝状,这是高韧性材料的典型特征,与普通焊点的脆性断裂形貌截然不同。
她沉默地站在仪器前,看着屏幕上汇总的所有异常数据,久久没有说话。工作室里只有设备散热风扇的轻微嗡鸣。
凌在外面等了一段时间,才看到瑞娜从隐藏工作室出来。她的脸色有些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像是看到了某种颠覆性的东西。
“检测结果确认。”她的声音比平时略显急促,“焊点的综合性能提升幅度在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之间,主要优化体现在韧性和结构均匀性上。最关键的是,这种优化是在没有改变材料成分、没有后续热处理的情况下,一次性完成的。”
她走到凌面前,目光锐利地看着他:“这违背了现有的材料加工理论。常规手段不可能在焊接过程中同时实现晶粒细化、成分均匀化和缺陷修复。你的那种能量……它在原子层面影响了材料的形成过程。”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这不仅仅是‘修复’,这是一种‘优化’,一种基于未知原理的、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精确干预。我之前的理解可能太片面了。”
凌听着瑞娜的结论,意识到自己无意中做到的事情,可能远比他想像的要复杂。
“这种能力……很有价值。”瑞娜的语气恢复了平静,但用词很重,“不仅仅是修复设备。如果能稳定复制,甚至找到放大效应的方法,它可以用来制造性能远超标准的零件,或者修复一些目前被认为无法修复的高精度核心部件。”
她看向凌的目光里,之前那种纯粹研究者对“异常样本”的兴趣,悄然混合了一丝对“潜在合作者能力”的审视与重视。
“我们需要更系统的测试。”她走向工作台,开始制定新的计划,“不同材料,不同能量引导强度,不同加工类型……我们必须摸清这种能力的边界和规律。”
凌的特殊“手艺”,第一次得到了瑞娜从技术层面上的彻底认可,并且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这不再仅仅是关乎他自身秘密的探索,更可能成为他们在这个残酷世界里生存下去的重要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