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年轻大臣领命后,立刻全身心投入到收集朱见深事迹的工作中。他四处走访朱见深身边的宫女、太监以及曾与他有过接触的人,详细记录下每一件能展现朱见深善良与聪慧的小事。
“刘公公,您跟太子殿下相处时日不短,不知太子可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善举?”年轻大臣询问一位在朱见深宫殿当差多年的老太监。
刘公公思索片刻,说道:“大人,有一回宫中有个小太监不慎摔倒受伤,太子瞧见了,不仅亲自上前查看伤势,还吩咐人去取伤药,一直守着小太监上好药才离开呢。”
“哦?竟有此事,这足以彰显太子殿下的善良仁爱。”年轻大臣一边记录,一边感慨道。
与此同时,徐有贞也马不停蹄地去拜访京城中的各位大儒。他首先来到了德高望重的李大学士府上。
“李大学士,如今太子之位岌岌可危,皇上受奸人蒙蔽欲行废立之事。太子朱见深生性纯良,实乃先帝所托之贤才,还望您能出面为太子说句公道话。”徐有贞诚恳地说道。
李大学士捋了捋胡须,面色凝重地说:“徐大人所言,老夫也有所耳闻。只是此事关乎皇家机密,老夫贸然插手,恐怕多有不便。”
徐有贞赶忙说道:“李大学士,您乃学界泰斗,一言九鼎。如今民间谣言四起,误导百姓,唯有您这样的大儒出面,才能以正视听,让众人知晓太子的贤德。况且,此举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的未来着想啊。”
李大学士沉思良久,缓缓说道:“罢了,老夫就看在大明江山和太子贤德的份上,出面为太子说几句话。”
徐有贞大喜过望,连声道谢:“李大学士深明大义,实乃太子之幸,大明之幸啊!”
随着这些事迹在朝中大臣间传阅,以及李大学士等大儒开始在公开场合为朱见深发声,局势渐渐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在了解到朱见深的真实情况后,开始转变态度,倾向于支持太子。
然而,杭氏和支持朱祁钰废太子的势力怎会坐视不管。杭氏得知大儒为朱见深说话后,气得在宫殿里摔了好几个茶杯。
“这些老东西,竟敢坏我好事!”杭氏咬牙切齿地说道。
她身旁的宫女碧荷赶忙劝道:“娘娘息怒,咱们再想办法便是。”
杭氏眼珠一转,说道:“你去安排,让那些支持废太子的大臣们加大力度弹劾太子,就说这些事迹都是他们伪造的,是为了蒙蔽皇上和众人。另外,再散布一些谣言,说这些大儒收了太子一方的好处,才会为他说话。”
“是,娘娘,奴婢这就去办。”碧荷匆匆离去。
很快,朝堂上支持废太子的大臣们再次掀起弹劾朱见深的浪潮,指责太子一方伪造事迹,欺骗众人。而民间也又开始流传起大儒收受贿赂的谣言。
万贞儿得知这些情况后,心中忧虑不已。她看着朱见深,心疼地说:“小皇子,那些坏人又在使坏了,不过你别怕,姐姐相信清者自清,他们的阴谋不会得逞的。”
朱见深虽然心中害怕,但还是坚定地点点头,说:“姐姐,我不怕,我相信太后奶奶和大臣们会帮我的。”
孙太后得知杭氏等人的小动作后,怒不可遏。
“这个杭氏,实在是太过分了!为了一己私欲,竟如此不择手段。”孙太后气愤地说道。
李德赶忙劝慰道:“太后息怒,如今咱们也有了不少支持太子的力量,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定能挫败他们的阴谋。”
孙太后深吸一口气,说道:“不错,传哀家旨意,让支持太子的大臣们做好准备,在朝堂上与那些支持废太子的势力展开一场辩论,务必让皇上和众人看清真相。”
一场关乎朱见深太子之位的激烈交锋即将在朝堂上展开,各方势力都已摩拳擦掌,而朱见深的命运,也将在这场交锋中迎来重大的转折。
随着孙太后旨意的传达,支持朱见深的大臣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日夜商议,精心准备着辩论的内容,收集各种证据来证明朱见深的贤德与正统地位。徐有贞作为领头人,统筹全局,将大臣们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方面的论证。
“诸位,此次辩论关乎太子殿下的未来,乃至我大明的国运,我们务必全力以赴。”徐有贞神色凝重地说道,“王大人,您对太子的日常言行最为了解,届时便由您阐述太子的贤德之举;李大人,您精通律法,可从祖制正统方面进行有力回击;至于我,会针对对方可能提出的各种质疑,准备好应对之策。”
大臣们纷纷点头,各自领命而去,埋头准备。
与此同时,支持废太子的一方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着。他们不断商讨着如何反驳对方的观点,如何进一步抹黑朱见深。
“哼,他们想通过一场辩论就扭转局势,简直是痴人说梦。”一位支持废太子的大臣冷笑道,“咱们要抓住他们的每一个漏洞,狠狠反击。就说他们所谓的太子贤德事迹,不过是些刻意编造的小事,不足以证明太子有治国理政的能力。”
“没错,而且咱们要强调如今皇上登基,为了新朝的稳定,立新太子是必然之举。”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终于,这场备受瞩目的朝堂辩论之日来临。金銮殿上气氛紧张,大臣们分列两旁,朱祁钰高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冷峻。孙太后则在偏殿中,通过珠帘默默关注着这场辩论。
支持废太子的大臣率先发难:“陛下,臣以为太子之位关乎国本,朱见深虽有一些所谓的‘善举’,但皆为些微末小事,不足以担当大任。如今陛下开创盛世,为江山社稷着想,理应立陛下之子朱见济为太子,以正国本。”
徐有贞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此言差矣。太子朱见深虽年幼,但他的善良与仁爱,正是明君之根基。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先有仁爱之心,方能得民心。且太子乃先帝所立,遵循祖制,正统地位不容置疑。随意废立,恐寒天下臣民之心,动摇国之根本。”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支持废太子的大臣试图从各个方面贬低朱见深,而支持朱见深的大臣则引经据典,以理据争,力证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不可动摇。
“陛下,他们所说的祖制,不过是陈规旧矩。如今时代不同,怎能墨守成规?陛下应顺应时势,做出对国家最有利的选择。”支持废太子的大臣言辞激烈地说道。
这时,一直未发言的李大学士站了出来,缓缓说道:“陛下,祖制不可废,这是我大明立国之根本。随意更改祖制,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患无穷。太子朱见深的品德和才学,众人有目共睹,假以时日,必能成为一代明君。”
朱祁钰坐在龙椅上,听着双方的激烈辩论,心中也在不断权衡。他一方面受到杭氏等人的影响,一心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考虑朝中大臣的态度以及祖制和民心的问题。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一位支持朱见深的大臣呈上了一份厚厚的奏折,说道:“陛下,这是京城百姓对太子殿下的评价和期望。自太子贤德事迹传出后,百姓们纷纷自发联名,请求陛下保留太子之位,可见太子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朱祁钰接过奏折,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心中不禁一动。
这场激烈的朝堂辩论,究竟会如何影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朱祁钰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整个朝堂乃至整个皇宫,都被一种紧张的气氛所笼罩,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在这风云变幻的宫廷中,权力的斗争如汹涌的暗流,无情地冲击着每一个角落,而身处漩涡中心的朱见深,正被一种深深的迷茫所笼罩。
近来,朱见深总能看到大人们神色匆匆地穿梭于宫廷之间,脸上带着严肃而又焦虑的神情。朝堂上激烈的争论声,仿佛隐隐约约地传到他的耳边,虽然听不真切,但那紧张的氛围却让他感到莫名的恐惧。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大人们要不停地争吵,为什么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突然之间变得如此动荡不安,为什么自己尊贵的太子地位会受到威胁。
夜晚,朱见深躺在床上,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的恐惧如潮水般涌来。那些关于可能被废掉太子之位的传言,像恶魔一样在他脑海中盘旋。他不知道明天一觉醒来,等待他的会是什么。这种未知的恐惧,让他小小的身躯忍不住微微颤抖。
“姐姐……”朱见深轻声呼唤着,声音中带着一丝哭腔。
万贞儿听到呼唤,急忙从外间走进来,坐在朱见深的床边,温柔地问道:“小皇子,怎么啦?是不是做噩梦了?”
朱见深一下子扑进万贞儿的怀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抽泣着说:“姐姐,我好害怕。为什么那些大臣们要吵架?为什么有人说我要被废掉太子之位?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万贞儿心疼地抱紧朱见深,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安慰道:“小皇子,你没有做错任何事。这都是大人们之间的权力争斗,和你没有关系。你是先帝所立的太子,身份尊贵,没有人能轻易夺走你的位置。”
“可是,姐姐,我真的好害怕。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朱见深抬起头,泪眼汪汪地看着万贞儿,眼神中充满了无助。
万贞儿看着朱见深日渐憔悴的小脸,心中如同被刀割一般疼痛。她深知,在这个充满阴谋和斗争的宫廷里,朱见深需要更多的安慰和支持。
从那以后,万贞儿每天都会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在朱见深身边。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宫殿,万贞儿就会带着朱见深来到花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试图让他忘却烦恼。
“小皇子,你看这朵花多美啊。”万贞儿指着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说道,“它虽然生长在这宫廷之中,经历着风吹雨打,但依然坚强地绽放着。小皇子也要像这朵花一样,坚强勇敢,知道吗?”
朱见深轻轻地点点头,说:“姐姐,我会努力的。可是,我还是担心他们会把我的太子之位抢走。”
万贞儿微笑着说:“小皇子,不要担心。有姐姐在,还有太后和许多大臣们都在努力保护你呢。你看,太后那么疼爱你,她怎么会让别人伤害你呢?”
白天,万贞儿会给朱见深讲各种各样的故事,从古代贤君如何治理国家,到英雄豪杰如何战胜困难。她希望这些故事能给朱见深力量和勇气。
“小皇子,你知道吗?唐太宗李世民在年轻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成为了一代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让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小皇子将来也会像唐太宗一样,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万贞儿说道。
朱见深听得入了迷,问道:“姐姐,我真的可以像唐太宗一样吗?可是,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万贞儿摸了摸朱见深的头,鼓励道:“小皇子,你一定可以的。你现在还小,只要努力学习,不断成长,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而且,你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是成为明君最重要的品质。”
到了晚上,万贞儿会陪朱见深一起玩耍。他们会玩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投壶、下棋等,让朱见深在游戏中暂时忘记烦恼。
“小皇子,看我的,这一箭一定能投中。”万贞儿拿起一支箭,投进了壶中。
朱见深看到后,也来了兴致,说道:“姐姐,我也要试试。”
虽然朱见深投壶的技术还不太熟练,但在万贞儿的鼓励下,他玩得越来越开心,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玩累了,朱见深靠在万贞儿身边,认真地说:“姐姐,谢谢你一直陪着我。我觉得和你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了。”
万贞儿看着朱见深,眼中充满了爱意,说道:“小皇子,无论发生什么,姐姐都会一直陪着你。我们一起面对所有的困难,好不好?”
朱见深紧紧地抱住万贞儿,仿佛找到了依靠,坚定地说:“好,姐姐,我们一起面对。”
在这艰难的时刻,万贞儿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朱见深迷茫的世界,给予他温暖和力量,让他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依然能感受到一丝希望。然而,他们都清楚,前方的路依然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他们必须紧紧相依,共同面对未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