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氏看着太后如此尽心尽力地为朱见深奔波,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她在自己的宫殿里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停地来回踱步,满脸怒容,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这个老不死的老太婆,每次都来坏我好事!”杭氏气得浑身发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
站在一旁的宫女见状,吓得脸色苍白,战战兢兢地说道:“娘娘,您息怒啊,太后她毕竟是太后,位高权重,咱们恐怕不是她的对手啊。”
杭氏猛地停下脚步,狠狠地瞪了宫女一眼,厉声道:“怕什么!就算斗不过她,我也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她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转头看向身边的宫女,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王二,你平日里不是挺机灵的吗?快给本宫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那个老太婆不再插手这件事!”
被称为王二的太监,满脸谄媚之色,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杭氏的脸色,轻声说道:“娘娘,依奴才之见,咱们不妨在宫中散布一些对太后不利的谣言。比如说,太后之所以偏袒朱见深,完全是出于她个人的私心,其目的就是为了掌控朝堂,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如此一来,或许能够引起皇上对太后的不满,同时也会让朝中大臣们对太后的话语产生质疑。”
杭氏闻言,眼睛猛地一亮,显然对这个提议颇为心动。她略加思索后,果断地说道:“此计甚妙!你这就去安排吧,务必让那些嘴巴不严的宫女太监们将这些话传播开来,而且要传得越广越好,最好是能做到人尽皆知!”
王二赶忙应道:“是,娘娘,奴才这就去办。”他一边说着,一边点头哈腰地向后退去,然后转身快步离开,去执行杭氏交代的任务。
没过多久,原本平静的宫廷之中突然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各种关于孙太后的谣言像瘟疫一样在宫廷中迅速传播开来,仿佛野火燎原一般,无法遏制。这些谣言就像恶魔的低语,在宫女太监们的私下交流中不断传递,每个人都在窃窃私语,谈论着太后为了朱见深四处活动的事情。
这些流言蜚语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席卷了整个宫廷。人们开始对太后的行为产生质疑,纷纷传言她这样做并非是出于对国家社稷的关心,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无尽欲望。他们说太后妄图继续掌控朝堂大权,将自己的影响力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渐渐地射入了朱祁钰的耳朵里。他开始对太后的动机产生了一丝怀疑,心中的疑虑如同乌云一般笼罩着他。他不禁开始重新审视太后的所作所为,思考她是否真的如众人所言,只是一个追逐权力的野心家。
“王诚啊,你说这太后为何如此坚持要维护朱见深呢?难道真像外面传言的那样,她别有私心不成?”朱祁钰眉头紧皱,满脸狐疑地看向身旁的太监王诚,似乎想要从他那里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王诚闻言,眼珠滴溜溜一转,心中暗自思忖着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过了一会儿,他才小心翼翼地开口道:“陛下,奴才也听闻了这些风言风语。虽说这传言未必全然可信,但太后如此坚决地反对陛下废黜太子,确实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依奴才之见,陛下不妨多留意一下太后的举动,看看是否有什么异常之处,也好早做防备。”
朱祁钰听了王诚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心中对太后的不满情绪,就像被点燃的火苗一般,开始慢慢升腾起来。而这一切,其实都在杭氏和王二的精心策划之中。他们巧妙地利用了外界的传言,以及朱祁钰对太后的疑虑,让局势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而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因此变得愈发岌岌可危。
万贞儿得知宫中流传的这些谣言后,心中十分担忧。她知道,这肯定是杭氏等人的阴谋,目的就是要破坏太后和朱祁钰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废掉朱见深太子之位的目的。
“绿竹,这可如何是好啊?这些谣言对于太后和小皇子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万贞儿满脸愁容,心急如焚地说道。
绿竹同样忧心忡忡,眉头紧蹙,焦虑地回应道:“万姐姐,您说得没错,这些谣言实在是太恶劣了,不仅会损害太后的声誉,还可能对小皇子的未来产生严重影响。我们绝对不能让这些谣言继续传播下去,必须想办法辟谣。”
然而,绿竹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可是,杭氏他们肯定早就有所准备,安排了许多人来散布这些谣言。我们的力量如此单薄,要怎么跟他们抗衡呢?”
万贞儿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她深知情况的棘手,但并没有被困难吓倒。片刻后,她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说道:“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绿竹,你赶紧去通知那些平日里与我们关系较好的宫女和太监,让他们帮忙一起辟谣。告诉他们,这些谣言完全是无中生有,是有人蓄意抹黑太后。”
绿竹点点头,立刻明白了万贞儿的意图,“好的,万姐姐,我这就去传达您的指示。”
说罢,绿竹匆匆转身离去,脚步显得有些匆忙,显然是意识到事情的紧迫性。她要尽快将万贞儿的计划付诸行动,希望能够阻止谣言的进一步扩散。
万贞儿看着窗外,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能尽快平息这场风波,保护好朱见深和太后。在这场权力与阴谋交织的斗争中,她深知自己和朱见深、太后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但她依然坚定地站在他们身边,不愿放弃一丝希望。
孙太后听闻那些诋毁自己的谣言后,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她端坐在慈宁宫的凤椅上,胸口剧烈起伏,双眼满是怒火与愤懑。
“这群小人,竟敢如此污蔑哀家!”孙太后怒不可遏地拍着桌子,桌上的茶盏都跟着震动起来。
万贞儿赶忙上前,轻轻扶住孙太后的手臂,满脸关切地说道:“太后息怒,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这些谣言一看就是无稽之谈,定是有人故意抹黑您。”
孙太后长叹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落寞,说道:“贞儿啊,哀家一心为了大明江山,为了见深这孩子,没想到却遭人如此恶意中伤。如今这宫里宫外,不知有多少人在听信这些谣言,怕是连皇上也对哀家起了疑心。”
万贞儿心中一阵难过,轻声安慰道:“太后,您的苦心大家都看在眼里。皇上他一时被蒙蔽,等真相大白,定会明白您的良苦用心。只是如今这局势,对小皇子和您都极为不利,咱们得想办法应对才是。”
孙太后微微点头,眼中满是疲惫,说道:“哀家明白。只是没想到,为了这太子之位,竟有人如此不择手段。现在看来,哀家和见深,真成了孤零零的爷孙俩了,身边能信任的人都不多了。”
就在这时,孙太后身旁的老太监李德迈着小碎步,恭恭敬敬地走到了孙太后跟前。他微微躬身,轻声说道:“太后,老奴跟随着您这么多年,对您的品性和为人那可是再了解不过了。这谣言肯定是有人蓄意编造的,其目的就是要抹黑您的名声啊!太后您可千万不要因此而气馁啊!”
孙太后听了李德的话,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她叹了口气,说道:“唉,李德啊,你说得没错。只是如今这局势实在是太过复杂了,咱们行事必须得小心谨慎才行。你去想办法暗中联络一下那几位我信得过的旧部,让他们一定要多加小心,切不可打草惊蛇,以免被人察觉。”
“是,太后。老奴这就去办。”李德领命后,匆匆离去。
李德出宫后,径直前往一位在宫中德高望重的老臣——徐有贞的府邸。徐有贞历经几朝,在朝中威望极高,且一直对孙太后忠心耿耿。
到了徐府,李德被家丁引入客厅等候。不多时,徐有贞从内堂走了出来。
“李公公,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徐有贞见李德神色匆匆,便知定有要事。
李德赶忙行礼,说道:“徐大人,此次老奴前来,是奉太后之命。如今宫中局势复杂,太后被人恶意造谣,太子之位也岌岌可危。太后希望大人能出面,联合朝中正直之士,一同阻止皇上废太子的决定。”
徐有贞眉头紧皱,说道:“竟有此事?太后一心为公,却遭此污蔑,实在可恶。李公公放心,老夫定会竭尽全力,联合朝中旧部,为太后和太子讨回公道。”
“那就有劳大人了。此事十万火急,还望大人尽快行动。”李德焦急地说道。
“李公公放心,老夫这就着手安排。”徐有贞说道。
李德回宫后,将徐有贞的话转告给孙太后。孙太后听后,心中稍感宽慰。
“有徐爱卿出面,哀家便多了几分胜算。只是,咱们仍不能掉以轻心。”孙太后说道。
万贞儿一脸凝重地对太后说道:“太后,徐大人德高望重,在朝中颇有威望,他若是出面联合旧部,必定能够在朝堂之上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然而,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杭氏等人也绝非等闲之辈,他们定然不会坐视不管,必定会有所动作。所以,咱们还需小心提防,以免被他们钻了空子。”
孙太后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万贞儿的看法,她沉凝片刻后,缓缓说道:“嗯,贞儿所言极是。如今形势严峻,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你平日里要多留意宫中的动静,若有任何风吹草动,务必立刻告知哀家。”
万贞儿连忙应道:“是,太后,臣妾定当谨遵太后懿旨,绝不会有丝毫懈怠。”
孙太后转头看向李德,吩咐道:“李德,你继续与徐爱卿等人保持密切联络,随时将情况向哀家禀报。”
李德躬身施礼,答道:“是,太后,奴才遵命。”
此时的慈宁宫,气氛异常凝重,却又隐隐透露出一股坚定的决心。孙太后、万贞儿和李德三人,各自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他们深知这场较量的艰难与凶险,但为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为了大明的未来,他们义无反顾,决心全力以赴,绝不退缩半步。
徐有贞领命后,深知此事刻不容缓。他立刻着手联络朝中旧部,这些大臣们大多对孙太后忠心耿耿,且深知废立太子一事关乎国本,绝不能轻易妥协。徐有贞先是亲自拜访了几位与自己交情深厚且在朝中颇具影响力的大臣,将太后的意思转达,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诸位大人,太后一心为公,力保太子之位,实乃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着想。如今太后被奸人污蔑,太子之位岌岌可危,我们身为臣子,怎能坐视不管?”徐有贞在一处隐秘的府邸中,对几位大臣慷慨陈词。
“徐大人所言极是,太后的苦心我们都明白。只是如今皇上受奸人蛊惑,态度坚决,此事恐怕困难重重。”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不错,困难确实不小,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退缩。我们联合起来,向皇上陈明利害,或许能改变皇上的心意。”徐有贞目光坚定地说道。
经过一番商议,大臣们决定各自去联络其他支持太子的官员,准备在朝堂上再次为太子之位据理力争。
与此同时,杭氏得知孙太后并未因谣言而退缩,反而在积极联络大臣,心中又惊又怒。
“这个老太婆,还真是不好对付!”杭氏咬牙切齿地说道,“王二,你再想些办法,一定要阻止他们!”
王二眼珠子一转,谄媚地说道:“娘娘,奴才听说徐有贞正在联络大臣,准备为太子说话。咱们不妨派人在暗中收集这些大臣的把柄,到时候在朝堂上揭露他们,让他们自顾不暇,看他们还怎么为太子说话!”
杭氏听后,脸上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说道:“好,就这么办!你尽快去安排,一定要查个清楚,拿到确凿的证据。”
王二领命而去,很快便安排了一些心腹太监,暗中监视那些支持太子的大臣,寻找他们的把柄。
万贞儿在宫中也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她发现最近宫中的气氛愈发紧张,那些支持废太子的势力似乎在暗中谋划着什么。
“绿竹,你再去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消息。杭氏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万贞儿对绿竹说道。
绿竹出去没多久,便匆匆回来,神色慌张地说道:“万姐姐,不好了!我听说杭氏派人在收集支持太子大臣们的把柄,想要在朝堂上对付他们。”
万贞儿心中一紧,说道:“果然不出所料,他们竟如此阴险。我们得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太后和徐大人,让他们早做防备。”
万贞儿急忙赶到慈宁宫,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孙太后。孙太后听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
“这个杭氏,真是不择手段!”孙太后愤怒地说道,“李德,你立刻去通知徐爱卿,让他提醒各位大臣小心行事,不要被抓住把柄。另外,让他们也收集一些杭氏等人阴谋的证据,以便在朝堂上反击。”
“是,太后。”李德急忙去办。
徐有贞得知消息后,立刻通知了各位大臣。大臣们得知杭氏的阴谋后,都提高了警惕,行事更加谨慎。同时,他们也开始收集杭氏等人在宫中种种恶行的证据,准备在朝堂上与他们展开一场激烈的交锋。
终于,朝堂辩论的日子到了。金銮殿上气氛紧张,大臣们分成两派,剑拔弩张。支持废太子的大臣们率先发难,指责太子一方勾结大臣,意图谋反。
“陛下,徐有贞等人与太子勾结,意图不轨,他们的行为实在是罪大恶极!”一位支持废太子的大臣大声奏道。
徐有贞站出来,镇定自若地说道:“陛下,这完全是污蔑!我们一心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太子之位的正统,绝无谋反之意。倒是有人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妄图废掉太子,扰乱朝纲!”
接着,徐有贞将杭氏等人暗中策划阴谋,散布谣言,以及派人收集大臣把柄的事情一一陈述,并呈上了相关证据。
朱祁钰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没想到杭氏等人竟如此大胆,在宫中搞出这么多事情。
“陛下,事实俱在,还望陛下明察,不要被奸人蒙蔽。太子乃先帝所立,理应保住太子之位,以安天下民心。”徐有贞诚恳地说道。
支持太子的大臣们纷纷附和,要求朱祁钰严惩杭氏等人的恶行。
朱祁钰陷入了沉思,他看着眼前的局势,心中明白,此事若处理不当,必将引起朝堂动荡。他该如何抉择?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又将何去何从?整个朝堂都在等待着朱祁钰的决定,气氛紧张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