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朝辞十分哀怨地瞪了她一眼,她是不会如此,只是险些要了他的命。
此处之人皆古怪不寻常,他还未摸透便不敢随意动作。
知晓泊禹无事便不再过多忧心。
圭玉见他神色迅速变化,坐等了他好一会儿,也未曾听他说些好听的话来恭维恭维她。
便冷笑一声,别过脸去,对他的印象差了几分。
周边阴风渐起,谢朝辞皱了皱眉,莫名感觉到一股寒气自身后攀附而上。
他抬起头,分明他就坐在圭玉身旁,如此距离,却竟未感觉到她任何气息。
圭玉冷着脸看向河面,水中隐有东西鼓动,忽而跳出一条通体殷红色的小鱼咬住身侧人的衣袍边缘便往下扯。
谢朝辞往后退了退,直至离开河边一米远,那古怪的鱼才摆了摆尾回到河中。
长袍被咬之处泅湿一片,咬痕将布料撕扯开来,挂成一长条垂落而下。
圭玉在一旁看得幸灾乐祸地笑出声,从袖口又掏出那只玉瓶,揭开瓶塞,一股脑地抛了出去。
不一会儿便出现数十条同样的红色小鱼,将那鱼食席卷而空。
谢朝辞听着她方才的嘲弄笑声,又看清她抛出的鱼食是何玩意儿,自也看得明白面前此人当真是不留情的在讥讽于他。
若她当真是圭玉,又怎会这样待他。
这分明就是个披着圭玉模样的妖孽恶鬼!
只是还未待他想明白,圭玉已弃了手中纸笔,一应扔于一旁的花篮中,起身。
谢朝辞不知她又想做什么,下意识又后退几步,却一瞬间被她于身后抓住手腕。
他回过头,正对上她阴沉沉戏谑的眼神。
谢朝辞心口一跳,未来得及挣扎。
片刻后,他同圭玉,便一同出现在城中最高处。
谢朝辞手上力度一松,他方一站直,垂目望去。
[酆都城]三字即在眼下不远处,而这样看去,城内诸景皆尽收眼底。
那些小鬼们的伪装实则并不高明,寻常时也不过蒙混过关,若如此看去,便实在蹩脚可笑。
谢朝辞还未看几眼,眼前便甩过一根黑色布满阴气的铁链,他侧身堪堪躲过。
圭玉有些意外,挑了挑眉,“反应还算快。”
“这是什么东西?”谢朝辞缓了口气,再看那铁链时,它已遍布酆都城三字上,阴气自其上源源不断涌出。
而下边那些本来作寻常装扮的小鬼们,竟也仰头看向高处,蠢蠢欲动起来。
圭玉坐在城墙边缘,晃了晃腿,抬头看他,轻笑道,“皆是想要从这逃出的怨灵。”
“人,你也是其中一个。”
阴气朝上涌动,刮起她的长发四散开来,气得圭玉霎时间冷了脸。
往日乐桐可无兴致替她束发!
她屈指,将谢朝辞抓于身边,指着城外那边朝他说道,“月轮回既喜欢你,我自然卖面子给她。”
“如何?我先送你出去可好?”
她讥笑一声,眼中戏谑更重,声音又软又甜腻,似是正在跟他商量些有意思的事,“如何?我说话从来算数。”
谢朝辞身上本就带强,如此被她拉扯来拉扯去,竟也有些犯晕,听着她这样说,气急了竟也笑出声,“就算要走,也不该以此方式,独自一人离开。”
“圭玉,立刻放开我!”
圭玉松开手,见他倒在一旁,敛起脸上笑意,说道,“人果真同话本子里说的一样。”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当真不知地厚天高。”
从她口中得此评价,谢朝辞却并不恼,好性子地朝她笑了笑,笑中少年肆意。
他自小本就如此,圭玉倒也未曾说错。
只是往日里从未有人敢于世子面前如此说。
圭玉掌心虚握,隐隐飞来一把长剑,寒光剑闪,将那覆盖于城墙之上的铁链砍断。
刺耳的嗡鸣声响起,底下小鬼皆失了声。
片刻后,朝四下逃窜而去,竟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她退后几步,看向一处角落,那处蹲伏着一个“人”,见她看来,瑟缩地抖了抖,赶忙埋下头。
圭玉知晓他便是暗中闹事的小鬼,却也不急,待下方小鬼皆逃窜了个干净后,才走回谢朝辞面前。
看着他说道,“可还站得起来?”
“我很是好奇,若你当真死在这里,月轮回又会如何?”
谢朝辞艰难起身,“我不知道你说的月轮回究竟是谁,若无此人,圭玉,你真会杀我吗?”
圭玉看着他狼狈模样,倏而笑了笑,朝他眨了眨眼,“你可猜一猜。”
﹉
圭玉带着谢朝辞回到河边时,有一少女正将那花篮里的小船小心放于河面上。
纸船顺着河水流过,水中涌动竟也平息不少,悠悠晃晃未有一个打翻去。
少女见她们回来,抱着花篮退后几步,乖巧行了个礼。
谢朝辞看向一旁瑟瑟发着抖的男人,他的口中不断重复着。
“大人……我不过误入此地,我有妻子在外等我回去……”
听了这话,圭玉好奇地打量着她,说道,“可你分明就是已是鬼了,瞧着执念模样,已有成怨鬼趋势。”
“你所说的妻子同你如今有何关系?此不远处便有鬼差在,你瞧着还算新鲜,应是死了没多久,我可允你跟着他们一同去地府。”
“我不要!”那男人忽而激动起来,猩红着眼看向这边,“大人既然在此说了算,为何不让我出去?我并不想轮回转生,便是在外做个孤魂野鬼也好!”
圭玉实是不解他如此执着究竟为何,冷言道,“你们人不也会说人鬼殊途,有何好执着不放的。”
男人身上阴气浓重,表情也扭曲起来,恶狠狠地盯着她,说道,“我跟随主家在外行军二十年,同我妻子自少时便离别,好不容易得知仗要打完,我们皆有回家安置可能。”
“谁知那小人竟就为了贪下那点犒赏银,对我们动手,竟叫半数人死在了最后一场仗中。”
“我们未曾死于敌手,却是以此种方式丧命,叫人如何能不怨如何能安心?”
“我妻阿言行过千里替我裹尸,生生累断了一条腿!我如何能就这样抛下她?”
“便是能贪些日子多陪她一些也好啊……”
谢朝辞听了这些,心中竟生出些沉重,他看向一旁的圭玉,眼中复杂。
却意外见她双目神色茫然,显然并未听懂他话中话。
便是那些翻涌而上的怨念都未曾影响到她半分。
谢朝辞极快移开视线,心口一跳。
他确是发现这圭玉有何不同之处了。
她的确更像妖似鬼,却生不出半分人性。
男人倏而抬起头,看到圭玉竟无半分动容,眼中阴狠滚动,掌心握着一把匕首,朝她身侧人方向刺去。
他的动作极快,手段阴狠果断,不过半晌便将谢朝辞制在面前。
他咧开嘴笑了笑,朝圭玉说道,“大人,我只是想离开此处,这一小小心愿不过您一句话之事。”
“若我不能如愿,那他——”
他睁大眼,眼中满是不可思议,而红衣的少女冷眼看着他,手中剑已将他同他面前人一齐穿透。
二人往后倒去,皆落于乌沉河水中。
水面上的小船被打湿翻到几个,可怜地沉底而去。
谢朝辞只感觉身上极冷,隔着水面看着岸上圭玉,只觉得如同鬼影绰绰,十分不真切。
河水将他往下压,他的眼皮极沉,鲜血自腰间伤口汩汩流出,宛若细线游蛇。
如此感受,倒是有些熟悉。
他隐约记得,自药人谷的幻境中出来时,他便如此沉于水底,看着圭玉于上方朝他伸出手,拉着他上去。
而此次,她却隔岸看着他狼狈挣扎,未有半点动作。
身后那男鬼发出阵阵哀嚎,声音尖锐,似是痛极。
他的身上皮肉迅速脱落,仿佛被火灼痛,骨骼发出折断的刺耳吱呀声,不过片刻便往四处散成许多片。
见此,圭玉才看向一旁抱着花篮的少女,说道,“该捞鱼食了。”
少女用力点了点头,放下手中东西,从袖口拿出一张小网,往河中抛去。
谢朝辞的意识沉浮,连自己是何时被拉出来的都意识不到。
他躺在一旁,不知过了多久,沾湿的长睫才动了动。
圭玉坐在一旁撑着脑袋看他,见他连连咳嗽了几声后才彻底回过神来。
她点了点他身旁的一个小碗,其间盛着一碗乌黑色的水,水面隐约可见白色粉末飘着。
他听到她在对他说话,语气散漫,“若不想死,便喝吧。”
谢朝辞顺着她的指尖所指之处看去,这短短一日内,他竟数次有将死之感。
将他的性子都难免磨得带上了几分颓意。
圭玉看他沉默如此,歪了歪头。
“这又是什么?”
便是要死了,凡事也要问清楚么?
圭玉好心情地应他的话,“方才捞上来的骨头煎成的药,可治你落入弱水中的周身寒气。”
“好在你确实是人非鬼,不然也要与他一块去喂鱼了。”
她的语气轻快认真,听得却叫人十分刺耳。
谢朝辞不言,将那碗药一饮而尽。
圭玉见他乖巧,轻哼声,这样倒是讨乖不少。
又过了好一会儿,谢朝辞忽而看着她问道。
“你方才将我一同刺下之时,可曾想过当真会要了我的命?”
圭玉十分不解,“你既是人,便不会死。”
谢朝辞彻底放弃,她绝对不是圭玉,圭玉又怎会如此待他。
圭玉绝不可能如此。
绝无可能。
圭玉依旧坐在一旁,拿着笔在纸上画着什么。
而谢朝辞陪同她坐在她的身侧,已许久未曾出过声,沉默许多。
她虽有些疑惑他的变化,却也觉得清静不少,自然对他的印象又好了些。
直至弯月升起,河面黑沉如墨,圭玉无聊地看着纸上玩意儿,早已画了不知多少遍。
她站起身,准备先行回去。
却见不远处有人往这边来。
她算算时日,今日既不开生门,无需她前去接亲,也不是死门时日,又是谁会过来扰她清静。
直至那人走至她的面前,朝她端端正正行了个礼,在这期间始终不敢抬头。
“大,大人,我寻到一‘美人’,不知大人此处还收不收——”
那人一身黑袍被兜帽遮挡,身形极小,看不清长相模样。
“美人?”圭玉不甚感兴趣地皱了皱眉,不确定面前这人是不是乐桐找来的,不然又怎能找到她这处。
不过若真要带人上门,也应去找乐桐才是,她又对这些不感兴趣。
不过既找到她这里来了,月轮回这两日又要过来,她极乐意给她寻些事做。
“自此处直往前走,莫要回头,直到瞧见那边手中提灯鬼差,将你所带的小鬼交与他们便是。”
“大,大人?”
那人似是很不甘心只得这一句话,却又不敢说半句忤逆话,挣扎片刻后又只好作罢,将头垂得更低,转过身往她所指的方向走去。
他一刻不敢抬头,入目不过红衣一点,却已十分激动。
那传说中的鬼王果真喜着红衣。
只是他却不敢抬头,只能僵硬地往外走去,一步一步,走得沉重。
圭玉见他动作滑稽,笑了笑,这时才瞧见他所带的那个人。
面上由红绸覆住双目,面容极精致赏目,发间白玉簪,手中握有一如意秤,瞧着倒像从她这里拿走的东西。
那人动作有些奇怪,跟在那黑袍人的身后,几乎要感知不到生机。
圭玉思忖片刻,心中莫名生出些古怪的感觉,却又实在抓不住。
她站在原地看着他们离去,直至身影彻底消失后,拿起一旁已画好的那幅画。
对着月色清辉,她画这些东西已不知多久,此时却莫名感觉画的确有些奇怪,不像乐桐口中夸她时说的那般好。
她想了想,于画中人发间也添了几笔,也算作是一白玉簪模样。
圭玉又看了看面前的东西,这才开心地勾了勾唇,心情又好了许多。
再看像花篮中先前画的那些,便不再满意。
将那些东西连着花篮一应扔于河水中。
河水裹挟着被抛弃之物瞬间便沉入河底,再未起半点波澜。
圭玉将东西收好,决定下次再见着乐桐时,非要再让她好好欣赏一番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