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自在门势力日渐兴盛。
通过书信往来,陆明得知南海派也已投效自在门。
如今再添白马山庄,尚有一事需陆明决断。
关于自在门核心 与真传 之规。
先前陆明未曾料到自在门发展如此迅猛,仅设下一百零八间核心 居所与三十六处真传 院落。
眼下看来,实在捉襟见肘。
真传 目前仅有若曦一人,暂且不急。
可核心 即将逾百,居所即将不敷使用。
此事当如何处置?
继续增建院落?
但建筑占地广阔,即便将整座青云山都建满居所,又能容纳多少人?
若要扩建,唯有向外延伸。青云山脉号称万峰之祖,此言确非虚言。
青云山脉横跨七国疆土,若非这道天然屏障,诸国之间恐怕战火不绝。
且住。
陆明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计上心来。这难题已困扰他二十余日,自得知消息便苦思冥想。此刻忽得灵感,终寻得解决之道。
核心 居所仍按一百零八间之数,但每年需比武定序。名列前茅者可优先择院而居,排名靠后者只能暂居偏室。屋舍与主院规模悬殊,更可将建筑梯次布局——距主殿愈近者,地位愈显尊贵。
此策既可激励 精进,又暗合武道强者为尊之理。玉虚峰上若建起千百间屋舍,足以安置所有核心 。真传 亦依此例:前三十六位居于紫霄峰殿宇,余者须往青云山自择灵地建府。距问道峰愈近者,身份愈尊。
另允真传开山授徒。假以时日,不出百年光阴,整座青云山脉都将归入自在门辖下。且院落位次并非固定:核心 每年较技,真传 三年一比,皆依胜负重定高低。
属下在此。叶清歌缓步入内。此女容貌清丽脱俗,确有沉鱼落雁之姿。秦霄早有收归麾下之意,只是时机尚不成熟。
待将计划详述完毕,秦霄抬眸问道:你以为如何?虽自觉谋划周详,但叶清歌素有智囊之名,或许另有高见。
主上明鉴。叶清歌略作思忖,核心 安置之策已臻完善,只需确保公平即可。至于真传 外派一事......
可有疏漏?秦霄眉头微蹙。
叶清歌轻声道:真传 乃我凌霄阁之根本。若尽数外派,虽可令宗门势力短期内急速扩张,但长此以往,恐与宗门情谊淡薄,届时悔之晚矣。她将隐忧娓娓道来。
须知人心易变,若常年漂泊在外,与宗门疏于往来,何谈忠诚?
秦霄闻言面色渐沉。
确实,凌霄阁虽为武林翘楚,终究难逃世俗桎梏。即便修为通天,也不过数百年寿元,遑论突破那传说中的天人界限。
依你之见,当作何打算?秦霄凝视着叶清歌。
这是叶清歌入阁以来,秦霄首次征询其意见。
叶清歌心念急转。此番建言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
恳请阁主宽限数日,容属下仔细思量。她需得推敲周全,方能给出稳妥之策。
秦霄微微颔首,并不急于一时。
还有一事,你且过目。秦霄说着递过一份密函。
这是?
叶清歌细看之下,神色骤变。
你有何看法?秦霄再度发问。
阁主,此事当真?
叶清歌难掩震惊。密函上赫然写着,大周皇帝宇文邕欲入凌霄阁担任客卿长老,丞相杨坚亦有意成为外门执事。
自然。
秦霄神色坦然。此等大事,岂能儿戏?
阁主,此乃天赐良机!叶清歌眸光熠熠,宇文邕若入阁,我凌霄阁声望必将如日中天。更有诸多实际益处......
这般布置,当真周全。柳青霜展开信笺,读到云霞阁扩建事宜时,轻轻点头。
设立天骄榜的提议,既可鼓舞 勤修苦练,又能省去大兴土木之劳。
倒非吝啬银钱,实在是山门地界已显局促。
信中,楚墨还提及灵驹牧场南迁之事。
末段方回应赵桓与李邦彦欲投效云霞阁的请求。
楚墨决议另立青云堂,自领堂主之职,专司此务,与各殿互不干涉。
此计甚妙。柳青霜眼波流转,含笑赞道。
姐姐,信上可提到我了么?
林月如凑到柳青霜身旁,眸光盈盈,语带期盼。
提了,你兄长说,若你再顽皮,定要请出家法。柳青霜以袖掩口,余光瞥向林月如。
胡说!兄长才不会这般狠心。林月如耳根泛红,跺脚娇嗔。
不信自己看。
柳青霜将信笺次页递与林月如。
首页书阁中事务,后两页尽是家常絮语,确有提及林月如。
兄长真会取笑人。
林月如读罢书信,果然如柳青霜所言。
虽嘴上埋怨,心头却似饮了蜜浆。
只要兄长仍记挂着她,林月如便觉欢喜。
好了。
柳青霜抚过林月如鬓发,温言道:带信回房细看吧,顺道告知你紫衣姐姐,她所求之事你兄长已应允。
先前修书时,柳青霜已将慕容紫衣之事禀明楚墨。
如此佳人愿常伴左右,楚墨岂会推辞?何况是慕容紫衣这般蕙质兰心的女子。
故而,楚墨当即应允。
非但如此,就连与南唐联姻之事,楚墨亦欣然同意。
三位郡主的品貌皆属上乘,传闻南唐宗室女子个个姿容出众,断不会以庸脂俗粉充数和亲。
美色固然可贵,但关键更在于南唐本身。
待赵桓归附云霞阁,楚墨再迎娶三位郡主,便可名正言顺插手南唐朝政。
加之李邦彦从旁协助,楚墨便可彻底掌控庙堂,乃至定夺 废立。
他想立谁为君,谁便可登大宝;若遇不驯之辈,随时更易新主。
这般谋划之下,云霞阁终将把整个南唐收入囊中。
关于某些势力的异动,楚墨早有察觉。
如今云霞阁是玄参最大买主,对方必然知晓。
其意图昭然若揭——分明是针对云霞阁,欲要火中取栗。
既然如此,楚墨便给柳青霜下达了一道极严指令,令她见之亦不由心惊。
此计,确实凌厉。
司空摘星,速传信与李邦彦,命他即刻前来。柳青霜向外吩咐道。
属下这就去办。
柳无痕奉命出发时,天色已近黄昏。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 严世蕃正与皇帝朱翊钧密议。
整整七日了,玄天宗至今杳无音信。朱翊钧捏着翡翠扳指,在青玉地砖上来回踱步。
圣上明鉴,微臣敢以项上人头作保,玄天宗断不会拒绝。严世蕃捋着胡须说道。
可若真出现那万分之一的变数呢?皇帝突然转身,龙袍带起一阵凉风。
让他如此寝食难安的,是近来边关频频传来北狄调兵遣将的军报。
当年朱氏夺位时借了江湖势力,登基后对兵权格外敏感。三军统帅皆是文官出身,武将连调兵虎符都摸不着。
久而久之,军中竟出现将领不识兵、兵卒不认将的荒唐局面。
校场演练时个个号称能以一当十,真到了战场上却连令旗都看不明白。
兵卒羸弱不过折损三五人,主帅无能却要葬送千万性命。
这些年靠着纳贡称臣勉强维持,如今北狄公然撕毁和约,朱翊钧怎能不慌?
北狄疆土尚不足大明三成,但其铁骑来去如风。自雁门关至顺天府,根本无险可守。
若放任北狄铁骑长驱直入,怕是不到旬日就能兵临城下。此刻皇帝手中的茶盏都在微微颤动。
若能得玄天宗庇佑,不但能让北狄乖乖退回漠北,更能震慑蠢蠢欲动的南疆诸部。何况吐蕃早已归顺玄天宗,与北狄山水相连。到时两面夹击,北狄别说南下犯境,能保住王庭都要谢天谢地。
陛下!
司礼监掌印黄锦跌跌撞撞闯进殿来。
何事惊慌?朱翊钧手中朱笔一顿。
严相府上刚传来消息,玄天宗使者到了,指名要严相即刻前往别院觐见。黄锦的浮尘都甩乱了。
好!好!皇帝连说两个好字,对严世蕃摆袖道:爱卿快去快回,朕在此候着佳音。
老臣这就去。
严世蕃刚要躬身退出,宫门外突然响起急促的马嘶声。
八百里加急!榆林卫军情急报!
边关告急?朱翊钧手里的茶盏地摔得粉碎,厉声道:速传!他膝盖一软,幸亏扶住了鎏金蟠龙柱。
遵旨。
黄锦提着袍角小跑出去。
第三百五十六回 蝼蚁何足道 去去便回
爷。
黄锦引着满身血污的驿卒进殿时,严世蕃注意到这士卒的皮靴都磨穿了底。
禀陛下,北狄大军已突破长城,连破三镇!照这个势头,最迟重阳节就能打到德胜门外!驿卒说完便咳出两口血沫。
岂有此理!
朱翊钧猛地抓住龙椅扶手,指节泛出青白色。
陛下保重——
黄锦慌忙上前托住皇帝手肘。
当务之急是调兵勤王。严世蕃的朝服后背已湿透大半。若京城有失,他们这些阁老都要以死谢罪。
不如暂移驾金陵?黄锦说完就后悔地捂住了嘴。
此刻边军精锐都在辽东防备女真,戚继光率领的神机营远水解不了近渴。若那支百战之师在此,岂容北狄猖狂?
迁都?
李琰眉峰微蹙,猛地拍案而起:荒谬!藏在锦袍下的指节已捏得发白。
李氏皇族历代宗庙皆建于长安城内。若举城南渡,岂非将祖宗根基尽数葬送于叛军铁蹄之下?倘若先王陵寝被毁,他李琰如何向九泉之下的先祖告罪?
念及此,南渡之议当即被李琰断然驳回。
既不南迁,又无破敌良策,这困局该 ?
圣上,或可请玄天阁出手相助。裴度忽然进谏。
爱卿所言极是!尚有玄天阁可倚仗!只要并入玄天阁麾下,必得其鼎力相助。李琰豁然开朗,将所有希望都押在玄天阁身上。除此之外,他确实无计可施。
裴卿,你速去谒见玄天阁左 ,无论对方开出何等条件,尽数应承,只求叛军速退。李琰目光沉沉盯着裴度,记住,是不惜一切代价。
微臣领旨。裴度郑重叩首。
退出大殿后,裴度立即策马赶往玄天阁暂居的别院。
陛下,此法当真妥当?
高力士忧心忡忡。
他仍主张南渡。在他看来,宗庙安危远不及身家性命要紧。
且走一步看一步罢,愿天佑大唐。
李琰默然祷告。
……………………
别院外,裴度整冠肃立。
裴度求见左 。
随我来。
游坦之现身引路。
此前正是他前往裴府传讯,此刻负责带裴度面见左 。
有劳游执事。
裴度欠身还礼,紧随其后。
启禀左 ,裴大人到了。
游坦之将裴度引至厅前复命。
裴度参见左 。
裴度躬身行礼。
免礼。
黄蓉微微颔首。
谢左 。
裴度这才直起腰身。
关于李琰入阁之事,阁主已有定夺,准其所请。黄蓉凝视着裴度,缓声道:即日起,李琰任玄天阁紫薇殿首座,你裴度则为紫薇殿执事长老。
此话当真?
裴度面庞骤然焕发光彩,当即行大礼道:属下紫薇殿执事裴度,拜见左 。他迅速转换身份,按照玄天阁规制向黄蓉行礼,继而禀告:另有一事容禀。
直言便是。黄蓉神色恬淡。
如今既属同门,自不必再如往日那般诸多顾忌。
近日叛军来犯,大唐防线岌岌可危,不知玄天阁可否出手解围?裴度谨慎措辞,心中却暗自打鼓。
三百五十七章 十万减至五千?荒谬之极
王清风尽管已晋升为天地阁 ,内心深处却始终牵挂着南宋故土。
元军?
李静姝眉头一皱,冷然道:既然赵构出任天地阁首席 ,南宋自当归属天地阁势力范围。元军胆敢进犯,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既能震慑宵小之徒,又能彰显天地阁威名,正合张锦意的心思。
淑仪。
李静姝传音轻唤。
师姐有何吩咐?
林淑仪翩然而至。
你去处理一下元军。李静姝淡淡吩咐。
知道了。
林淑仪爽快应下,随口问道:敌军有多少人马?以我现在的修为,最多能应对十五万大军。
她虽习得九霄神音诀,声波功夫已达化境,但因内力尚未大成,十五万已是极限。
元军兵力如何?
李静姝转而询问秦桧。
禀告副阁主,约莫十万铁骑。秦桧连忙作答,心里却暗自嘀咕:仅林淑仪一人,当真能抵挡十万雄师?
区区十万,不足挂齿。
林淑仪不以为然,向李静姝抱拳道:师姐稍候,我去去就回。
难得独自行动的机会,她正跃跃欲试。
铁金刚、玉罗刹,随行护卫。
李静姝一声令下,顿时打破了林淑仪独行的幻想。
这两名怪异随从,此刻反倒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