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登场、讲述与冰封的序曲
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巨大的环形空间里座无虚席,空气仿佛被压缩过,弥漫着一种庄重而紧张的气息。前排是集团董事会成员和重要投资人,他们的目光平静却极具分量;后面是黑压压的媒体记者,长枪短炮早已架设完毕,等待着捕捉每一个可能成为头条的瞬间。
陈默和苏小暖站在舞台侧方的帷幕后,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的声音。台下任何一点细微的声响,在此刻都被无限放大。
苏小暖穿着那件简洁的黑色连衣裙,外面套着熨帖的西装外套,脸上化了淡妆,遮掩了些许疲惫,却遮不住眼底那份混合着紧张与决然的复杂光芒。她的手心里全是冷汗,指尖冰凉。
陈默站在她身旁,深色西装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形。他深吸一口气,侧过头,低声对她说:“记住我们准备好的。看着我就好。”
他的声音沉稳,像定海神针,稍稍稳住了她狂跳的心。她用力点了点头。
主持人洪亮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会场,介绍了下一个演示项目——“星轨”情感共鸣系统。
追光灯骤然打亮,帷幕缓缓拉开。
陈默率先迈步,走上了那片巨大而空旷的舞台。他的步伐稳健,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没有丝毫闪躲。苏小暖跟在他身后一步之遥,努力挺直脊背,感受着无数道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的灼热感。
陈默走到舞台中央的演讲台前,调整了一下麦克风。他没有立刻开始,而是沉默了两秒,这短暂的停顿反而凝聚了全场的注意力。
“各位上午好。今天,我想先请大家看一幅画。”
他的开场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背后巨大的投影幕布上,没有出现任何产品界面或数据图表,而是缓缓呈现出一幅深蓝与银白交织的抽象画——《冰封的序曲》。那冻结的浪潮与碎裂的星光,带着一种悲怆而未被完全封冻的力量,瞬间抓住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台下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和窃窃私语。投资人和媒体记者们脸上露出疑惑,不明白产品演示为何要以一幅画开始。
陈默的目光掠过台下,在林薇的脸上短暂停留。她依旧坐在前排,姿态从容,眼神平静无波,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切。
他收回目光,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而沉稳地响起:
“这幅画,名为《冰封的序曲》,出自一位名叫苏文柏的艺术家之手。大约十年前,他有一个超前的构想——用视觉的语言,去捕捉和表达人类情感的流动,赋予冰冷的数据以温度。他称之为‘情感的可见光谱’。”
他顿了顿,让这个陌生的名字和概念在众人心中留下印记。
“可惜,因为当时技术的局限和理念的孤独,他的探索如同这幅画的名字,停留在了‘序曲’阶段,未能完成便戛然而止。他的理想,如同被冰封的星河,沉寂了近十年。”
台下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带着悲剧色彩的故事所吸引。
陈默侧过身,将目光投向一直安静站在一旁的苏小暖。追光灯随着他的视线,笼罩在她身上。
“而今天,”他的声音里注入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我们很荣幸地站在这里,向大家展示,那被冰封的序曲,如何在一个新的时代,被重新奏响。”
他向苏小暖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
“下面,有请‘星轨’系统的核心设计师,也是苏文柏先生的女儿——苏小暖,为大家讲述,如何将一份未尽的理想,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轰——!**
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台下瞬间一片哗然!
女儿?!那个天才艺术家的女儿?!这个看起来如此年轻的女孩?!
无数道目光,惊讶的、探究的、难以置信的,齐刷刷地聚焦在苏小暖身上。媒体的镜头更是疯狂地对准了她,快门声此起彼伏。
苏小暖感觉自己的血液仿佛在这一刻冲上了头顶,耳边嗡嗡作响。她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目光中的重量,有好奇,有审视,或许……也有如同林薇那般,早已洞悉一切的冰冷。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忽略掉那些纷杂的视线,将目光投向陈默。他站在光影交界处,对她微微颔首,眼神里是无声的鼓励和信任。
那一刻,所有的紧张和恐惧,仿佛都被这眼神驱散。
她走上前,站到了演讲台前,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她的手指还有些微不可查的颤抖,但当她开口时,声音却出乎意料地平稳:
“各位好,我是苏小暖。”
她的声音透过音响传开,带着一丝青涩,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清晰。
“正如陈默所说,‘星轨’的灵感,源自我父亲未完成的手稿。”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台下,没有回避任何人的注视,反而带着一种坦荡和真诚,“他梦想着让情感变得可见,可循。但他那个时代,技术无法支撑这样的梦想,人们也很难理解数据如何承载温度。”
她操作电脑,幕布上开始出现她父亲那些潦草却充满想象力的手稿草图,与如今“星轨”系统流畅的界面交相辉映。
“我站在他的肩膀上,是幸运的,也是沉重的。”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但迅速被她压了下去,“幸运在于,我拥有了更强大的技术工具和更开放的时代环境;沉重在于,我深知自己承载着一个未竟的理想。”
她开始演示“星轨”系统。操作流畅,讲解清晰,将那个关于“情绪倾向性图谱”、“非侵入式反馈”和“情感共鸣”的故事,娓娓道来。但这一次,她的讲述不再仅仅是功能展示,而是融入了更深层的情感内核。
当她演示到系统如何通过连续的行为序列,“读懂”用户状态并给出温暖反馈时,她特意展示了一个案例——一个用户连续数天深夜访问关于“压力”和“孤独”的内容,系统没有定义他的情绪,而是生成了一段契合他心境的诗意文字,并引导他看到了其他用户分享的、在逆境中依然寻找光亮的记录。
“……‘星轨’不评判,不定义。它继承了我父亲对情感‘可见性’的追求,但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路——不是去命名情绪,而是去理解状态背后的需求;不是去冰冷地记录,而是去温暖地连接。”
她的演示接近尾声,幕布上,“情绪星轨”缓缓流淌,收集瓶中的光点闪烁,构成一片微小而璀璨的星河。
苏小暖站在那片星河之下,转过身,面向全场,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声音带着一种破茧重生后的力量:
“我父亲当年画下了《冰封的序曲》,而今天,我们希望能用‘星轨’,为每一个孤独闪烁的情感,奏响一曲温暖的共振。这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这是一场跨越十年的对话,是一个关于传承、创新,以及如何用科技守护人性温度的,我们的回答。”
她微微鞠躬。
会场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极致的寂静。
落针可闻。
然后,如同蓄积已久的洪流冲垮堤坝,雷鸣般的掌声,骤然爆发,席卷了整个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