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贞儿的成长历程中,孙太后无疑是那盏照亮她前行道路的明灯,是她在这冰冷宫廷中感受到的唯一温暖。万贞儿心中对孙太后怀着的感恩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深沉而炽热。
无数个寂静的夜晚,万贞儿独自一人坐在窗前,透过斑驳的窗棂,望着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初入宫时的情景。那时的她,不过是一个因家道中落而被迫送入宫的懵懂孩童,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恐惧与迷茫。若不是孙太后独具慧眼,将她调至身边悉心调教,她或许早已在宫廷的重重磨难中被淹没,泯然众人矣。
万贞儿深知,自己能有今日的成就,孙太后的赏识与教导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这份知遇之恩,如同千钧重担,时刻压在她的心头,让她一刻也不敢忘怀。因此,她将对孙太后的感恩之情,化作了日复一日、无微不至的侍奉。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晨曦尚未穿透厚重的宫墙,万贞儿便已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惊扰了还在熟睡中的太后。她来到太后的梳妆台前,精心挑选着太后喜爱的香胰子。那香胰子质地细腻,散发着淡雅的香气,为了找到最合太后心意的,万贞儿可是花费了不少心思,试过了宫中内务府提供的各种款式,还向经验丰富的老宫女请教。
在为太后梳理发髻时,万贞儿的动作轻柔而娴熟,每一根发丝都仿佛承载着她对太后的深深敬意。她会根据太后当日的心情和行程,设计出最合适的发型。
有一日,太后要接见外邦使者,万贞儿一边为太后梳理发髻,一边轻声说道:“太后,今日要见外邦使者,依奴婢看,将发髻梳得端庄典雅些,再配上那支翡翠簪子,定能彰显我天朝上国的威严。” 太后微笑着点头:“贞儿,你总能知晓哀家心意,就按你说的办。” 万贞儿手法娴熟地梳起发髻,插上簪子,又仔细端详一番,满意地说道:“太后,您看这样可好?” 太后看着铜镜中的自己,面露微笑:“甚好,贞儿的手艺愈发精湛了。”
在日常侍奉中,万贞儿更是事事为太后着想。她留意到太后在午后时常会感到困倦,便特意寻来提神醒脑的香草,放置在太后的寝宫之中。她深知太后喜爱阅读古籍,便时常在宫中的藏书阁中寻觅那些珍贵的孤本典籍。
有一回,万贞儿兴奋地拿着一本刚寻到的古籍,来到太后跟前,说道:“太后,奴婢在藏书阁寻到一本极为珍贵的古籍,听闻世间罕有,太后定喜欢。” 太后接过古籍,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哦?快呈上来让哀家瞧瞧。” 太后翻开古籍,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贞儿,你总能给哀家带来惊喜,有心了。”
孙太后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万贞儿这份发自内心的忠诚与感恩。万贞儿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都让太后体会到她的真心实意。这种情感的纽带,如同坚韧的丝线,将两人紧紧相连。渐渐地,太后对万贞儿愈发信任,这份信任,如同厚重的盔甲,为万贞儿在宫廷中遮风挡雨。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一日,太后最喜爱的一只玉簪突然不见了,那玉簪乃前朝遗物,太后对其珍视异常,这可急坏了整个宫殿的众人。
负责太后日常起居的大宫女翠儿率先发现玉簪失踪,顿时惊慌失措,赶忙召集所有当值的宫女太监。“这可如何是好,太后要是知道玉簪丢了,咱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翠儿满脸焦急,声音带着哭腔。
小太监福子也跟着着急起来:“我今儿个打扫的时候,确实没瞧见玉簪,会不会是被谁不小心碰到地上,滚到哪个角落里去了?”
万贞儿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慌乱,她皱着眉头,开始在太后寝宫仔细查看起来。这玉簪失踪得蹊跷,太后向来将其放置在固定的妆匣中,若非有人故意为之,怎会凭空消失?万贞儿决定用自己在现实中了解到的侦破方式,寻找线索。
她先询问了所有宫女太监今日的行踪和所见所闻。小宫女兰儿怯生生地说道:“我今儿上午瞧见小顺子鬼鬼祟祟地在太后梳妆台前转来转去,不知道在干嘛。”
万贞儿心中一动,立刻把小顺子叫到跟前。小顺子见众人怀疑的目光都投向自己,吓得脸色苍白,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只是瞧见妆台上有点灰,想帮忙擦擦,真没拿玉簪啊!”
万贞儿看着小顺子紧张的模样,继续追问:“那你擦完灰就直接走了?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小顺子想了想,说:“我擦完灰转身的时候,好像听到身后有动静,可回头又没瞧见什么。”
万贞儿没有立刻下结论,她继续在寝宫中寻找线索。在妆台下方,她发现了一小片彩色丝线,这丝线看起来有些眼熟,像是某个宫女头上发带的材质。
万贞儿拿着丝线,再次询问众人。翠儿仔细瞧了瞧,说道:“这好像是秋菊发带上的丝线,她今儿个早上还在这儿伺候太后梳妆呢。”
秋菊被叫来后,看到丝线,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但她仍矢口否认:“这……这不是我的,我怎么会偷太后的玉簪呢!”
万贞儿没有被秋菊的否认影响,她冷静地分析着。从目前的线索来看,秋菊有很大的嫌疑,但还缺少关键证据。她再次回到妆台附近,仔细观察。突然,她发现妆匣的边缘有一个淡淡的指纹,这指纹看起来不像是太后的,也不像是一般宫女的,因为宫女们长期劳作,手指粗糙,指纹纹路会比较明显,而这个指纹相对细腻。
万贞儿心中有了计较,她对众人说:“我知道是谁偷了玉簪。”众人都惊讶地看着她。万贞儿缓缓说道:“秋菊,你在偷玉簪的时候,不小心留下了这片丝线,而妆匣上的指纹也证明你动过它。你还想狡辩吗?”
秋菊见事情败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着说:“我……我是一时糊涂,听说这玉簪价值连城,想偷了换钱,给家中生病的母亲治病。求姐姐们饶了我吧!”
万贞儿看着秋菊,心中既生气又有些怜悯:“你想救母亲的心是好的,但偷窃便是不对。如今只能请太后定夺了。”
众人带着秋菊来到孙太后跟前,将事情的经过详细禀明。太后听后,微微皱眉:“秋菊,你为了一己之私,做出这等错事,实在不该。但念你一片孝心,从轻发落,罚你去浣衣局劳作一年,好好反省。”
秋菊连连磕头谢恩,被侍卫带走了。孙太后看着万贞儿,眼中满是赞赏:“贞儿,这次多亏了你,这么快就破了案。”万贞儿福身行礼:“太后过奖,奴婢只是做了该做的。”经过这件事,万贞儿在宫中的名声愈发响亮,众人对她的智慧也更加佩服,而她与太后之间的情谊,也在这一次次的经历中愈发深厚,宛如冬日里的炉火,温暖而坚定。